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吸引青年白领向党组织靠拢,使之成为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已日益成为城市基层党组织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丰富党的活动空间、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白领党建新路径,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白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白领党建;区域化;资源整合;路径创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4-0047-03
在基层贯彻落实上海市委“1+6”文件的过程中,如何吸引青年白领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党在城市青年白领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让他们成为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基层党组织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党工委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梧桐·SPACE”青年中心等为平台,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丰富党的活动空间、内容和形式,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白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市中心城区非公企业主力军是80后白领群体,他们的特征是学历高、能力强、责任心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流动性大,网络依赖度高、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期待便捷、务实的服务等等。但由于单个企业党员数量少,彼此联系比较松散,致使非公企业白领党建存在体制、组织生活、社会化运作等方面的困境。如联合党支部负责人由于缺乏活动场地、时间、联系网络等内部资源的支撑,难以召集党员开展正常性活动,开展网络活动,又担心有效性不高;由于工作领域、行业、个人兴趣的差异,一些活动难以让党员形成共鸣,甚至呈现娱乐化倾向,与党员“需参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有差距。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探索中心城区白领党建的新路径。
(一)建立楼宇党组织,实现组织覆盖。一是“松土”获支持。在组织形态多元、社会利益诉求多样的新时代背景下,白领党建必须“松土”,在不同的“土壤”上播种、开花、结果。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党建联络员的作用,主动加强与非公企业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白领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密切联系,有益于企业的工作开展和长远发展。在一次次的上门送服务、感情交流中,获得企业负责人或高管的支持,慢慢打开组织覆盖、活动推进的大门。二是“扫楼”建组织。在排摸、梳理辖区非公企业情况及其党员状况的基础上,将楼宇内分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组织、管理。如对于一些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没有能力建立独立党支部的企业,则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支部;针对楼宇入驻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较分散等情况,按照地域就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拥有50名以上员工且没有党员的企业,则派驻党建联络员等等。三是“网训”强书记。从源头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及后备人选,并开展党组织书记专题在线培训,使工作强度高、流动性大的支部书记们通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内容的“班长素质工程”培训,通过“化整为零”的网络学习,深刻理解党章、党纪、党规要求,了解白领党建新要求,掌握组织工作方法等。
(二)打造青年中心,实现党群联动。一是延伸党建触角,建设青年中心。为拓展白领党建覆盖面,街道租赁商城350余平方米空间,以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方式,共同打造梧桐·SPACE青年中心。从“一起参与活动、一起结交朋友、一起获得成长、一起找到归属”出发,青年中心设定常态服务内容,开展不同形式、主题的活动。话剧社成员在这里根据烈士遗嘱创作排练话剧《红色家书》,进社区巡演;喜爱阅读的白领每周举办“画书会”“英文读书会”等等。青年中心成为白领党建的重要活动基地,成为青年社群、青年“自组织”的孵化器。二是党建带群建,实现党群联动。充分利用和整合工青妇、统战、老干部等群团组织原有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相互沟通、弥补缺失。注重在非公企业借助工会这一合法平台,实行人员交叉任职、一岗双责,使党的工作与群团工作有机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凝聚作用,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在商务楼宇实现党群联动。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现活动辐射。一是开展调研,了解需求。党建联络员逐栋走访商务楼宇,开展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了解白领党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判断、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分类了解各主体对象的需求喜好等。二是找准切入点,设计活动。以白领的教育背景、职业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地缘等为切入点,为白领群体提供活动空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为白领量身设计职业规划讲座、心理咨询、高雅艺术课程、口述社区历史等活动,联合驻区单位和非公企业,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白领需求之间的直通车,并开展后续调查评估。三是以活动辐射白领群体。各类活动不仅激发了白领党员的参与热情,还辐射了党员以外的白领员工,目前已形成“话剧、读书、社交”等三大活动板块。