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鉴赏评价比翼双飞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中如何加强引导,激发情趣,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在小学时代有两册三十二篇作文,其间老师的评语对茅盾先生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在《秦始皇高祖隋文帝论》后,老师称赞:“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国文至此亦可高无罪矣。”
  而作文批改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如果说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作文”,语文教师最怕的则是“改作文”。挑出错别字,画出精彩语句,眉批,总批……两个班,100余篇作文改下来,至少一个星期,教師深陷其中苦不堪言,更可悲的是学生还不领情,改后的作文常是看了分数就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如何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评改现状呢?我想到了将写作与鉴赏评价相结合的新模式。这样,就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在交给学生鉴赏评价之前,我首先定下了鉴赏评价的基调——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一名虔诚的拜读者。也许你将读到一篇让你赏心悦目,受益匪浅的习作,也许你将读到一篇文不从,字不顺的三类作文,但请你牢牢记住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次我强调了鉴赏评价三步骤:一读,用规定修改符号改出错别字;二读,划出有语病的句子,并选择2-3处加以修改;三读,对照作文要求,反复品读,写上自己的阅读感言,并工整地署上拜读者的姓名。
  一节课后,我收获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篇文章以卷子始,以卷子终,卷子贯穿全文,构思精巧。另外人物刻画很到位,细节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拜读者)
  你的这一篇文章,就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我心中那片湖,溅起了阵阵涟漪。我仿佛看到了蒋老师的手。那是一双粗糙的手,那是一双温暖的手,那更是一双灵巧的手。你的作文很有文采,可惜有些虎头蛇尾。(拜读者)
  从你淳朴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享受的那份与众不同的“父爱”。我也被他高大的形象所感动,谢谢你为我介绍了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虽然你的写作技巧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文中流露的朴素与真情,足以弥补不足。(拜读者)
  读着这些生动的阅读感言,我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处处弥散着孩子们灵动的才思。恰如其分的评价,中肯的建议……谁说初一的孩子鉴赏水平太低?只是我们一直不肯放手,低估了他们。或许,孩子们对有关写作的名词术语知之甚少,但他们却已能在出神入化中使用。我敢肯定学生在拿到被别人拜读之后的习作之后,他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随手丢弃”了。我也敢肯定学生在得知自己的作文,将被除老师以外更多的同学拜读,他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马虎应付了。这不正是作文批改的目的之所在吗?
  不可否认,我这次作文批改的初衷主要是把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旦教师不再拥有作文评价的霸主地位,而是担当起导演的角色,传统作文教学沉闷的局面立时改观。究其成功的原因,不就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吗?不就是重视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吗?
  这节成功的作文鉴赏评价课带给我更深入的思考是:既然学生是拥有一定的鉴赏评价基础的,为什么他们的作文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离题千里”、“牛头不对马嘴”的毛病呢?我想可能更多的学生在写作时站的角度太低,他只是把自己当成作者,而没有把自己当作鉴赏评价者。
  受这节成功的课的启发,我决定继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于是第二次作文评讲课我从两个班分别挑出了5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将他们编辑成了一份小册子《小荷尖尖》。同学们在看完作文后,给出了如下的评语: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这位同学给闷住了。在社会中,无论是老师还是亲人,或者是朋友,对人的鼓励都不都是从言语中表达出来的吗?可是,这位同学却说“鼓励,不会说在嘴上”。难道对人的鼓励还有另一种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开始有了阅读下文的兴趣……
  这篇文章三次对王老师的目光进行了描写,虽然每一次的目光都是带着一种同样的鼓励,可作者的表现却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作者在逃避着老师的目光;第二次,作者有了决心,可还在犹豫着;而第三次老师的目光,使作者充满了信心,勇敢的举起了手……
  王老师脱下大衣挡风的那一刻,我同时也被深深震撼了。同样的事件,我也亲身经历了,可我在写作时却没有想到。“一件挡风的大衣,何止为我们挡住了大风?王老师就像那件挡风的大衣,而那件挡风的背后将会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结尾渐渐升华,耐人品味。大衣何止为我们挡住了大风?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感觉没有任何累赘。相比较,我很羞愧……
  我发现她结构巧妙,入题快,又合理。“一件大衣勾起了我的回忆”,简洁明了地完成了这篇作文,如果认真读的话也会为那“微不足道”的小事流下眼泪。
  既然学生已经拥有了写作鉴赏的新视角,那么能不能根据老师鉴赏评价作文的三个步骤,评价自己的作文呢?最痛苦的作文批改竟然也带给了我新的作文教学视角。这真的是十多年来,自己最痛快的一次作文我成就了学生的文思泉涌?但我知道寻求读写结合的写作模式,探索作文批改的新路子,将是我孜孜以求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努力做一个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少走弯路,多些收获。在实践与探究中,我采用“五个以”的教学策略,即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适时激励”为催化剂,以“加强思维训练”为中心,以“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为重点,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改前,许多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在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指令”。因此,许多学校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备考训练重点。  但是,当今年作文命题材料出现漫画时,有人认为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倡导者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起。  一、听——两耳关心窗外事,不再只读圣贤书  我们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总喜欢强调“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实际上,这种指导太宽泛,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审美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逐步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审美角度上着手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是语文教学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散文学习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完全没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审美教
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的中职教育,肩负着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人们往往认为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是专业技能课程,而简单的将语文归为学科课程,其实不然。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而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则是相对次要的,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最终能不能学会使用语言,会不会开展语文活动,形成言语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的形成是源于活动,
“山羊过独木桥”是高考语文2014年课程标准乙卷材料作文题,其题是: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
我理解的课堂生成是这样的,老师充分课前预设,将一篇课文尽可能有的知识点、能力点、审美点、情志点充分琢磨,在裸读备课的情况下,再综合各种资料信息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走上课堂。其出发点归宿点全在学生,课堂的生发点也基本由学生引起,老师在其中只起引导、诱发、促疑、纠错、拨正等作用。这样的课堂中的生成是动态,对话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情境是生活化的。  我在教学《鸟啼》一课时做了尝试。现将在两个班的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尤其是材料作文,一旦审错题,立错意,归错类,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可谓是致命的。江苏作文批改分六类法:一类卷,70~63分,要求切题,立意独到、深刻;二类卷,62~56分,要求切题,立意准确、正确;三类卷,55~49分,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四类卷,48~42分,基本切题,立意略有牵强;五类卷,41~28分,不切题,立意牵强贴标签;六类卷,27~0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本文文言知识浅显不艰涩,积累起来不是很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把握。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其中项羽这一人物生动形象,情节分明紧凑,颇能吸引学生。鉴赏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就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应该能顺利愉快进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文言知识的掌握
名著《红楼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典必讲篇目。以江西省为例,在使用全国统一教材时,第四册选入《林黛玉进贾府》,第五册设置《红楼梦》专题单元(含《诉肺腑》《宝玉挨打》《探春理家》);目前使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3仍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独立篇目,且为小说单元首篇,另设有《名著导读》专栏《〈红楼梦〉导读》(明确指定为必讲必考)。  任何教材编订者对《红楼梦》向来是“青眼”有加,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