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进寨英古寨,先被那石城墙上的两条栩栩如生的大龙所震撼,毕竟是滚龙的故乡,显出了别样的霸气, 城墙后面就是黑色主调的寨子,像一幅丹青山水画,沧桑却处处彰显出当初的繁华,总觉得有好多的故事想要去探寻。
寨英古镇,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是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古道必经之地,为古军事驿站,历史悠久、规模最大、遗存最精美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寨英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为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走进寨子,几乎没什么行人,寨子里的村民或斜坐在自家门口木椅上,或悠闲的经过,也不会对你太多注意,仿佛你本身就是当地人一样,一瞬间安静祥和之感油然而生,步伐也慢了下来,贪婪地欣赏这里的美。
古镇历经沧桑,饱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寨英镇古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融合了汉族与苗族、土家族等文化特征,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古城墙、青石板街道、红石板梵净古道别具一格,金山寺、回龙寺、万寿宫、福寿宫、观音山、乌龟董、小金顶景态万千,八大商号依稀还能感受当时的繁华景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派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军入黔,平定西南少数民族暴动,平定后,命其手下驻扎寨英实行军屯。由于寨英地处两条河(磨龙洞、高家河)的交汇处,水运方便,官军以此作为军需物资转运站,开始筑城墙、建民舍、开商埠,驻军家属随营而至,湖广客商纷至沓来。这一地区由军事职能向商贸职能转变。“何和顺”“裕国通商”“冉家盐号”“协裕祥”“富华”“吴祥泰”“同德祥”“同兴昌”等10个商号应运而生,人们习惯称之为“八大商号”,“八大商号”保存了独特而种类繁多的手工工艺。
说起寨英这个名字,总觉得有一股子英姿飒爽的军营风格,找到一位当地人聊起,原来这名字还真有来历。“寨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這个寨子里产生、蕴藏着无数的英雄豪杰;第二层含义,主要是从英字来论,英代表着花意,赋含着一些蜜粉香气,可引来蝴蝶蜜蜂的采撷,位置即使偏僻,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八方来客。明万历年间以后,寨英由军屯转为梵净山区域内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商业从此日趋兴旺。到清朝乾隆期间,商埠贸易达到鼎盛期,成为“裕国通商”口岸,故有“小南京”之称。清乾隆年间(1763年左右),在黔省开辟四岸运盐通道,由寨英水运至铜仁、湘西各县,寨英古镇一举成为巴盐入湘的重要码头。1934年10月20日,红三军到达寨英古镇,气象为之焕然一新。
寨英优秀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龙文化非常浓厚,这里的龙文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中原的龙和当地龙得到了完美地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寨英滚龙的艺术水平,逐步形成了集纺织、刺绣、雕刻、剪纸、书法、美术、舞蹈、特技、演讲等诸多艺术为一身的寨英滚龙文化,除此之外当地还有扎龙工艺和造纸工艺文化。2002年3月,寨英镇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评为“中国滚龙文化艺术之乡”,寨英滚龙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审定的46个非物质遗产之一。
滚龙踏春活动在寨英村传承了数百年,曾在永乐、万历、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多次奉诏进京表演,乾隆皇帝曾亲自御笔亲赐神龙。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居住此地的民众择一吉日,举行滚龙踏春表演,历经漫长的时日,寨英滚龙形成独特风格。无论白天晚上表演,场面都很壮观。
回首再看这座“梵净古都”,我仿佛看到了大批宗教朝圣者聚集在这里,那些寺庙建筑前面也挤满了人;抚摸过古城墙、古城门、走过码头、古石板街道、逛过八大商号及桶子屋民居,仿佛又看到朱桢在这里屯兵时的繁华盛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睹“小南京风采”。(文/黄兰 责任编辑/杨倩)
寨英古镇,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是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古道必经之地,为古军事驿站,历史悠久、规模最大、遗存最精美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寨英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为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走进寨子,几乎没什么行人,寨子里的村民或斜坐在自家门口木椅上,或悠闲的经过,也不会对你太多注意,仿佛你本身就是当地人一样,一瞬间安静祥和之感油然而生,步伐也慢了下来,贪婪地欣赏这里的美。
古镇历经沧桑,饱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寨英镇古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融合了汉族与苗族、土家族等文化特征,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古城墙、青石板街道、红石板梵净古道别具一格,金山寺、回龙寺、万寿宫、福寿宫、观音山、乌龟董、小金顶景态万千,八大商号依稀还能感受当时的繁华景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派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军入黔,平定西南少数民族暴动,平定后,命其手下驻扎寨英实行军屯。由于寨英地处两条河(磨龙洞、高家河)的交汇处,水运方便,官军以此作为军需物资转运站,开始筑城墙、建民舍、开商埠,驻军家属随营而至,湖广客商纷至沓来。这一地区由军事职能向商贸职能转变。“何和顺”“裕国通商”“冉家盐号”“协裕祥”“富华”“吴祥泰”“同德祥”“同兴昌”等10个商号应运而生,人们习惯称之为“八大商号”,“八大商号”保存了独特而种类繁多的手工工艺。
说起寨英这个名字,总觉得有一股子英姿飒爽的军营风格,找到一位当地人聊起,原来这名字还真有来历。“寨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這个寨子里产生、蕴藏着无数的英雄豪杰;第二层含义,主要是从英字来论,英代表着花意,赋含着一些蜜粉香气,可引来蝴蝶蜜蜂的采撷,位置即使偏僻,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八方来客。明万历年间以后,寨英由军屯转为梵净山区域内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商业从此日趋兴旺。到清朝乾隆期间,商埠贸易达到鼎盛期,成为“裕国通商”口岸,故有“小南京”之称。清乾隆年间(1763年左右),在黔省开辟四岸运盐通道,由寨英水运至铜仁、湘西各县,寨英古镇一举成为巴盐入湘的重要码头。1934年10月20日,红三军到达寨英古镇,气象为之焕然一新。
寨英优秀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龙文化非常浓厚,这里的龙文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中原的龙和当地龙得到了完美地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寨英滚龙的艺术水平,逐步形成了集纺织、刺绣、雕刻、剪纸、书法、美术、舞蹈、特技、演讲等诸多艺术为一身的寨英滚龙文化,除此之外当地还有扎龙工艺和造纸工艺文化。2002年3月,寨英镇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评为“中国滚龙文化艺术之乡”,寨英滚龙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审定的46个非物质遗产之一。
滚龙踏春活动在寨英村传承了数百年,曾在永乐、万历、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多次奉诏进京表演,乾隆皇帝曾亲自御笔亲赐神龙。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居住此地的民众择一吉日,举行滚龙踏春表演,历经漫长的时日,寨英滚龙形成独特风格。无论白天晚上表演,场面都很壮观。
回首再看这座“梵净古都”,我仿佛看到了大批宗教朝圣者聚集在这里,那些寺庙建筑前面也挤满了人;抚摸过古城墙、古城门、走过码头、古石板街道、逛过八大商号及桶子屋民居,仿佛又看到朱桢在这里屯兵时的繁华盛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睹“小南京风采”。(文/黄兰 责任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