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结了连续14年利润增长的局面,这家自诩为百万富翁工厂的银行正在寻觅中国机会
5月15日,麦格理(香港)公司董事总经理大卫·罗伯茨没有带一兵一卒,孤身前往北京。此刻他被赋予了寻找中国伙伴,共建合资公司的使命。这一使命有多艰巨?大洋彼岸麦格理总部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5月20日警告:艰难的信贷市场环境将使其在本财政年度中难以提升业绩。而这一颓势显现,即将终结麦格理连续14年利润增长。
刚刚上周输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美国高速公路生意,麦格理的全球大部分领地陷入不可阻挡的衰退中,而中国风景独好。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时间,麦格理中国盈利增长超过一倍。而其在盈利最佳状态的增长是15%。大卫透露,未来麦格理在中国将重点发展直接投资业务,拟进入产业投资基金,目前有关手续正等待中国政府部门审批。而最受麦格理青睐的目标合作对象是中国保险三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保集团。
麦格理受难
两周前,艾伦·莫斯(Allan Moss) 遗憾地辞去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执行官一职,而他的继任者尼古拉斯·莫尔(Nicholas Moore)也并不乐观,他警告称,在截至3月份的财年里,实现可观的利润将“具有挑战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麦格理的盈利手腕是,收购基础设施资产,将其打包组建基金。但裂痕已开始显现。随着信贷市场走弱,较长期融资的集团融资利率上升约100个基点。该行被迫对其房地产投资进行减记,并收紧其抵押贷款业务。该行下半财年业绩受到的影响颇为明显:运营利润较上半财年下降26%。更为影响深远的是,作为行业翘楚,这家澳大利亚投行的任何疲软迹象,都会受到其支持者和怀疑者的密切关注。麦格理在全球各大市场,比如美国、欧洲和亚洲管理收费公路、水务和机场等公众资产,使麦格理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一支全球化力量。30多家全球基金正依附于麦格理。更令人担忧的是,最近6个月,麦格理旗下20只上市基金中只有一只赚到了业绩费。
难道让连续14年利润增长的局面就此逆转么?大卫不甘心,他所在的中国市场正积极喷薄出诱人的盈利信号。
大卫临危受命,牵头找寻中国伙伴,站稳中国脚跟。大卫2001年加入麦格理,3年前调到香港开始负责大中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其最漂亮的中国展示是领导其团队,建立了70亿美金的麦格理国际基础设施基金,在赢得参与广州华南收费公路投资建设资格,其中获利高达81%。功臣大卫还助麦格理拿下了中国九个零售物业。去年,加入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也是大卫漂亮的一仗。
但是2007年,麦格理在华试图开拓北海、三亚等地产项目,也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地产行业的信贷环境不利,使得其在内的外资投资地产业难度加大。2008年,麦格理开始转向基础设施领域。大卫表示,麦格理对云南省级长江三角洲的码头建设、水务资源投资建设都有兴趣。
合资与合作
三年的中国经验告诉大卫,要大力开掘中国市场,“人脈很重要。”而最易积累人脉关系的途径,莫过于依赖中国伙伴。于是,常驻香港的大卫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跑来大陆,了解市场情况以及投资意向,三大保险巨头逐渐进入视野。
看好三家保险巨头,大卫总结:中国保险市场孕育出来的三大巨头,在资金上都有雄厚的优势;三大巨头同时又极具投资野心,正欲寻求更宽广的合作领域,而相应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麦格理既有资金优势又兼具技术创新,麦格理希望借澳大利亚的技术优势,在更多的中国工程中胜券在握。“相似的利益追求,恰促成了多方合作的契机。”贪心的大卫不吝啬地向记者透露,中国和全球市场一样,都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而他愿意在中国更多尝试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尽管记者向三家目标合作对象求实合资可能性,三家均未表态,而这三家中,中国平安的示好表现最强烈。平安200亿巨资砸向PE ,拟成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已经不是行业秘密。据了解,平安集团已制定私人股权投资计划,并最先考虑战略投资一家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公司。其新建公司将由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各抽出一支团队,并由平安集团投资委员会进行最终决策,但目前尚未成立专门子公司。
外资“扎堆”
结盟中国伙伴的基础建设生意,不仅仅是麦格理兴趣盎然。和麦格理共同参与三峡工程的另一澳大利亚巨头、全球基础建设基金“老二”柏克布朗亚洲基础设施部董事经理冯冠邦向记者透露,年底前,投资亚洲基础建设基金将追加至10亿美金,占其全球投资10%,中国投资额至少3亿美金。与麦格理不同的是,柏克布朗更希望借助国外援手,以高新技术创新赢得中国项目。
与此同时,大摩发起成立一个规模40亿美元的私人股本基金,专注于基础设施项目。这也是摩根士丹利此举就是最新动向之一。在亚洲,摩根士丹利基础建设部门是由驻于香港的董事总经理John Mayers负责。
对于中国市场,Mayers向本报表示:“随着2007年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达2600亿美元,中国对其港口吞吐量、公路和铁路运输、机场、以及能源和公共事业方面的需求和增长预期不断扩大,它將会继续成为基建产业的一個重要发展核心。”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不乏还有一些新伙伴的加入。5月的暖风引来了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国民投资有限公司,执意在中国与中东之间建立了新的“丝绸之路”。该公司正在评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情况,这一掌握着250亿美元规模资金的投资机构刚刚在北京开设了其于本国以外的第一个办事处。
嗅觉敏锐的外资,从来不会盲从。摘自国际商业监测的《中国基础设施2008年一季度报告》:中国快速成长的建筑业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年增长率为9%~10%基础建设领域,全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是4.5%,受到国际认可的奥运项目,积累了良好的招商融资经验。显然中国市场超一倍的增长机会,纷至沓来的外资是要分一杯羹的。
