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师是在教孩子一些初级的科学知识,即使有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也仅仅浮于表面的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破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其兴趣来选择合适的内容。
  一、从兴趣出发,变预设为生成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时间虽然是零散的、短暂的,但其蕴含的教育内容和时机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从周围众多的科学现象中就地取材,并以敏锐的观察捕捉幼儿感兴趣、好奇的、熟悉的话题,生成适合的科学活动,及时捕获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随机生成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使幼儿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化冰”实验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可以对比融化的冷水与热水、毛巾、暖袋、锤子等,原以为肯定有很多的孩子选择方便而且融化速度比较快的热水与暖袋,但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是锤子,他们用锤子敲击冰块,把大冰块敲成小冰块,再由小冰块变成碎冰块,在一次次的敲击声中,孩子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体验到快乐。看到幼儿对敲敲打打很感兴趣,我就在科学区角丰富了锤子、尺子、螺丝等工具,让孩子自己去玩,这个区角成了选择最热门、最受孩子欢迎的区角。
  二、从细节入手,由拒绝到接受
  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细心呵护幼儿稚嫩的心理,处理好每个细节,避免给幼儿留下心里阴影。“认识蚯蚓”时一位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就问孩子:“你们害怕蚯蚓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怕!”导致大多数幼儿不敢接近、拒绝观察。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提问与言语暗示,反而使幼儿产生了害怕与拒绝的心理。我在施教时对孩子们说:“蚯蚓是土壤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做它的好朋友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新朋友,并没有排斥与害怕的心理。接着展现蚯蚓的一家:蚯蚓爸爸、蚯蚓妈妈、蚯蚓宝宝,蚯蚓妈妈最爱臭美,喜欢照镜子,但不知道头跟屁股在哪儿?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立即联想到在家里妈妈最爱打扮也喜欢照镜子,引起了共鸣,纷纷拿着放大镜,都想看个究竟。
  不少女孩子害怕这个软绵绵的小生命,就是不肯近距离接触它,更不敢摸蚯蚓的身体。我便在旁边提供了一些一次性的手套,给那些想摸又不敢摸蚯蚓的孩子提供了帮助,虽然仅仅只隔了一层薄薄的塑料,但在孩子的心里筑起了一堵勇敢的城墙,让孩子敢于尝试,勇于面对。迈过了“害怕”这个坎,孩子们觉得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更多了一份自信。
  三、从需要着眼,化复杂为简单
  哲人说得好:听了可能就忘了,看了会记得了,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尽量把复杂的活动简单化,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注重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但提供的探索对象及其数量要适宜,杜绝为探索而探索的现象。“有用的鼻子”活动中,为了突出鼻子能闻气味的作用,我先为每桌提供了三只透明的玻璃瓶子,分别装:牛奶、风油精、麻油,每只瓶子加上盖子。幼儿打开盖子,闻到了不同的味道。我及时进行引导:比比哪一桌不打开瓶盖也能区分的。鼓励幼儿化繁为简、多感官参与、积极动脑,使幼儿懂得透明的玻璃瓶装物品就是有方便大家的作用。接着又提供三只装有香水、醋、酒的玻璃瓶子,让幼儿享受探索的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沉浮”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能沉的?哪些材料是能浮的?然后讓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童话不仅不会妨碍儿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且会有助于儿童对真正自然规律的认识。我们不要给孩子记忆一些冰冷的、与他生活无关的东西,而要把科学活动融入童话中,将探索对象拟人化,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孩子向往的活动,为幼儿的人生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近些年在幼儿教育中倡导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所谓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借助于“活动单”这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形式,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的一种学习、游戏的手段。它有一个普遍的操作程序,但这种程序也不是具体划一,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调整,有效地变传统的授课形式为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变“教”幼儿学习为“让”幼儿学会学习。其教师角色也由“主角”
期刊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儿童的文化熏陶、是儿童心灵纯净的乐园。游戏对儿童来说就像空气。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老师所认识,教学游戏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哪个幼儿园、哪位老师看似都在遵循“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看似游戏的场面、热闹的氛围,孩子却在默默的说“好累”、不想“玩”了。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是否为了游戏而游戏,是否忽视了游戏的真正价值和内涵,是否遗忘了儿童才是游戏的
期刊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对幼教事业的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也包括有效运用专业知识“读懂、看透”幼儿的内心世界,并能为幼儿的发展创设最适宜环境和条件的能力。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前提,还要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多方面的专业能力素养作保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与家长、幼儿沟通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笔者认为
期刊
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记录幼儿活动进程和结果的载体,承载了我们的教育意图,并引发幼儿在活动经验、能力水平上得以提升。在布置主题墙饰时,我们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主题墙“动”起来  通常情况下,教师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体,但有的教师包办了全过程,完全抛开幼儿,这种单纯由教师精心打造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相反,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的参
期刊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多媒体课件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过细细推敲、研讨、摸索,结合“e学习”活动开展了幼儿电脑教学游戏软件运用的实践工作。  多媒体游戏软件具有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象及自主学习游戏探索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可挖
期刊
如今,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比较重视幼儿的自主表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幼儿只是重复原有的经验,缺少想象和创新,致使许多教师很多时候有“现在的孩子画画水平越来越差,不如从前”的感觉。  为什么有新理念的指导,却不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幼儿缺少视觉体验的支持。没有体验,幼儿的自主表现自然成了一句空话。  幼儿园教育内容相互整合、渗透,注重幼儿知识的建构,为幼儿进行美术活
期刊
活动背景  故事是幼儿期的精神食粮,幼儿在和故事人物的对话中成长,通过故事宣泄情感、习得智慧、感受希望。讲故事这种教育手段因简便、有效在幼儿园广为使用,但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水平普遍较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样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A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目光始终定格在某个地方,用无起伏的语调讲着,大半幼儿能认真听,小半幼儿面带倦色,个别幼儿甚至打起了哈欠。  案例2:B老师拿一本幼
期刊
近日,每到吃饭的时候,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光盘”两个字。所谓“光盘”,就是将盘中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而实际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每天午餐午点时剩饭剩菜的都不在少数,这里有食谱的问题、有烹饪的问题、更有孩子们挑食不节俭的因素。针对众多的原因,我们逐一击破,让孩子们吃得可口,营养均衡,同时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一、了解“光盘”,养成节俭意识  我园处在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孩子们不愁吃不愁穿,常常是喜
期刊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因为图画是由色彩的线条和色块组成,孩子们热衷于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涂涂画画来渲泄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表现,然而线描画的清秀、隽美和含蓄夸张被大多数教师和幼儿所忽视,线描画又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意在实施通过线描装饰活动,达到培养幼儿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也对幼儿进行了线描画活动的尝试。  一、引导幼儿欣赏与发现线描
期刊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教学时所用到的教学形式之一。它以情景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绘画自由表现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自由表达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情景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情景创设 价值 形式 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