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代教育机构,在建筑功能上,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有些类似,如书院的讲堂、斋舍,对应现代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在禮仪上,现代学校有升旗仪式,古代书院则祭奠先贤。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风格独特的教育场所,其建筑大多是一组比较宏伟、严密整齐的建筑群,还讲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自然环境的运用,通常是依山傍水而建,构成一幅秀美的画卷。中国闻名遐迩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等。从这些著名的书院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还能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书院的建筑格局—讲堂、藏书楼、祠堂、斋舍、牌坊。
  讲堂在中心
  授课讲学是书院的主要活动内容,也是书院成为教育机构的关键象征。而讲堂则是书院的主要教学地点,也是整个书院的重点,同时也被称为一所书院的精神空间。大多数书院只建一座讲堂,并且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可见讲堂的地位绝对是重中之重。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高等级的书院中更是如此,其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力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还可依据自身情况调整每天的功课。书院山长除定时讲学外,平日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此外,除对本书院学生进行讲学外,书院还会举办学术大师的讲会,举办区域性的学术文化交流。因此,讲堂的空间会比书院其他建筑更大、更宽敞,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明伦堂便是如此。
  白鹿洞书院的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曾是白鹿洞书院的讲堂,位于御书阁之后。在这里,老师不仅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对其灌输传统伦理道德。明伦堂是砖木结构,外层白墙灰瓦,屋顶是人字形硬山顶,有四个开放的房间,此建筑前后都设有门窗,打开明伦堂的后门便能够通往鹿洞。此外,堂前还有一条宽阔的走廊,令明伦堂的空间能够延伸得更大,以便容纳更多的学者。
  除白鹿洞书院的明伦堂外,东林书院的依庸堂、岳麓书院的讲堂、应天书院的前讲堂等,也都是书院建筑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举办讲学活动的主要职能。
  藏书楼最高大
  众所周知,藏书是书院“三大事业”之一,书院里的藏书便是书院的灵魂,而书院灵魂的归属便是书院中的藏书建筑了。书院从古到今皆非常看重藏书事业,大多数的书院还会安排专门的藏书区域,规模较大的书院会在藏书区域建造规格较高的楼阁式建筑。岳麓书院内就有一座专门的藏书建筑—御书楼。
  岳麓书院的御书楼位于讲堂后方,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从宋至元明清,岳麓书院一直受到历代皇帝的嘉奖。皇帝不是题词,就是送书。因存放皇帝赠书,故该藏书楼就有了“御书楼”之名。楼内藏书除了皇帝所赏赐外,另一个来源为民间收集,还有就是地方官员、士人名绅相送。此外还有书院自费置备的书籍,以及自身刻版印刷以珍藏的书籍。
  经不断完善,岳麓书院的御书楼在清代中期已成为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高达一万四千多卷。现在的御书楼依旧是古籍图书馆,并由岳麓书院的师生所使用,加上古籍,藏书数额有六万余册。御书楼内还收藏有许多著名的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现在的御书楼还是岳麓书院的内部资料室。
  御书楼是一座三层楼建筑,再加上一层的地下室,总共有四层,楼虽不高却很精致实用。就其建筑特点而言,御书楼是一座砖木楼阁建筑,也是岳麓书院中最高的一栋建筑,位于岳麓山之麓,并且两旁的碑廊、亭池将御书楼衬托得更加高大隆重,成为岳麓书院中整个古建筑群的顶点。楼的外层雕刻着龙脊的图样,古色古香,因环境幽静,为读书研究最佳之处。
  从布局角度看,御书楼主楼为传统重檐楼阁,构成廊院形式,表现出宋明时期“飞甍”“高阁”的建筑特色。同时,御书楼前还有构池,这不仅还原了古代书院的风貌,更体现出宋明时期书院水声山色的风采。
  御书楼采用院内赫曦台的弓墙、卷棚、脊饰等进行装潢和布置的做法,使其整体风格与岳麓书院其他建筑风格相统一,且彰显了湖南地方建筑独特的格调。此楼的装饰、门窗、油漆彩绘、青瓦白墙无一不追求清新淡雅,以栗色、黑色为主色调,即便是一些局部细小的木纹雕花也不用五彩。
  御书楼不仅是岳麓书院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图书馆,为书院藏书建筑文化的存留与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祭祀不能少
  书院所举行的祭祀礼,不仅是书院中的重大事件,更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关键举措。在这些祭祀典礼上,人们敬拜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令学生瞻仰古代圣贤的风采,以培育学生知礼义、明廉耻的道德品格,增进师生间的凝聚力,进而实现儒家伦理教育的目的,故祭祀活动对于书院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古代书院祭祀的对象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祭祀儒家的先圣、先贤,主要是孔子、孟子、颜回等;第二种,祭祀本学派的开创人及代表人物,如理学始祖周敦颐、二程等;第三种,祭祀与本院有关的人物,如岳麓书院修建“六君子祠”祭祀宋明时期有功于岳麓书院的官员,即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六人,而在白鹭洲书院中则祭祀的是江万里、罗伦等人。
