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结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羽也许是最可悲的。他把历史赐与他的使命随手一抛,把人生最大的机会送给对手,然后掷出年轻的生命。他的事业惊天动地,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无人可比的巨大成功,几乎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却又那么快就失败了。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他怨天尤人、强词夺理地发了一通牢骚,宝剑银光最后一闪,杀向黄泉路去了。
  
  一个人有远大理想,又身处一个腐朽政权的末世,主客观条件的具备使他担当起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重任,可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大的机会。
  这样的人生可遇而不可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先哲的论断充满智慧。
  项羽生逢这样的时代,机遇最先降临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代,秦王朝风雨飘摇,名存实亡。推翻秦的暴政是人民的意志,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就在这样的时候,项羽应运而生。
  比起当时的起义者,项羽的条件得天独厚。他的身后有一个大贵族家族——楚国贵族支持着他。虽然这个家族已经没落,但仍保持着极大的声望和号召力。项羽是跟着叔叔项梁起事的,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他的威望和能力使他成为天然的起义领导人。而且,楚国原是大国,与秦的仇恨最深,灭亡秦朝的决心最坚决,这就为项氏叔侄的造反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在等级观念深深地禁锢着人们思想的当时——即使在我们自诩为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观念仍深入人心——一个贵族家族(还有项伯、项庄等族人)倡导起义,具有那些揭竿而起的平民如陈胜、刘邦等人无法相比的优势。陈胜不懂这一点,大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以为王侯将相没有种,谁都能称王,于是就真的称王了。
  实际上,王侯将相有“种”。太平年代,王侯可以世袭,有世代相传的种。战争年代,权力发生更替,平民确实有了称王的机会。但这类平民必须更有种,他们不可能是泛泛之辈。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具备卓越领导者的一切条件,才能在机会出现时登上历史舞台。
  刘邦有这样的素质,成功了。陈胜没有这样的条件,简单而且鲁莽,很快就被部下杀了。
  相比之下,项羽的条件最优越,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获胜的因素。如果项羽把握住这些要素,他将成为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人物。
  当时,有个叫陈婴的人率众造反。陈婴在民众中很有威信,大家拥戴他,希望他称王。这时,他的部下有两万多人,是一支很大的队伍。他打算称王,但遭到母亲的拦阻。母亲对他说,我到陈家多年,知道陈家祖上没有出过贵人,你带头造反容易引来杀身之祸,不如投靠名族。陈婴于是对部下说:“项家世代为将,是楚国名族。现在要造反,如果领导人没有名望,就会失败。我们投靠项氏名族,一定会灭掉秦。”
  司马迁的笔沉重有力。他用这个事例说明:项家是最有号召力的。
  刘邦起义后几乎没兵没将,不得已投靠项梁。项梁分兵给他,他才有了像样的军队,和项羽一起为项梁卖力。事实是,当天下同时举起义旗时,项氏家族领导着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项羽具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他身高力大,武功无人可比。他身高1.8米以上,力能举鼎,打仗时一马当先,动不动就杀死“数十百人”——意思是即使不到一百,也有九十多人,当时无人可与项羽匹敌。
  他英勇善战,具有天赋的军事才能,“破釜沉舟”成为后代军事教科书的经典战例。
  这一切使他接近成功——推翻秦朝,统一天下。
  然而功败垂成,他还是输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再赔上自己的性命。
  
  项羽没有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
  做大事的人可以有缺点,但不能有人格上的缺陷。无论他有怎样的优势,只要他的人格有与生俱来的、后天又没有修补的缺陷,他的结局就只能是失败。
  项羽的不幸就在于他正是这样的人。实际上,从他24岁时跟着叔叔项梁造反那天起,他就开始了走向失败和自杀的道路。一次次的胜利仅仅是失败过程的组成部分,乌江自刎是必然的结果。
  项羽的人格缺陷是什么呢?
  嗜杀成性不晓大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是时代的大义,是时代赋予一切有志者的机遇。陈胜、陈婴、刘邦等广大志士豪杰行动起来,用这“大义”唤起民众。项氏叔侄最有条件招兵买马,但他们不肯这样做,大概是认为这样做成本太高。起义前,秦的太守殷通是项梁的领导,号召项梁跟他造反,但没允诺让他当将军。项梁将计就计,欺骗殷通,让他同意项羽进办公室。项羽进来后一刀砍下领导的头,项梁用这人头去号令殷通的部下。众人不服,项羽一股脑儿杀死“数十百人”,吓住了众人,人们只得臣服。
  倘若项梁事先与众人沟通,不难获得大众支持。但项梁和项羽只迷信武力,尤其是项羽自以为有了“万人敌”的本领就能夺取天下,一出手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
  内部有分歧、有矛盾怎么办?项羽以不变应万变,一律靠杀人解决问题。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无论人数多少,谁不顺从他,就是他的敌人,格杀勿论。和他在一起工作,顺者不一定昌,或者说很难昌,逆者立刻就亡。他杀死顶头上司宋义和他的儿子,撒谎说宋义通敌,他奉义帝之命除奸。大家怕他,他就夺取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他杀死已经投降的秦朝最高统治者子婴,后来更大胆地杀死义帝,全然无视义帝作为政治偶象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彻底失去了民心,更为对手刘邦利用。义帝在当时是所有反秦力量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由此可见项羽的不晓大义和极端残忍。他以为这样做,自己可以取代义帝的作用,殊不知结果正相反。
  
