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旅游开放为节点,梳理了布达拉宫的历史脉络和信仰体系,并对现代旅游市场中的各个角色进行分析,通过各个力量投放在布达拉宫产生的影响大概归纳了布达拉宫的多元文化体系,对布达拉宫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延伸。
  布达拉宫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松赞干布时期的王宫,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政教中心,再到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西藏旅游形象,在历史的积淀中,它的形象不断变化。1300多年前,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的王宫,如今只剩下两间,其余均为重建。在现代化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扩充,在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市场等的新概念指引下,布达拉宫形成了一套包容、多元的文化体系,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缩影。因此,本文将布达拉宫分为前世和今生两个阶段,主要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市场的开放为节点,分析其内涵的变化。
  一、布达拉宫的前世
  (一)布达拉宫的历史变迁
  布达拉宫海拔3763.5米,建筑群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5.7米,共十三层,全部为土木石建筑,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政权,在红山之上修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据史料记载,当时修建的宫堡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与药王山之间有一座铁索桥相连,是当时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至公元9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布达拉宫逐渐没落,因雷电和战火主体建筑被毁,只余“曲结竹普”和“帕巴拉康”两处殿堂留存于世。公元12世纪,噶当派格西琼布扎色曾在布达拉山上讲经,此后,噶玛噶举派高僧和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及其弟子都曾先后在布达拉举行讲经传法的活动,说明当时山上的建筑只是讲经场而已。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得到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的支持,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命第巴索朗热旦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此后,经过各代达赖喇嘛时期的多次扩建,直至193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竣工,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89-1994年,国家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抢险加固维修。2002年起又实施了投资1.7亿元的以基础地垄加固为主的二期维修。
  (二)布达拉宫的信仰体系
  布达拉宫的信仰体系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是为观音信仰。布达拉是梵文的藏语音译,汉文佛典中译为“普陀落伽”,即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教化之地。松赞干布王宫所在地“玛布日”意为红山。宫殿名为“森康噶布”意为白宫,本无布达拉宫之名。只是后弘期以来,观音信仰在藏地兴起并流传,红山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宫殿也被称为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两位修建者也被认为是观音的化身,布达拉宫的主供佛也为帕巴鲁格夏热圣观音。
  佛教有三身之说,即法身、报身、应身,其中应身是指佛陀为救度苦难众生,幻化为各种形象,普度众生。这一佛学思想也是藏传佛教化身转世制度的理论基础。观音信仰在本土化过程中有两位著名人物,一是布达拉宫的初建者藏王松赞干布,二是重建者五世达赖喇嘛。《嘛呢全集》中说观音为了教化从猴子繁衍出来的藏人又派王统来雪域,看到雪域被教化的时机成熟,观音显化为松赞干布来建立国家和文明的秩序,松赞干布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布达拉宫的主供佛为帕巴·罗格夏热,为观音的梵语名,供奉在帕巴拉康,即圣观音殿。这尊观音像是松赞干布派人到印度与尼泊尔交界之地求的天然檀香木圣像,未经加工,仅着色而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尊观音像并非一直供奉在布达拉宫之中,1618年,噶玛巴·彭措朗杰率领军队攻陷前藏各部落时,拉萨吉雪第巴借助蒙古兵力反击,并将帕巴·罗格夏热作为酬谢,赠予蒙古军首领洪台吉,从此流落蒙古和青海多年。1645年,青海王妃达赖衮吉将此像送返拉萨,献给五世达赖喇嘛。当日正值布达拉宫白宫兴工之日,拉萨举行了盛大慶典,将佛像供奉于原处。1720年,这尊观音像因蒙古准格尔部入侵而再次流落边地,由时任阿里藏官的康济鼐·索朗杰波设计寻回,此后便一直供奉于布达拉宫之中,受人膜拜。
  布达拉宫的信仰体系主要由前文所述的一个道场、一尊佛像、两个化身构成,1300多年来,一脉相承的都是观音信仰。在政教合一的雪域高原,它不仅是统治者的宗教手段,更是广大信徒的信仰需求。
  二、布达拉宫的今生