  中国古代书院的祭祀礼主要在祠堂中进行,如嵩阳书院就设有先圣殿、道统祠和先贤殿,祭祀上述三种人物:道统祠供奉道统三圣人帝尧、大禹、周公;先圣殿纪念孔子、孟子及其门人;先贤祠敬拜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四位理学家。除此之外,嵩阳书院还特意建造了诸贤祠和崇儒祠,用以纪念宋代名臣和对嵩阳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儒学大师,如司马光、李纲、杨时等。
  嵩阳书院的祠堂建筑大多是硬山滚脊和灰筒瓦房,典雅大气,优雅脱俗,同它周围许多红墙绿瓦、雕栏玉砌的寺庙建筑大相径庭,独具地方建筑特点。这些祠堂分别位于讲堂后方两旁,彰显了祠堂在嵩阳书院中的关键地位。当我们步入这些神圣庄严的祠堂时,不禁会心生敬畏之情,同时更能受到圣贤之学的熏陶。   斋舍立两侧
  书院中的斋舍既是学生学习读书的处所,还是供师生生活起居的地点,类似于现在大学的集体宿舍。
  大部分书院的斋舍是一层或二层的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由许多较小的房间共同构成。例如坐落在浙江省缙云县的独峰书院,其斋舍便是由二十多间小房子组成。三个小天井令斋舍与书院主体建筑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生活与读书活动相互干扰,还使斋舍具备一定的私密性。
  独峰书院的斋舍是一座一层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南侧斋舍的南部可通向一个小庭院,庭院内种植了许多古树,为斋舍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并且还为独峰书院创造了许多陶冶情操的优美自然环境。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鹿田书院斋舍则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建造在中轴线东西两侧。斋舍设置了许多整齐划一的木窗,方便通风换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鹿田书院的讲堂与祭殿是一起使用的且处于中轴线的末端,这就限制了书院中用来讲学的空间,所以斋舍一层的部分房间会用于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来此自主学习和进修。可见,斋舍有着多样化的功能,并能根据书院的实践需要进行调整。
  牌坊是象征
  除讲堂、藏书楼、祠堂、斋舍外,书院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建筑—牌坊。牌坊是中国特色建筑之一,是由棂星门演变而来的,多用石、木、砖等材料建造,最初用做祭天和祀孔。中国古代书院中的牌坊是书院教育的象征,是书院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书院中,最典型的牌坊莫过于立在东林书院大门前,写有“东林旧迹”四字的石牌坊,它同样也是东林书院的标志。东林石牌坊最初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又被称作“马头牌坊”,后因阉党毁坏东林书院,石牌坊也遭到摧毁。清乾隆五年(1740年),东林石牌坊得以重修,新牌坊正面刻有“东林旧迹”,反面刻着“后学津梁”。
  东林书院石牌坊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上面还残留着战乱时期被火烧过的黑色痕迹。此牌坊为严谨的三间四柱五楼结构,高7.24米,上面雕刻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精美的图案。这座石牌坊造型美观,比例合理,是石牌坊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除此之外,还有河北保定的莲池书院牌坊、福建建阳的考亭书院牌坊、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牌坊等,它们都是中国书院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兼具教育、文化和社会功能的特殊场所,它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社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中讲学、藏书、祭祀、斋舍、牌坊的基本建筑格局,既符合书院的基本职能,又富有士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书院建筑不仅有着传统的特质,还充分融入地方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灿烂珍宝。
  茹瑾,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古镇是什么样?是凤凰、丽江的浮华喧闹,灯影辉煌?是坝美、碧山的沉寂安然,少人问津?抑或是偏安一隅,只等你解开历史的面纱,发现深藏的宝藏?无疑,建水属于后者。  “去建水吧,你一定喜欢。”第一次听到建水的名字,是在喧闹的丽江古城和朋友告别时,他建议我与其坐在民宿深深的庭院里躲避喧闹,不如去找一处真正安静有韵味的地方。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位于彩云之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历经元、明、清三朝的
期刊
