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进,可以说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其实施力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新课程中,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教学策略的整合、评价体系的优化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也被重新定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深入地探讨。
一、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改主体的教师必须应潮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推行新课程的目的。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有一句名言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被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被激活一。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记住: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成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如由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由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转变淡平等融洽等,彻底改变单一公、模式化、公式化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亲自去实验、观察、探讨,使他们全身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地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有着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处理方式。教师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课程中学生的角色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理念,学生角色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以下改变:
1、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提倡多樣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优劣,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探究式学习是适应课改的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全盘否定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受式学习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授受式学习运用得好,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课堂气氛就会沉闷,不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总体说来,各种学生方式应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2、学生应由回答者向质疑者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也更乐于向别人表达个人见解,如果教师再用这种方法压制他们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交还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
3、学生应由听课者向参与者转变。
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有限,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自己知识设计富用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而忽略了学生群体,使学生对上课难以发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教材,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样,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生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要想贯彻好新课标,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总之,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新观众,改变方式,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教好书,育好人。
一、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改主体的教师必须应潮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推行新课程的目的。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有一句名言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被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被激活一。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记住: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成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如由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由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转变淡平等融洽等,彻底改变单一公、模式化、公式化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亲自去实验、观察、探讨,使他们全身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地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有着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处理方式。教师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课程中学生的角色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理念,学生角色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以下改变:
1、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提倡多樣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优劣,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探究式学习是适应课改的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全盘否定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受式学习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授受式学习运用得好,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课堂气氛就会沉闷,不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总体说来,各种学生方式应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2、学生应由回答者向质疑者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也更乐于向别人表达个人见解,如果教师再用这种方法压制他们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交还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
3、学生应由听课者向参与者转变。
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有限,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自己知识设计富用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而忽略了学生群体,使学生对上课难以发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教材,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样,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生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要想贯彻好新课标,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总之,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新观众,改变方式,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教好书,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