5月15日,麦格理(香港)公司董事总经理大卫·罗伯茨没有带一兵一卒,孤身前往北京。此刻他被赋予了寻找中国伙伴,共建合资公司的使命。这一使命有多艰巨?大洋彼岸麦格理总部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5月20日警告:艰难的信贷市场环境将使其在本财政年度中难以提升业绩。而这一颓势显现,即将终结麦格理连续14年利润增长。
刚刚上周输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美国高速公路生意,麦格理的全球大部分领地陷入不可阻挡的衰退中,而中国风景独好。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时间,麦格理中国盈利增长超过一倍。而其在盈利最佳状态的增长是15%。大卫透露,未来麦格理在中国将重点发展直接投资业务,拟进入产业投资基金,目前有关手续正等待中国政府部门审批。而最受麦格理青睐的目标合作对象是中国保险三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保集团。
麦格理受难
两周前,艾伦·莫斯(Allan Moss) 遗憾地辞去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执行官一职,而他的继任者尼古拉斯·莫尔(Nicholas Moore)也并不乐观,他警告称,在截至3月份的财年里,实现可观的利润将“具有挑战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麦格理的盈利手腕是,收购基础设施资产,将其打包组建基金。但裂痕已开始显现。随着信贷市场走弱,较长期融资的集团融资利率上升约100个基点。该行被迫对其房地产投资进行减记,并收紧其抵押贷款业务。该行下半财年业绩受到的影响颇为明显:运营利润较上半财年下降26%。更为影响深远的是,作为行业翘楚,这家澳大利亚投行的任何疲软迹象,都会受到其支持者和怀疑者的密切关注。麦格理在全球各大市场,比如美国、欧洲和亚洲管理收费公路、水务和机场等公众资产,使麦格理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一支全球化力量。30多家全球基金正依附于麦格理。更令人担忧的是,最近6个月,麦格理旗下20只上市基金中只有一只赚到了业绩费。
难道让连续14年利润增长的局面就此逆转么?大卫不甘心,他所在的中国市场正积极喷薄出诱人的盈利信号。
大卫临危受命,牵头找寻中国伙伴,站稳中国脚跟。大卫2001年加入麦格理,3年前调到香港开始负责大中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其最漂亮的中国展示是领导其团队,建立了70亿美金的麦格理国际基础设施基金,在赢得参与广州华南收费公路投资建设资格,其中获利高达81%。功臣大卫还助麦格理拿下了中国九个零售物业。去年,加入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也是大卫漂亮的一仗。
但是2007年,麦格理在华试图开拓北海、三亚等地产项目,也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地产行业的信贷环境不利,使得其在内的外资投资地产业难度加大。2008年,麦格理开始转向基础设施领域。大卫表示,麦格理对云南省级长江三角洲的码头建设、水务资源投资建设都有兴趣。
合资与合作
三年的中国经验告诉大卫,要大力开掘中国市场,“人脈很重要。”而最易积累人脉关系的途径,莫过于依赖中国伙伴。于是,常驻香港的大卫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跑来大陆,了解市场情况以及投资意向,三大保险巨头逐渐进入视野。
看好三家保险巨头,大卫总结:中国保险市场孕育出来的三大巨头,在资金上都有雄厚的优势;三大巨头同时又极具投资野心,正欲寻求更宽广的合作领域,而相应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麦格理既有资金优势又兼具技术创新,麦格理希望借澳大利亚的技术优势,在更多的中国工程中胜券在握。“相似的利益追求,恰促成了多方合作的契机。”贪心的大卫不吝啬地向记者透露,中国和全球市场一样,都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而他愿意在中国更多尝试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尽管记者向三家目标合作对象求实合资可能性,三家均未表态,而这三家中,中国平安的示好表现最强烈。平安200亿巨资砸向PE ,拟成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已经不是行业秘密。据了解,平安集团已制定私人股权投资计划,并最先考虑战略投资一家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公司。其新建公司将由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各抽出一支团队,并由平安集团投资委员会进行最终决策,但目前尚未成立专门子公司。
外资“扎堆”
结盟中国伙伴的基础建设生意,不仅仅是麦格理兴趣盎然。和麦格理共同参与三峡工程的另一澳大利亚巨头、全球基础建设基金“老二”柏克布朗亚洲基础设施部董事经理冯冠邦向记者透露,年底前,投资亚洲基础建设基金将追加至10亿美金,占其全球投资10%,中国投资额至少3亿美金。与麦格理不同的是,柏克布朗更希望借助国外援手,以高新技术创新赢得中国项目。
与此同时,大摩发起成立一个规模40亿美元的私人股本基金,专注于基础设施项目。这也是摩根士丹利此举就是最新动向之一。在亚洲,摩根士丹利基础建设部门是由驻于香港的董事总经理John Mayers负责。
对于中国市场,Mayers向本报表示:“随着2007年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达2600亿美元,中国对其港口吞吐量、公路和铁路运输、机场、以及能源和公共事业方面的需求和增长预期不断扩大,它將会继续成为基建产业的一個重要发展核心。”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不乏还有一些新伙伴的加入。5月的暖风引来了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国民投资有限公司,执意在中国与中东之间建立了新的“丝绸之路”。该公司正在评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情况,这一掌握着250亿美元规模资金的投资机构刚刚在北京开设了其于本国以外的第一个办事处。
嗅觉敏锐的外资,从来不会盲从。摘自国际商业监测的《中国基础设施2008年一季度报告》:中国快速成长的建筑业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年增长率为9%~10%基础建设领域,全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是4.5%,受到国际认可的奥运项目,积累了良好的招商融资经验。显然中国市场超一倍的增长机会,纷至沓来的外资是要分一杯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