如以区域白领员工为主的“梧桐剧社”“慢品剧社”,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三联阅读空间”、“英文读书会”、单身交友派对等活动,满足了白领群体的社交需求,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潜能,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四)构建项目纽带,培育党建家园。一是“向上多点开花”。坚持“一年一重点,年年有实效”理念,依托區域文化特色、引入社会力量为楼宇白领提供文化服务项目,陆续打造“广场午间音乐时间”“聂耳音乐广场志愿者基地”“汉源分享会”等一系列品牌党建文化项目,并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白领群体参与。二是“向下做实根基”。按照“行业相近、区域相邻、兴趣相关”等原则,通过“孵、扶、辅、服”等举措解决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的党建问题。“孵”,即以青年中心为基地提供孵化青年自组织的互动平台,形成活跃的青年社群。“扶”,即街道党工委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高端人才、管理人员、企业骨干等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骨干,把广大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辅”,即为白领群体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心理疏解等辅导讲座,举办党的政策、法规和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培训讲座等,增进白领群体对党的认识。“服”,即为非公企业和白领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交友联谊等活动,增强白领群体的社区归属感。 (五)運用“互联网+”,孵化青年自组织。一是打造党建APP互动平台。街道党工委精心设计“梧桐党建”APP线上党员互动平台,包括党建风采、组织论坛、支部群组、活动预告、党费查询、读书漂流、公益志愿等板块,有效提高党建精细化、便捷化和科学化水平。“活动预告”板块为白领党员提供快捷信息;“读书漂流、公益志愿”等板块发布各类服务项目;“支部群组”板块定期开展线上组织生活、学习讨论,为党员相对分散的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便捷的平台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组织论坛”板块,为党员群众表达意见提供便捷渠道,增强了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也提升了党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以及实效性。此外,网络平台通报党员组织生活出勤率,对党员也形成一定的纪律约束,等等。二是提供青年自组织孵化平台。街道党工委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进行线上宣传、组织,提供青年自组织孵化平台,引导白领开展线下活动,并从中挖掘出一些活动参与度高、有创意有想法的青年活动积极分子,以白领服务白领、白领带动白领的社群孵化及发展模式去运营和开展更多的白领活动。
(一)区域化党建是白领党建资源的保障点。一是整合组织资源。打破党组织隶属和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困境,把非公企业党组织纳入到以街道党工委为中心的区域化党建的资源配置体系中,依托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楼宇党建服务站等专业化党员服务机构,促进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实现组织、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整合社会资源。街道社区与非公企业互相提供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发展以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组织等,与居民区等基层党组织互动交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拓展白领党建社会辐射面,辐射党组织的服务宗旨。三是整合文化资源。整合区域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文化名家、文化志愿者等文化资源,将区域内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实体资源作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使白领群体感受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和魅力。同时,引入文化类社会组织,动员白领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益精神、奉献精神,深化白领党建内涵。
(二)功能定位是白领党建实效性的支撑点。一是服务功能。服务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功能。立足于服务白领党员、员工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侧重于营造有利于白领员工创业、工作的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等;侧重于服务企业骨干力量,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服务支撑;侧重于服务党员,搭建楼宇党建服务站等平台,并从中培养党组织、群团组织的骨干;侧重于服务企业发展,找准非公企业的需求,完善沟通服务机制等。二是组织关怀功能。依托楼宇党建服务站,在把握白领群体的需求点和兴趣点中寻找服务的切入点,通过职业规划、心理压力舒缓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管理监督党员功能。严格组织程序,严明政治纪律,及时掌握白领党员的流动信息,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让每一名白领党员在组织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党员骨干是白领党建的基础点。一是党员骨干。培养企业内部的党员技术骨干、党员管理骨干兼任党务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上级党组织也给予他们必要的政治荣誉,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并不断完善白领党员流动预警机制,建立适度规模的后备干部队伍,防止支部成员突然离开而出现支部不存在或运转瘫痪等现象。二是党建指导员骨干。将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者、党员干部,或将专业能力强的党员社会工作者,以专兼职形式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队伍中,并为他们提供成长保障和政治发展空间。三是群团骨干和社团骨干。社区党工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在群团、社团活动中注重培养青年领袖,实现对青年白领的政治引领。及时与他们所在楼宇、企业、党组织沟通,鼓励这些群团骨干、社团骨干在企业内发挥技术、管理、政治等引领作用,让群团骨干、社团骨干、业务骨干、党员骨干等身份相互促进、无缝衔接。