  之前,布达拉宫一直作为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而存在,时光流转,如今的布达拉宫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遗产、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和西藏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在介绍西藏的宣传片或画册中,首先出现的画面都是布达拉宫;在对游人的访问中,提到西藏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布达拉宫。在越来越多的人眼里,布达拉宫已成为藏文化的标志。伴随着“世界文化遗产”美名和“黄金周”所催发的旅游热潮,布达拉宫每年需接待百万余游客,在高度商业化的旅游市场里,布达拉宫文化已撕扯成无数个碎片,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囚笼”,成为遍地黄金的古堡,成为买的下半个世界的宝藏,成为旧西藏的“挖眼”“割耳”之地。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旅游市场更是不遗余力,编织了无数个关于仓央嘉措的“美丽爱情故事”,对于达赖喇嘛灵塔的宝石与黄金极尽夸大之词。这一部分,笔者将分别分析政府、旅游从业者、游客和当地居民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布达拉宫的理解与利用,以及对布达拉宫文化的影响。
  (一)政府
  随着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和进步,中国已加入世界大国之列,近年来,对于文化等精神建设也愈加重视。西藏作为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民族自治地区,其文化和传统的保护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因此各级政府对西藏各大寺庙古迹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中央政府先后投资20余亿元,重点实施了西藏近100处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具体到对布达拉宫的保护,首先,继1989-1994年国家投资53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第一期抢险加固维修后,2002年起实施了投资1.7亿多元的以基础地垄加固为主的第二期维修。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力量,不但保护了文物古建筑,而且提高了國际声望,塑造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形象,起到了保护和宣传的双重效果。
  (二)旅游从业者
  旅游从业者就是从旅游经营中获取利益的群体,因此其最大的诉求就是利益。布达拉宫因其“世界遗产”的名号、显赫的建筑外观、珍藏文物、悠久的历史等因素成为西藏旅游的必去之景,成为西藏旅游的金字招牌,如何将这块招牌化为钱便是商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此外,也有部分商家利用旅客的猎奇心理以及有关布达拉宫的各种传说为素材,吸引客流、炒作话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仓央嘉措热,近几年,受网络、影视等大众传媒的影响,生活于300多年前的西藏宗教领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又一次走入大众的视线,由于不当的翻译和新媒体的泛滥传播,仓央嘉措及其诗歌以一种“情僧”“情歌”的概念引起了跨文化的追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商人利用这一话题,推出了很多产品。例如,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餐厅打着仓央嘉措幽会情人之处的大旗,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消费。更有旅行社推出了“寻找仓央嘉措之旅”的路线,冠有仓央嘉措名号的出版物有十几种之多,而伪仓央嘉措情诗更是层出不穷。这种迎合大众媚俗文化的消费现象是负面的跨文化交流,更是对藏文化和优秀文化遗产的不敬。
  而较为高端的文化商品,则将藏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既取得商业效益,又达到宣传效果。近年较为成功的便是文成公主实景剧,文成公主为修建布达拉宫的藏王松赞干布之妃,也有传说布达拉宫是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文成公主实景剧是以讲述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唐蕃联姻,在进藏途中克服艰难险阻,促进汉藏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为主线,用现代舞台艺术形式打造的一台实景演出剧目。
  (三)游客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述,这个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买家市场”,所有消费都是生产者先提供给消费者可供选择的消费品,消费者被迫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所谓“主动”购买商品,其实都是商品信息通过多渠道,如广告、书刊等方式传到消费者的耳中,人们再去选择。而这些渠道完全掌控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手中。
  (四)当地民众
  旅游市场的大力发展,势必造成对遗产地民众空间的挤压、生活资源的侵占,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当地民众的宗教情感受到伤害,这些问题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在媒体及学术层次都得到报道和研究,在此就不再赘述。笔者更为关心在现代文化体系的冲击下当地民众在意识上的变化。笔者利用寒假时间,对40余名拉萨的藏族群众进行了一项小调查,因为秉持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调查结果都由日常交谈所得,没有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所以调查范围较窄,人数也较少,希望日后能继续进行此项调查来充实调查结果,确立结果的客观性。调查主题为是否对布达拉宫有信仰?为何信仰?