仲长统重视性命自然而轻视功名利禄的做法,给后世文人带来了深刻影响。谢灵运继承了仲长统对自然的赞美,尽力描摹静观中的山水之美;陶渊明则沿袭了仲长统对性命价值的强调,在耕作中体会返归自然的快乐。  对于生活在汉末时期的人来说,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现实政治的颠倒与虚妄,是极为普遍的生存体验。这一时期,多次的党锢之祸,击碎了理想的清流之声,也带来了许多境遇陡转的人生遭遇,人在追求建功立业之际阻力重重,流传声
期刊
传说中,三生石立于黄泉路畔,人生之三世因缘均可在石上见之。现实中,杭州下天竺法镜寺外确有一块三生石,与唐人袁郊所著的《圆观》故事相关。传说中黄泉路畔的三生石,应是基于《圆观》故事而来。  李源圆观两世谊  《圆观》出自唐人袁郊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今见存于《太平广记》卷三八七《悟前生一》。袁郊,字之仪,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曾任祠部郎中、虢州刺史。  小说《圆
期刊
一一位老人,一支画笔,三年时间,几赴边关,行程万里,足迹遍布长城内外。他不仅完成了长城沿线实地写生,还创作出二百米长卷,全景展现了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色,堪称惊世壮举。这位老人就是李墨祖,一位执着于长城画的百岁艺术家。  回首半生岁月,当胸万里江山。  人生磐礴似层峦,起伏高低回转。  莫道命运多舛,天公不负登攀。  历深揭浅水云间,画得风光一片。  —高汉《西江月》  这首《西江月》是北京电影制片厂
期刊
晚明江南奢靡世风的盛行对江南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上突出表现为主情崇俗创作观的确立。  在古代社会里,文学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特征与士人日常言行中形成的风气密切相关。换言之,士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喜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诗词、小说及戏曲的创作中。聚焦晚明江南地区,在经过明代前中期近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后,士人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渐渐滋生了奢靡浮华的风气。当这种风气发展到一定
期刊
篆刻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气韵流动,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  篆刻是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尽管在当代社会中,其作为印章的凭信、防伪功能已丧失,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无论是北京奥运的会徽,还是比亚迪“秦”“汉”等车标的设计,都可一窥篆刻艺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篆刻艺术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鉨印。从存世最古老的鉨印来看,商代
期刊
与其他工艺相比,漆器的工艺技法十分丰富,地域风格差异明显。各地的手艺传承人,有的在坚守与还原着古老的传统,有的正积极赋予漆器时代的新意。正是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漆器工艺在当代的有序传承和多样发展。  富足的生活和时代的审美刺激漆器技艺不断发展,呈现出纷繁多彩的艺术风格。传统的精华被传承和汲取,时代的新意被激发和注入。款彩、剔犀、雕漆、素髹等丰富的漆器技法,在各地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通过当
期刊
书院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其起源于唐代,初兴于宋元,繁盛于明清,消亡于清末。在千余年的歷史进程中,书院为封建王朝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官方学术也多萌生于此,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唐:萌芽与肇始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据袁枚《随园随笔》所载:“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唐代的书院,已有官立和私立之分。皇家设立图书
期刊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与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并列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  在中国私人藏书楼中,宁波天一阁久负盛名,有“南国书城”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楼之一。  藏书博物馆  天一阁并非简单的藏书楼,而是一座博物馆。  天一阁坐落于宁波市中心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其
期刊
“漆艺”这个词,诞生未久。从物化形态说,它主要指漆器,当代外延拓宽,指向了包括漆画、漆塑、漆装置等在内一切漆的艺术;从内涵亦即手艺层面说,它直指“髹饰”。  “髹”,古字作“?”“髤”,指手执木柄毛刷蘸漆涂刷器物,囊括了一切器物的表面涂装,逐渐演变为形声字“髹”;“饰”,指装饰。凡是器具用天然漆髹涂并以绘、刻、填、罩、磨、钩、贴、雕、镶、嵌等各种艺术手段装饰,都在髹饰工艺亦即“漆艺”的范畴之内,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