(四)组织活动是白领党建的关键点。一是活动导向突出政治性、公益性。将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与表现形式的活泼性有机结合。如开展“岁月流痕——口述革命历史记录”工作,以独特方式追忆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或将严肃的政治生活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激发白领党员志愿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活动内容突出多样化、时代性。避免说教式宣传,根据白领群体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区域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地域特色,吸引白领党员的参与。三是活动形式侧重体验性、获得感。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结合,使党员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解、接受教育、凝聚共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内聚力。在活动结束后开展后续评估,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活动的最大效用和影响力。
(五)群团组织是白领力量的汇聚点。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枢纽作用,从分析企业自身发展与内部管理需求入手,借助工会的合法平台,创新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设置与活动方式,并以共赢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使党的工作与群团工作紧密融合。同时在商务区及靠近商务楼宇的区域设立固定党建工作站、青年活动中心或白领服务站,建立白领活动空间,将党群、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的相关服务涵盖其中,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活动中。通过为白领员工提供生活、用餐、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等基本服务,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职工,维护各方权益的作用,呈现党群工作一体化新格局。
(六)信息化是白领党建的创新点。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以及区域单位之间在资源、需求上的对接、互动,打破商务楼宇白领老死不相往来、楼宇间缺乏互动的现状,为白领们参与组织生活以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平台等。推进互联网与白领党建深度融合,使实现白领党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单一指导向多方互动转变,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向共建共享的服务转变,服务、辐射白领群众,提升白领党建效率和水平。
执笔人:王晓芸
吸引青年白领向党组织靠拢,使之成为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已日益成为城市基层党组织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丰富党的活动空间、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白领党建新路径,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白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白领党建;区域化;资源整合;路径创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4-0047-03
在基层贯彻落实上海市委“1+6”文件的过程中,如何吸引青年白领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党在城市青年白领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让他们成为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基层党组织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党工委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梧桐·SPACE”青年中心等为平台,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丰富党的活动空间、内容和形式,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白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市中心城区非公企业主力军是80后白领群体,他们的特征是学历高、能力强、责任心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流动性大,网络依赖度高、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期待便捷、务实的服务等等。但由于单个企业党员数量少,彼此联系比较松散,致使非公企业白领党建存在体制、组织生活、社会化运作等方面的困境。如联合党支部负责人由于缺乏活动场地、时间、联系网络等内部资源的支撑,难以召集党员开展正常性活动,开展网络活动,又担心有效性不高;由于工作领域、行业、个人兴趣的差异,一些活动难以让党员形成共鸣,甚至呈现娱乐化倾向,与党员“需参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有差距。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探索中心城区白领党建的新路径。