  项羽的军队最强大时,部队中有秦降军20多万人。由于历史上秦人曾虐待楚人,这些秦军将士担心若战事不利会遭迫害,军心有所动摇。项羽得到消息后立即采取行动,率领部下深夜包围秦兵的营房,把正在做梦的20多万部下杀得一个不剩,就这样解决了难题。
  
  学识不足,头脑简单
  
  项羽从小就不爱动脑子,他说要学“万人敌”,却不肯钻研兵法,只靠天赋和神勇打天下。如此,他当然缺乏领袖的风范和智慧。
  他曾派使者与刘邦谈判。吃饭时,炊事班的人送上好酒好菜,仔细端详使者一番后,解释说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饭菜的规格不对,将酒菜又端走,换上粗粮咸菜,说这才是招待项王使者的饮食。很简单,这是针对头脑简单的人用的离间计。
  不够聪明的领导自然派不出聪明的使者。使者向项羽汇报情况,项羽就认为范增暗中与刘邦勾结,开始削弱范增的权力。
  范增本是项羽最信任的人,封为军师且称其为“亚父”,就因这顿饭被废了。可怜70多岁的老人被迫退休,气得背上的大疮开裂,死在回乡的路上。
  鸿门宴是项羽的无知暴露得最充分的事件。
  刘邦抢先入关,派军队镇守函谷关阻挡项军,积极落实先前义帝制定的“先入关者为王”的方针,犯了大错误。他只有10万人,项羽却有40万人,两军近在咫尺,又有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刘邦立即陷入灭顶之灾。幸亏有项伯的紧急通报,使他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万般无奈,他答应项伯去项羽军中作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押上性命一赌生死。
  显然,项羽应消灭这个最强大的对手。
  鸿门宴上,尽管范增事前一再提示,此时又不停地挤眉弄眼,发出无数个杀人的信号,项羽只是装作看不见。范增急了,让项羽的弟弟项庄借舞剑之名杀掉刘邦。项伯上去阻挡,项羽仍然不发话,终于放虎归山。以杀人为能事的西楚霸王,此时却放走了惟一不该放走的人。
  这还不够,项羽还向刘邦通报了潜伏在刘邦军中的间谍曹无伤的姓名和他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害得小曹丢了性命。项羽自己斩断了情报来源。
  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形势对己不利时,最需要指挥者作出冷静的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争取转危为安,反败为胜。项羽不具备这种能力。垓下被围时,刘邦的军师张良创作出凄惨的楚歌,让汉军在夜里大唱特唱,项羽凭这歌就作出刘邦“皆尽已得楚地”的错误判断,选择了仓惶出逃的下策。如果他能冷静地分析整个战局,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向部下指出这是汉军的“假唱”,激励将士,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是,他知识不足,见识不高。敌人的假唱引发了他的真情,唱出“奈若何”的生死诀别歌,害得心爱的美人也跟着唱,唱罢美人就自杀。
  
