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手工制作模具来更好地掌握钳工技能。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过去的钳工实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进行钳工实训的时候按照钳工基本技能完成单一的毫无联系的若干个指定实训项目,尽管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环节基本相同,但学生对于整个实训的目的性不强,专业性不强,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实训。任务驱动法则能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既有利于学生钳工技能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下主要就任务驱动法在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一、任务驱动法的涵义分析
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法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是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顺序及思维方式下完成任务,使其形成一套清晰的思路及知识脉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中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法在模具实训课中的应用,学生是主体,模具制作任务是主线,教师为主导,然后把要学习的知识及技能隐含在模具制作的任务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任务都涉及哪些知识,并明确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在认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可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及技能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任务结束后,通过分析存在的不足、交流、总结经验等环节,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分析
1.工作任务及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的工作任务为:先是熟悉图纸,制作模具,最后试模。工作目标:加工出合格的手动简易模具。首先,将整个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并各组委派一位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带领其余成员利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制造出已设计好的模具,并进行试模。
2.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模具制作任务,并掌握更多技能,本次采用的实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这几个环节: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及重点指导,具体为先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在理论指导下示范操作,最后由学生具体操作,并适时进行合理指导。
(2)熟悉图纸,制作模具,试模。因为模具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较复杂,需加工的材料也很多,这就要求各组成员在制作模具前首先要熟悉图纸,明确分工,把加工任务分配到个人,还要明确要加工哪些零件,使用什么加工方法,预计多久完成等。在明确分工后,即可开始对模具进行制作及试模。
3.教学实例。
以下是模具制作过程中几个环节的教学分析。
第一,加工方法的选择。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钳工的操作技能,钳工的操作技能又非常多,如何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对于能否按时完成至关重要。比如要进行排料的时候,是选择锯削还是锉削,将直接影响到制作的速度,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根据余量选择,材料余量较多应选择锯削的方法,如果余量不大则应该选择锉削的方法。
第二,工具、设备的选择。钳工技能繁多,实训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讲解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正确演示各工具的使用,如锉削这项技能,所使用的锉刀根据规格、种类不同就分几十种,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锉刀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教師应做到重点讲解,并正确示范,再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不但掌握了操作要领,还能做到熟练加工。
第三,安装、调试、试模。完成模具零件制作后,则要对模具进行安装、调试、试模。操作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明模具的安装步骤,调试的方法,试模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操作。通过实训操作,学生掌握了模具装拆、试模等知识,并能加工出达到要求的模具产品。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在实训中的优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法应用在实训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多个任务让去完成,并在期间给予恰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任务驱动法将专业技能融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不过在该实训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试模阶段,因为制作的模具比较小型,所以只需要一个到两个同学就够了,这时会出现同组的其他成员处于空闲状态。在模具装配的时候由于实训时间较短,零件都由学生单独完成,每个学生对于精度的控制情况不同,这就会造成在装配阶段出现装配不起来的情况。不过,只要教师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震宇 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2010,(01):212-213。
[2]张洋 段磊 基于任务驱动的模具CAD/CAM技能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1):93-95。
[3]徐洪涛.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训教学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46-48。
一、任务驱动法的涵义分析
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法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是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顺序及思维方式下完成任务,使其形成一套清晰的思路及知识脉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中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法在模具实训课中的应用,学生是主体,模具制作任务是主线,教师为主导,然后把要学习的知识及技能隐含在模具制作的任务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任务都涉及哪些知识,并明确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在认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可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及技能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任务结束后,通过分析存在的不足、交流、总结经验等环节,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分析
1.工作任务及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手动简易模具制作实训的工作任务为:先是熟悉图纸,制作模具,最后试模。工作目标:加工出合格的手动简易模具。首先,将整个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并各组委派一位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带领其余成员利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制造出已设计好的模具,并进行试模。
2.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模具制作任务,并掌握更多技能,本次采用的实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这几个环节: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及重点指导,具体为先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在理论指导下示范操作,最后由学生具体操作,并适时进行合理指导。
(2)熟悉图纸,制作模具,试模。因为模具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较复杂,需加工的材料也很多,这就要求各组成员在制作模具前首先要熟悉图纸,明确分工,把加工任务分配到个人,还要明确要加工哪些零件,使用什么加工方法,预计多久完成等。在明确分工后,即可开始对模具进行制作及试模。
3.教学实例。
以下是模具制作过程中几个环节的教学分析。
第一,加工方法的选择。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钳工的操作技能,钳工的操作技能又非常多,如何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对于能否按时完成至关重要。比如要进行排料的时候,是选择锯削还是锉削,将直接影响到制作的速度,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根据余量选择,材料余量较多应选择锯削的方法,如果余量不大则应该选择锉削的方法。
第二,工具、设备的选择。钳工技能繁多,实训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讲解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正确演示各工具的使用,如锉削这项技能,所使用的锉刀根据规格、种类不同就分几十种,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锉刀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教師应做到重点讲解,并正确示范,再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不但掌握了操作要领,还能做到熟练加工。
第三,安装、调试、试模。完成模具零件制作后,则要对模具进行安装、调试、试模。操作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明模具的安装步骤,调试的方法,试模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操作。通过实训操作,学生掌握了模具装拆、试模等知识,并能加工出达到要求的模具产品。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在实训中的优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法应用在实训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多个任务让去完成,并在期间给予恰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任务驱动法将专业技能融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不过在该实训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试模阶段,因为制作的模具比较小型,所以只需要一个到两个同学就够了,这时会出现同组的其他成员处于空闲状态。在模具装配的时候由于实训时间较短,零件都由学生单独完成,每个学生对于精度的控制情况不同,这就会造成在装配阶段出现装配不起来的情况。不过,只要教师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震宇 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2010,(01):212-213。
[2]张洋 段磊 基于任务驱动的模具CAD/CAM技能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1):93-95。
[3]徐洪涛.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训教学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