(一)建立楼宇党组织,实现组织覆盖。一是“松土”获支持。在组织形态多元、社会利益诉求多样的新时代背景下,白领党建必须“松土”,在不同的“土壤”上播种、开花、结果。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党建联络员的作用,主动加强与非公企业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白领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密切联系,有益于企业的工作开展和长远发展。在一次次的上门送服务、感情交流中,获得企业负责人或高管的支持,慢慢打开组织覆盖、活动推进的大门。二是“扫楼”建组织。在排摸、梳理辖区非公企业情况及其党员状况的基础上,将楼宇内分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组织、管理。如对于一些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没有能力建立独立党支部的企业,则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支部;针对楼宇入驻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较分散等情况,按照地域就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拥有50名以上员工且没有党员的企业,则派驻党建联络员等等。三是“网训”强书记。从源头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及后备人选,并开展党组织书记专题在线培训,使工作强度高、流动性大的支部书记们通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内容的“班长素质工程”培训,通过“化整为零”的网络学习,深刻理解党章、党纪、党规要求,了解白领党建新要求,掌握组织工作方法等。
(二)打造青年中心,实现党群联动。一是延伸党建触角,建设青年中心。为拓展白领党建覆盖面,街道租赁商城350余平方米空间,以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方式,共同打造梧桐·SPACE青年中心。从“一起参与活动、一起结交朋友、一起获得成长、一起找到归属”出发,青年中心设定常态服务内容,开展不同形式、主题的活动。话剧社成员在这里根据烈士遗嘱创作排练话剧《红色家书》,进社区巡演;喜爱阅读的白领每周举办“画书会”“英文读书会”等等。青年中心成为白领党建的重要活动基地,成为青年社群、青年“自组织”的孵化器。二是党建带群建,实现党群联动。充分利用和整合工青妇、统战、老干部等群团组织原有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相互沟通、弥补缺失。注重在非公企业借助工会这一合法平台,实行人员交叉任职、一岗双责,使党的工作与群团工作有机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凝聚作用,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在商务楼宇实现党群联动。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现活动辐射。一是开展调研,了解需求。党建联络员逐栋走访商务楼宇,开展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了解白领党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判断、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分类了解各主体对象的需求喜好等。二是找准切入点,设计活动。以白领的教育背景、职业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地缘等为切入点,为白领群体提供活动空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为白领量身设计职业规划讲座、心理咨询、高雅艺术课程、口述社区历史等活动,联合驻区单位和非公企业,打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白领需求之间的直通车,并开展后续调查评估。三是以活动辐射白领群体。各类活动不仅激发了白领党员的参与热情,还辐射了党员以外的白领员工,目前已形成“话剧、读书、社交”等三大活动板块。如以区域白领员工为主的“梧桐剧社”“慢品剧社”,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三联阅读空间”、“英文读书会”、单身交友派对等活动,满足了白领群体的社交需求,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潜能,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四)构建项目纽带,培育党建家园。一是“向上多点开花”。坚持“一年一重点,年年有实效”理念,依托區域文化特色、引入社会力量为楼宇白领提供文化服务项目,陆续打造“广场午间音乐时间”“聂耳音乐广场志愿者基地”“汉源分享会”等一系列品牌党建文化项目,并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白领群体参与。二是“向下做实根基”。按照“行业相近、区域相邻、兴趣相关”等原则,通过“孵、扶、辅、服”等举措解决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的党建问题。“孵”,即以青年中心为基地提供孵化青年自组织的互动平台,形成活跃的青年社群。“扶”,即街道党工委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高端人才、管理人员、企业骨干等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骨干,把广大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辅”,即为白领群体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心理疏解等辅导讲座,举办党的政策、法规和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培训讲座等,增进白领群体对党的认识。“服”,即为非公企业和白领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交友联谊等活动,增强白领群体的社区归属感。 (五)運用“互联网+”,孵化青年自组织。一是打造党建APP互动平台。街道党工委精心设计“梧桐党建”APP线上党员互动平台,包括党建风采、组织论坛、支部群组、活动预告、党费查询、读书漂流、公益志愿等板块,有效提高党建精细化、便捷化和科学化水平。“活动预告”板块为白领党员提供快捷信息;“读书漂流、公益志愿”等板块发布各类服务项目;“支部群组”板块定期开展线上组织生活、学习讨论,为党员相对分散的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便捷的平台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组织论坛”板块,为党员群众表达意见提供便捷渠道,增强了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也提升了党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以及实效性。此外,网络平台通报党员组织生活出勤率,对党员也形成一定的纪律约束,等等。二是提供青年自组织孵化平台。街道党工委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进行线上宣传、组织,提供青年自组织孵化平台,引导白领开展线下活动,并从中挖掘出一些活动参与度高、有创意有想法的青年活动积极分子,以白领服务白领、白领带动白领的社群孵化及发展模式去运营和开展更多的白领活动。
