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训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的初级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终极目标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承接了荆州教科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六个子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享受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扎实开展“三大”活动,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学校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创办一流的名校,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学校以开展“三大”活动为契机,促进教师发展。“三大”活动即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
首先在校园内实施了“创书香型校园”的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给教师提供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资料,要求每一位教师读教育专著,并自觉地做好学习笔记。同时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引领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现象,体会新的教育理念,在教研组内展开大讨论,并交流读书体会。一时间,校园内呈现了教师读书的热潮。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察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们学习研究,对教学基本功进行系列练兵活动,要求教师讲好一口话、写好一手字、上好一节课。组织了长达两年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并严格组织考核,从计算机的初步运用到课件制作,从写教学随笔到完善博客。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在教师们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举办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教育论坛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基本功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骨干的引领,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深化课堂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习惯经验的支配,是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地。拥有改革的教育思想,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紧紧依托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提倡教师对典型案例剖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课题组成员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地召开分析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提高课时效率的方法和经验。为让全体教师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参与研究工作,学校请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新形势下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在校园内借助“一课多轮”和“同课异教”等活动载体,围绕课题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提出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共同探讨找出解决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创意加减——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还要求每个教研组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课题组集体听课,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活动中,让全体非骨干教师担任评委,这一安排,无疑给了骨干教师很大的压力,迫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荆州市组织的“情景模式教学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例研究”的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在校内认真准备,许第容、宋伶俐两位老师分别为活动成功地提供了《美化校园》和《掌声》的研究课。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校园内得以推广。
加强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扎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在教师中倡导“问题就是课题”的科研理念,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总结出代表本人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伴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也走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在荆州市教科院组织的课例、叙事、论文评比中,学校78篇文章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奖,13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王姣等八位教师参加松滋市课堂教学创新赛并全部获得一等奖,范松梅等十三位教师分别为松滋市学科专题会提供示范课。课题研究的开展,造就了教师,也发展了学校,使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课题研究的独特优势和成果已在学校初步显现,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少的内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还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所做的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更加艰巨的任务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课题研究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课程改革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承接了荆州教科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六个子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享受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扎实开展“三大”活动,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学校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创办一流的名校,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学校以开展“三大”活动为契机,促进教师发展。“三大”活动即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
首先在校园内实施了“创书香型校园”的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给教师提供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资料,要求每一位教师读教育专著,并自觉地做好学习笔记。同时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引领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现象,体会新的教育理念,在教研组内展开大讨论,并交流读书体会。一时间,校园内呈现了教师读书的热潮。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察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们学习研究,对教学基本功进行系列练兵活动,要求教师讲好一口话、写好一手字、上好一节课。组织了长达两年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并严格组织考核,从计算机的初步运用到课件制作,从写教学随笔到完善博客。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在教师们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举办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教育论坛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基本功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骨干的引领,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深化课堂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习惯经验的支配,是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地。拥有改革的教育思想,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紧紧依托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提倡教师对典型案例剖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课题组成员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地召开分析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提高课时效率的方法和经验。为让全体教师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参与研究工作,学校请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新形势下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在校园内借助“一课多轮”和“同课异教”等活动载体,围绕课题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提出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共同探讨找出解决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创意加减——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还要求每个教研组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课题组集体听课,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活动中,让全体非骨干教师担任评委,这一安排,无疑给了骨干教师很大的压力,迫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荆州市组织的“情景模式教学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例研究”的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在校内认真准备,许第容、宋伶俐两位老师分别为活动成功地提供了《美化校园》和《掌声》的研究课。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校园内得以推广。
加强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扎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在教师中倡导“问题就是课题”的科研理念,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总结出代表本人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伴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也走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在荆州市教科院组织的课例、叙事、论文评比中,学校78篇文章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奖,13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王姣等八位教师参加松滋市课堂教学创新赛并全部获得一等奖,范松梅等十三位教师分别为松滋市学科专题会提供示范课。课题研究的开展,造就了教师,也发展了学校,使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课题研究的独特优势和成果已在学校初步显现,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少的内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还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所做的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更加艰巨的任务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课题研究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课程改革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