  本人将受访人员分为中老年组及青少年组,中老年组年龄跨度为45~82岁,共26人,青少年组年龄跨度为14~32岁,共20人。调查结果中,40余人只有2人知道布达拉宫与观音信仰的联系。具体结果如下。
  在中老年组中,大部分人知道布达拉宫的主供佛为“觉沃·鲁格夏热”,但仅有两人知道其为观音,部分人将其与佛祖释迦牟尼混淆,认为与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一并为佛祖的三尊等身像。而此组的大部分人对于布达拉宫具有信仰的原因非常一致,均因为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行宫,出于对达赖喇嘛的信仰,但只有两人知道达赖喇嘛是观音化身这一传说,此组大部分人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历史知之甚少。因此,布达拉宫延续千年的观音信仰,到现在也成了一盘散沙,这也符合历史潮流,因为观音信仰现在已不再需要执行它的统治功能,已化为度母信仰等穿插于生活中。而达赖喇嘛信仰作为藏民族宗教信仰的具象投射,在中老年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布达拉宫信仰成为达赖喇嘛信仰的一种延伸。
  青少年组大部分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历史有大致的了解,对于信仰体系几乎没有了解,虽然对达赖喇嘛具有信仰,但尊崇布达拉宫的原因是认为布达拉宫是藏民族的智慧结晶,是藏民族的文化瑰宝。相较而言,这一群体对于现代文化接触更多,现代价值体系对传统的冲击在这一代身上更为明显,他们在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消费文化等的多重影响下,对于传统的对布达拉宫宗教及政治的形象定位产生了瓦解,逐渐认为布达拉宫成为藏民族的民族象征。
  三、结语
  从松赞干布时期的王宫,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政教中心,布达拉宫主要作为西藏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存在,留下了非常多的珍贵文物和民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它接受了现代知识体系的洗礼,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下,拥有了多重的角色。它的意义从“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成为各方力量折射的多面体。
  (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
其他文献
图像时代,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部分突出问题,如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教学理念和内容相对落后、教学改革和创新过于形式化。因此,笔者探究了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即引导学生从艺术史角度明确自我定位,加强材料和技术上的针对性写实教学,鼓励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一、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  现阶段,高校油画专业教学体制
期刊
从艺术语言中分析雕塑的概念,即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体的各种艺术形象;从某些经典词汇中分析雕塑艺术,它的含义虽有模糊性却更直观,如“朽木不可雕也”“雕梁画栋”“雕栏玉砌”,这里的“雕”字都是动词,都是对硬材料的加工;但是只从术语中给雕塑下个界定不是易事,因为简单的定义很难适应实物的复杂情况,纸糊一扎被称为软雕塑,废铜烂铁一堆叫金属雕塑,凡是加工了的硬材料都被视作雕塑。  一、雕塑的
期刊
舞蹈是一门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环境局限,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氛围中能够获得丰富、多元的资源,接受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从而提高舞蹈训练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从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以期对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舞蹈是一门通过
期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记录我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教学素材之一,不仅概括了我国社会、文学等领域的发展,还使得学生了解基本国情与社会本质,在我国教育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我国历史进程为主,详细描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如何走向破灭,指出历史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我国近代以来抵御侵略、记录民族走向独立、实现解放的历史,不仅使得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历史上的推进作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引发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这就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要着力优化和打造具有国际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的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和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商务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也获得
期刊
《中国古代文学》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讲授上起先秦、下讫明清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较科学、客观的理解,能够从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一、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开设本课程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
期刊
在目前的教育中,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头疼的事。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能够享受习作的快乐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结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在生本习作中,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要实现生本习作,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其次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淡化习作技巧,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认为,它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期刊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教育发展的程度影响着乡村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当前,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社会乃至家庭要共同发力,补上这些短板,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提到全国的战略性位置,足以证明党和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也证明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
期刊
天界近日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素来高高在上的重明鸟上神筠菡犯下重罪,被青龙帝君影舜打入三界最残酷的囚牢屠翎阵,于三日之后在镇灵台处以死刑!  帝君居住的承欢殿内,几个穿红着绿的宫女在洒扫内室。  “喂,你们听说了没,重明鸟上神被帝君陛下打入屠翎阵了!”一个红衣宫女咋咋呼呼。  “不是吧,她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啊?帝君陛下会不会太狠心了?”一个蓝衣宫女对筠菡的处境心生恻隐。  “切,你还可怜她啊!我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娱乐经济已经进入产业化时代,某些电视节目不断出现媚俗、庸俗化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造成刺激的节目效果,但严重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甚至降低其审美层次。娱乐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应着力于打造出形式新颖、丰富内涵的高质量节目,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又能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国家宝藏》为例,九大国家级博物馆携27件国宝文物,每件文物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