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基于对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分析,从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入手,探讨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学生为本德育工作实效性
  
  德育的本性在于培养有社会生活能力、有主体精神、能主宰自己的“人”。对于个体而言,其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学校教育在个体德育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奠基的重要作用,反观当前学校德育,我们的德育实践有缺失,形式主义成份较多,重灌输,轻引领,过分强调认知层面,忽视德育主体的体验,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够。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的缺失
  1.1教师中的问题。
  1.1.1教育观念的滞后。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频繁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形式除通过通讯工具外,还有书本、电视、网络等渠道等,接收的新鲜事物可能多于我们许多老师的接触。而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忽视德育主体的体验,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仍很严重,德育的实践活动不够。教师不与时俱进,用传统的经验、空洞的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德育失去教育的作用,甚至失去老师的权威。
  1.1.2教育方法单调或过于形式化。教师课堂教学钻研很深,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甚少,缺乏对学生远大理想的教育和循循善诱的思想舆论引导。就会讲成绩、讲纪律,贴近学生思想和实际的鲜活内容匮乏,导致学生厌烦、调皮、不思学业。
  1.1.3教育者的素质有待提高。现实生活中,教师急于求成,喜欢好成绩,喜欢好学生,当学生成绩很差或教育不听时,教育就显得简单粗暴,甚至不惜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暴露了少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
  1.2学生中的问题。
  1.2.1网络、视听的负面影响加大。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的途径越来越多。电视、网络以及报刊杂志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知识经验比较浅薄,对不健康的东西又缺乏辨别能力,以致于有一部分学生言行失准,学校德育“5+2=0”的悲哀并非危言耸听。
  1.2.2德育中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学生间报复心理盛行。由于社会不良影响、师生间平等的思想交流欠缺、师生观念不同步、教育方法陈旧简单等,造成学校德育中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导致思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2.3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剧变时期,性心理不断成熟,性意识日益增强。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于是,学校中早恋现象日益加剧。老师的教育与批评作用几乎为零,学校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家庭教育更是苍白无力。许多是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还是抱守传统的德育问题去对待,误用德育方法去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其他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应当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从中职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实际需求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要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2实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实施情感性德育。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即要把学生当人看;要把学生当未成年人看;要把学生当不完美的人看;要把学生当发展中的人看;要把学生当独立发展的人看;要把学生当平等的人看。因此,我们要确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和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情感教育方法,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以情育情,以艺育情,以行育情。
  2.2.1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德育教育必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研究、理解学生的要求不是简单地对之进行道德说教,而应从青少年的道德实际出发,尤其是从他们的道德心理实际出发,忠实地描绘他们的道德现实,解剖、分析其道德现状,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规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学生情感的建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无私的爱,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构建教师与学生心理交融的交汇点。师生双方的教育资源的有序结合、情感流露的合理汇合和愉悦功能的适时整合,是师生关系和谐的一种境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有利,尊重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自信,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这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2.2以情育情,感化学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自卑、进取心差,意志薄弱、易冲动,甚至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多一点幽默,主动亲近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和对学生的爱去感化他们,从而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体验展现自身才华,克服困难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在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参与中求得自身的发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2.2.3以艺育情,陶冶学生。教育中要运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文学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要让学生在艺术形象的感染中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加深对德育概念的理解。
  2.2.4以行育情,加深德育体验。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社会实践的改变是情感变化的依据。学校德育要加强实践活动,产生超级互动互促的教育效果。
  2.3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现代人格。学校教育担负着为未来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学校是弘扬民族精神,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2.3.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催化学生的人格养成。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中要有机挖掘学科中、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这些可利用的素材充分发挥闪光点的扩展作用,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
  2.3.2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要有意识地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用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校文化的底蕴,让学生置身于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的校园中,处处、时时、事事都感受到美的熏陶,潜移品格。
  2.3.3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人格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我体验。学校教育中要精心设计好各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让学生体验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自我人格培养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自身的体验中不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塑造自己的人格。
  2.3.4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责任制。学校要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为德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确定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进。明确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和班主任在班级德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师在学生德育中的主导作用,落实德育导师制,形成一种舆论导向:不重视德育的领导、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教师,在校长任用、教师晋级、先进评定以及办学水平评价等方面予以具体反映。探索实践校长、班主任和教师德育过错的问责制。
  2.3.5实施有效教育,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有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又要研究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追求教育过程的完美。为此,思想道德教育要着力在“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方面做文章,德育活动要注重实际,从最基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容一貌入手抓规范,活动要有载体,有体验,有触动。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显示实效。
  2.3.6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增长点。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中职学校要不断完善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情感教育的不断感化,通过环境的持续熏陶,通过活动的不断体验,才能开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开展思想教
  育.第1版,2007-6-15
其他文献
〔摘要〕 一个班级,要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就要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同学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最稳固的班级结构。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我认为要把握好纪律、班会、干部这三个凝聚点。让纪律约束人,班会感染人,干部带动人。  〔关键词〕 凝聚点班级建设    一个班级,就是一群来自不同背景学生形成的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班级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
期刊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
期刊
1教学设计背景  1.1话题:谈论正在进行的动作。  1.2内容: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B Look, read, and say.  1.3课时:第一课时,新授。  1.4背景: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现在进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运用这一时态,教材引入了最常见、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基本动词walk, sleep, jump,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s, w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基于此,他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概念。关于什么影响学习,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均强调了兴趣对学习成功的重要性。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教学内容变了,教材体
期刊
〔摘要〕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当今学生中普通存在的厌学、违纪、不良性格特征,以及中职生流失严重的客观事实,中职班主任应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要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幸福的,这是班主任与家长打交道必须抱有非常重要的态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个性,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  〔关键词〕 班主任中职学校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说明在语篇翻译实践中,不仅需要根据主位推进模式准确地理解原文,更需要根据译入语的特点和习惯,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相应的转换。  〔关键词〕 主位推进模式语篇翻译转换   Shifts of Pattern of Thematic Procession in Textual Translation  〔Abstract〕 This thesis proved shifts of pa
期刊
1背景  刚接过初二这届学生,就遇到了一件让我棘手的事情,按照惯例排位时,为了避免男生或女生一个位说话,我让男女生同桌,其中一个女孩学习好,是班里的学习班长,我的本意是让她带带这个男孩的学习,不久,有的学生和我反应,二人关系密切,经常传递纸条。小孩子那有那么多事呢?写个纸条为了讨论问题也情有可原,何必大惊小怪,我心想。后来我发现不对,俩孩子话越来越多,变得有点形影不离了。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小男孩把
期刊
有人比喻说:班级是铸造学生灵魂的熔炉,班主任是铸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可塑造的能动的主体,而班主任的使命便是培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对于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完成上述使命,班主任就要掌握一定的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艺术。  1班级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在学校组织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在共同
期刊
目前,针对普遍认为的设计素描只适用于对设计专业人士进行教学的内容的说法,笔者存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设计素描也可用于初中美术的内容,只不过要对设计素描再进行取舍,使其更适合初中现行的美术教育要求。在以下的篇幅中,笔者就此展开讨论。  1设计素描的概念  众所周知,素描是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某种特殊需要,素描有了更广泛的内蕴,它既可以成为绘画的目的,也可以作为艺术设计或艺术创作
期刊
在长期的音乐高考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提高都与一个共同的因素有关,那就是音乐听觉能力。音乐听觉指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准确的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十分重视。  1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音乐就是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