(一)区域化党建是白领党建资源的保障点。一是整合组织资源。打破党组织隶属和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困境,把非公企业党组织纳入到以街道党工委为中心的区域化党建的资源配置体系中,依托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楼宇党建服务站等专业化党员服务机构,促进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实现组织、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整合社会资源。街道社区与非公企业互相提供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发展以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组织等,与居民区等基层党组织互动交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拓展白领党建社会辐射面,辐射党组织的服务宗旨。三是整合文化资源。整合区域文化场馆、文化设施、文化名家、文化志愿者等文化资源,将区域内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实体资源作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使白领群体感受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和魅力。同时,引入文化类社会组织,动员白领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益精神、奉献精神,深化白领党建内涵。
(二)功能定位是白领党建实效性的支撑点。一是服务功能。服务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功能。立足于服务白领党员、员工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侧重于营造有利于白领员工创业、工作的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等;侧重于服务企业骨干力量,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服务支撑;侧重于服务党员,搭建楼宇党建服务站等平台,并从中培养党组织、群团组织的骨干;侧重于服务企业发展,找准非公企业的需求,完善沟通服务机制等。二是组织关怀功能。依托楼宇党建服务站,在把握白领群体的需求点和兴趣点中寻找服务的切入点,通过职业规划、心理压力舒缓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管理监督党员功能。严格组织程序,严明政治纪律,及时掌握白领党员的流动信息,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让每一名白领党员在组织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党员骨干是白领党建的基础点。一是党员骨干。培养企业内部的党员技术骨干、党员管理骨干兼任党务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上级党组织也给予他们必要的政治荣誉,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并不断完善白领党员流动预警机制,建立适度规模的后备干部队伍,防止支部成员突然离开而出现支部不存在或运转瘫痪等现象。二是党建指导员骨干。将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者、党员干部,或将专业能力强的党员社会工作者,以专兼职形式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队伍中,并为他们提供成长保障和政治发展空间。三是群团骨干和社团骨干。社区党工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枢纽作用,在群团、社团活动中注重培养青年领袖,实现对青年白领的政治引领。及时与他们所在楼宇、企业、党组织沟通,鼓励这些群团骨干、社团骨干在企业内发挥技术、管理、政治等引领作用,让群团骨干、社团骨干、业务骨干、党员骨干等身份相互促进、无缝衔接。
(四)组织活动是白领党建的关键点。一是活动导向突出政治性、公益性。将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与表现形式的活泼性有机结合。如开展“岁月流痕——口述革命历史记录”工作,以独特方式追忆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或将严肃的政治生活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激发白领党员志愿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活动内容突出多样化、时代性。避免说教式宣传,根据白领群体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区域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地域特色,吸引白领党员的参与。三是活动形式侧重体验性、获得感。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结合,使党员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解、接受教育、凝聚共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内聚力。在活动结束后开展后续评估,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活动的最大效用和影响力。
(五)群团组织是白领力量的汇聚点。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枢纽作用,从分析企业自身发展与内部管理需求入手,借助工会的合法平台,创新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设置与活动方式,并以共赢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使党的工作与群团工作紧密融合。同时在商务区及靠近商务楼宇的区域设立固定党建工作站、青年活动中心或白领服务站,建立白领活动空间,将党群、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的相关服务涵盖其中,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活动中。通过为白领员工提供生活、用餐、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等基本服务,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职工,维护各方权益的作用,呈现党群工作一体化新格局。
(六)信息化是白领党建的创新点。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以及区域单位之间在资源、需求上的对接、互动,打破商务楼宇白领老死不相往来、楼宇间缺乏互动的现状,为白领们参与组织生活以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平台等。推进互联网与白领党建深度融合,使实现白领党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单一指导向多方互动转变,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向共建共享的服务转变,服务、辐射白领群众,提升白领党建效率和水平。
执笔人:王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