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块阵地,因为音乐教育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多向。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育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发展音乐制作的才能。
一、丰富情感的体验
当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动物图形的时候,如果是没有见过的动物,怎样拼也拼不出来。音乐也是如此。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如302010| 302010|,这首跳音练习可通过拍皮球游戏,让学生亲自拍,通过实践和认真地观察去体会跳音唱法,学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跳音的发声练习不正如皮球起落的情形吗?理解了这一点,思维的腾飞就有了创造创新的基石。
合唱练习也是如此,要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不受对方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如果教师注意留出“飞白”,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从抢声部唱到注意两声部和谐的声音,就能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空间,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创造新的内容。如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打击乐器。首先给学生人手一个打击乐器,让他们为歌曲打出好听的伴奏,充分感受打击乐器带给他们的欢乐和美感,再简单讲解制作的原理,请学生们到生活中去找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比一比谁做得好,敲出的声音最动听。第二天的成果展示,学生们兴高采烈,有易拉罐做的“沙球”,有瓶盖做成的“串铃”,有竹板串成的“响板”,等等。思维活动了,随之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学生们别提多高兴了。
二、引导发散的思维
《乐记》中说:“情动于中,故行于色。”说明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抒发,而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成是与思维发散给予影响分不开的。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音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能否用其他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有二拍子特点的动作。
1.灵活表现思维的广度
遵循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让学生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使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
以欣赏教材《水草舞》一课为例,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海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但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欣赏内容的含义。如果教师借助于画面向学生提示说:水草的摇曳、海水的波动,以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同时结合音乐去观察、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海底的景色,指导学生一边评价欣赏,一边感受音乐,理明音乐,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如选择色彩,画出不同的线条,还可用身体动作来创造性地表现水草的形象,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表演、涂画,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促进认识由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
2.经历体验思维的深度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体验别人的作品,更要培养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地表达音乐创新表现。学习音乐创作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并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具体操作音乐的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三、彰显艺术的魅力
艺术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创造潜力,创造是独创出新奇而不落俗套,又不限于思维的定势之中。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允许学生践行时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驰聘想象,比如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老师给的是do、mi、soi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 3 5,学生乙唱的是5 3 1,学生丙唱的是1 3 5。学生丙比前三个同学唱得更有创造性,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度音区,虽然离开了老师开始给的三个音,但他接的旋律也在情理之中。再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是请同学们把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能讲述黑色表示在祖国的田野上埋藏着很多的石油……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也正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给予否定,只要是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如节奏练习,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取得节奏连接终止感。而偏有一个学生异样连接。虽然这与老师引导的不同,但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地创新思维。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理解全面和谐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努力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智慧,提供良好的创造性氛围,学生音乐的创造思维必将生根发芽。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一、丰富情感的体验
当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动物图形的时候,如果是没有见过的动物,怎样拼也拼不出来。音乐也是如此。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如302010| 302010|,这首跳音练习可通过拍皮球游戏,让学生亲自拍,通过实践和认真地观察去体会跳音唱法,学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跳音的发声练习不正如皮球起落的情形吗?理解了这一点,思维的腾飞就有了创造创新的基石。
合唱练习也是如此,要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不受对方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如果教师注意留出“飞白”,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从抢声部唱到注意两声部和谐的声音,就能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空间,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创造新的内容。如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打击乐器。首先给学生人手一个打击乐器,让他们为歌曲打出好听的伴奏,充分感受打击乐器带给他们的欢乐和美感,再简单讲解制作的原理,请学生们到生活中去找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比一比谁做得好,敲出的声音最动听。第二天的成果展示,学生们兴高采烈,有易拉罐做的“沙球”,有瓶盖做成的“串铃”,有竹板串成的“响板”,等等。思维活动了,随之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学生们别提多高兴了。
二、引导发散的思维
《乐记》中说:“情动于中,故行于色。”说明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抒发,而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成是与思维发散给予影响分不开的。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音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能否用其他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有二拍子特点的动作。
1.灵活表现思维的广度
遵循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让学生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使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
以欣赏教材《水草舞》一课为例,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海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但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欣赏内容的含义。如果教师借助于画面向学生提示说:水草的摇曳、海水的波动,以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同时结合音乐去观察、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海底的景色,指导学生一边评价欣赏,一边感受音乐,理明音乐,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如选择色彩,画出不同的线条,还可用身体动作来创造性地表现水草的形象,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表演、涂画,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促进认识由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
2.经历体验思维的深度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体验别人的作品,更要培养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地表达音乐创新表现。学习音乐创作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并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具体操作音乐的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三、彰显艺术的魅力
艺术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创造潜力,创造是独创出新奇而不落俗套,又不限于思维的定势之中。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允许学生践行时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驰聘想象,比如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老师给的是do、mi、soi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 3 5,学生乙唱的是5 3 1,学生丙唱的是1 3 5。学生丙比前三个同学唱得更有创造性,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度音区,虽然离开了老师开始给的三个音,但他接的旋律也在情理之中。再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是请同学们把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能讲述黑色表示在祖国的田野上埋藏着很多的石油……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也正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给予否定,只要是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如节奏练习,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取得节奏连接终止感。而偏有一个学生异样连接。虽然这与老师引导的不同,但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地创新思维。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理解全面和谐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努力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智慧,提供良好的创造性氛围,学生音乐的创造思维必将生根发芽。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