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企正在加快推进改革,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这一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的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丰富完善职代会制度,不断推进完善基层职工民主管理机制。
关键词:职代会 民主 思考
一、实施企业民主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民主管理强调在管理上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本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企业稳定、企业自治的目的。正确认识企业职代会和民主管理的相关问题,对于企业管理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企业民主管理是指企业职工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组织的规范性活动。它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关系到职工民主权利是否能够真正落实,乃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民主管理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企业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形式和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所有制无关,与所有权无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要毫无例外地要实行民主管理。
2.是由党的性质和路线规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由我党的性质和路线规定了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3.是由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我国宪法第16条规定:“国营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定机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职工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体劳动者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此外,我国的《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都明确规定实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
4.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让职工参与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决策,并让他们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增进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沟通,缓解劳资冲突,而且可以培养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的职工队伍,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职工自身价值。
二、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现状分析
1.建立健全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当前,国有企业基本建立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以作者所在企业为例,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对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企业工作报告、发展规划、资金预算和福利费使用安排、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与单位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和职工密切关心的问题进行审议审定,民主评议单位领导干部。
2.通过厂务公开进一步深化确保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是企业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措施。企业把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向企业广大职工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厂情,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 一是通过职工大会和职代会,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本单位改革形势、发展前景和主要任务;同时将企业发展成果、资金管理、招待费使用、奖金福利开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向职工汇报,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二是在厂务公开栏上定期公布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职称申报公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账户信息等,增强工作透明度,把各项管理置于职工监督之下,切实保障职工的监督权。
3.探索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机制。除职代会、职工大会、厂务公开栏、文件等常规方式外,企业还开设了内部网站,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工作动态及时发布于网上,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金点子工程、职工管理委员会等举措,激发员工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的参与意识;共同协商与员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资改革方案,组织职工开展讨论,充分尊重职工意见,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作风,深化民主管理,促进中心全面发展
1.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丰富民主管理形式和内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联系形式,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丰富民主管理形式。此外,将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职工意愿,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针对一个时期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探索采取恳谈会、民主咨询、民主对话、工会主席接待日、职工代表巡视、公示监督、网上意见箱等民主管理形式,丰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内容,畅通职工民主管理渠道,强化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那些深受职工欢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适合本单位特点、体现职工民主权利的各种民主管理形式,要坚持下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强化源头参与,保障民主权利。一是要开好年度职代会,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通过报告和公开企业经营方针、改革举措、重大决策;通过公开与廉政建设有关,与职工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让职工拥有知情权,在参与中履行民主权利,在知情中实现民主监督,让职代会工作真正浸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由工会牵头加强集体合同签订前的调查研究,掌握政策依据和实际情况,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作为平等协商、拟定集体合同的重点,加强对集体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及时调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稳定劳动关系,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3.提炼班组民主文化,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纵深发展。加强班组建设,提炼班组民主文化,把建设 “班组小家”活动与职工的自主管理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纵深发展。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单位,从基层抓民主管理,培养职工的参与意识和议政能力,夯实民主管理基础。积极倡导四个意识,即以人为本的意识、主人翁的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意识和班务公开意识。提倡民主生活会、建设职工小家活动、争当岗位能手、健康文体活动、团结互助的班组民主五项行为。工会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工会的教育职能,每年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系统学习班组管理知识。深入生产一线班组,具体指导班组建设,落实班组民主管理,通过组织职工开展读书征文,主题演讲,“讲理想、比贡献”活动,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把维护职工发展权与发挥主人翁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巩固公司民主管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杨玉琦.如何发挥基层工会在民族管理中的作用.工會理论研究,2007(3):33-34.
[3]韩亦茄,樊媛.浅谈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管理观察,2011(24):24-25.
[4]朱厚伦.关于进一步创新改善工会体制机制的思考.工运研究.2009(6).
关键词:职代会 民主 思考
一、实施企业民主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民主管理强调在管理上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本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企业稳定、企业自治的目的。正确认识企业职代会和民主管理的相关问题,对于企业管理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企业民主管理是指企业职工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组织的规范性活动。它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关系到职工民主权利是否能够真正落实,乃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民主管理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企业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形式和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所有制无关,与所有权无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要毫无例外地要实行民主管理。
2.是由党的性质和路线规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由我党的性质和路线规定了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3.是由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我国宪法第16条规定:“国营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定机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职工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体劳动者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此外,我国的《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都明确规定实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
4.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让职工参与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决策,并让他们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增进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沟通,缓解劳资冲突,而且可以培养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的职工队伍,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职工自身价值。
二、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现状分析
1.建立健全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当前,国有企业基本建立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以作者所在企业为例,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对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企业工作报告、发展规划、资金预算和福利费使用安排、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与单位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和职工密切关心的问题进行审议审定,民主评议单位领导干部。
2.通过厂务公开进一步深化确保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是企业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措施。企业把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向企业广大职工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厂情,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 一是通过职工大会和职代会,让广大职工及时了解本单位改革形势、发展前景和主要任务;同时将企业发展成果、资金管理、招待费使用、奖金福利开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向职工汇报,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二是在厂务公开栏上定期公布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职称申报公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账户信息等,增强工作透明度,把各项管理置于职工监督之下,切实保障职工的监督权。
3.探索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机制。除职代会、职工大会、厂务公开栏、文件等常规方式外,企业还开设了内部网站,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工作动态及时发布于网上,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金点子工程、职工管理委员会等举措,激发员工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的参与意识;共同协商与员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资改革方案,组织职工开展讨论,充分尊重职工意见,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作风,深化民主管理,促进中心全面发展
1.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丰富民主管理形式和内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联系形式,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丰富民主管理形式。此外,将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职工意愿,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针对一个时期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探索采取恳谈会、民主咨询、民主对话、工会主席接待日、职工代表巡视、公示监督、网上意见箱等民主管理形式,丰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内容,畅通职工民主管理渠道,强化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那些深受职工欢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适合本单位特点、体现职工民主权利的各种民主管理形式,要坚持下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强化源头参与,保障民主权利。一是要开好年度职代会,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通过报告和公开企业经营方针、改革举措、重大决策;通过公开与廉政建设有关,与职工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让职工拥有知情权,在参与中履行民主权利,在知情中实现民主监督,让职代会工作真正浸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由工会牵头加强集体合同签订前的调查研究,掌握政策依据和实际情况,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作为平等协商、拟定集体合同的重点,加强对集体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及时调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稳定劳动关系,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3.提炼班组民主文化,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纵深发展。加强班组建设,提炼班组民主文化,把建设 “班组小家”活动与职工的自主管理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纵深发展。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单位,从基层抓民主管理,培养职工的参与意识和议政能力,夯实民主管理基础。积极倡导四个意识,即以人为本的意识、主人翁的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意识和班务公开意识。提倡民主生活会、建设职工小家活动、争当岗位能手、健康文体活动、团结互助的班组民主五项行为。工会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工会的教育职能,每年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系统学习班组管理知识。深入生产一线班组,具体指导班组建设,落实班组民主管理,通过组织职工开展读书征文,主题演讲,“讲理想、比贡献”活动,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把维护职工发展权与发挥主人翁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巩固公司民主管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杨玉琦.如何发挥基层工会在民族管理中的作用.工會理论研究,2007(3):33-34.
[3]韩亦茄,樊媛.浅谈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管理观察,2011(24):24-25.
[4]朱厚伦.关于进一步创新改善工会体制机制的思考.工运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