  任人唯亲不纳忠言
  
  
  卓越的领袖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这使他们产生出强大的向心力,把大量的优秀人物吸引到自己的旗帜下,也就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项羽没有这种魅力,相反,他对人才有强大的推拒力。拒人才于千里之外,直到把他轰到原本弱小的对手那里,让这人才帮助对手打败自己。
  楚汉战争中,最优秀的军事人才是韩信。韩信最初在项羽麾下效力。他求见项羽,分析天下大势,讲述战争策略,自我推荐,希望为项羽打天下,挣个王侯。项羽听不进去,没给韩信任何机会。韩信到刘邦那里试运气,初时也没有得到刘邦信任。但刘邦是个极重视人才的领袖,他虽未发现韩信,却相信了同样优秀的萧何的话,终于拜韩信为大将。这韩大将后来把当年的老领导逼进绝境。
  不爱人才,爱什么人呢?项羽只爱自己所爱的人,所爱者乃亲近之人。除了项家人,项羽最爱两个人,一个叫曹咎,一个叫司马欣。两人都是项梁的救命恩人,因而也是项羽的恩人。项梁早年犯罪,被关进监狱,看管他的狱吏就是司马欣。司马欣有个朋友叫曹咎,在另一个地方当狱吏。项梁和曹咎相识,在狱中设法通知曹咎,请他帮忙。曹咎写信给司马欣,司马欣设法放出项梁。得势后的项羽(这时项梁已死)不忘两人的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涌泉比瀑布大得多——曹咎成了海春侯、大司马,司马欣更是当上了塞王。
  两个恩人当年成全了项梁,后来断送了项羽。
  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候,项羽交给曹大司马一个极重要的任务:保持在汜水河两岸与汉军对峙的态势,不让汉军渡河,也一定不要渡河作战。项羽大概知道曹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临行前千叮万嘱,一定不让汉军渡河,一定不要渡河作战,只要坚守就是胜利。项羽给大司马留下了足够用的军队,项羽甚至向曹大帅保证:“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平定梁地,再来与你会合。”
  曹大帅怎么也等不到十五天。汉军在对岸破口大骂,所有的脏话都用上了,连骂五天不停口。曹大帅最恨骂人的人,气得失去记忆力,挥师渡河。他的士兵半数渡河后,“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曹侯和司马塞王就非常壮烈地在汜水河上一起抹了脖子。
  这一战,破坏了项羽的整体作战计划,改变了战争形势。
  鸿门宴前夜,项羽的叔叔项伯见自己的侄儿明早要“击破沛公军”,连夜赶到敌营报信。
  项伯要救出张良。当年他因杀人犯下死罪,张良救了他。他这时去救张良,是想让张良和自己夜逃。
  张良不肯私逃,向刘邦汇报了紧急情况。刘邦急得说了很多好话,成功地和项伯攀上亲家。鸿门宴上,项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身体蔽护刘邦。侄儿项羽被叔叔的行为感动,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刘邦九死一生,项伯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项家有个好传统:知恩必报。比起项家,刘邦在这方面也不逊色。项羽死后,当了皇帝的刘邦赐项伯改姓刘,并且封侯,成了一家人。
  项伯是楚左尹,是项羽军中的官员。他的行为属于公开叛变和泄露军事秘密,犯的是死罪。然而,只因他是项羽的叔叔,就可以凌驾于主帅和军法之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不仅连夜报信,还连夜赶回来阻止项羽出兵,教训侄儿说刘邦有功,杀之不义,“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就乖乖地听叔叔的话。
  这也许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且不说在战时,即使是和平时期,哪个军营里的军人可以夜间擅自出入军营?哪个军队里的下级长辈可以制约晚辈主帅?哪个军队里的军规必须服从族规?难以置信,这样的事就真的在项羽的大军中发生了。
  韩信曾向刘邦汇报项羽的为人。他说项羽“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似乎很爱部下。但对于“有功当封爵者”,却总是舍不得封赏,“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羽舍不得给部下封侯,最后却把自己的身体给军人们当作了封侯的本钱。决战前,刘邦许下诺言,得到项羽的封侯。项羽自杀后,汉军将士们争抢他的尸体,自相残杀,死了数十人。结果,项羽的尸体被砍成五块,被五个人抢到。五块尸身送到刘邦面前,复原成完整的项羽。刘邦验明正身,五个人都封了侯。
  项羽最后的选择是正确的。乌江亭长要送他渡江逃走,以期日后东山再起,他笑着拒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似乎意识到历史已做出不选择自己的决定。
  司马迁是公正的,见识是高超的。《史记》中,项羽位于帝王之列,在汉高祖刘邦之前。毕竟,推翻秦王朝,实现统一,项羽功劳最大。
  项羽是优秀的军事家,他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我们批评他,用的是卓越历史人物的标准,难免苛刻。毕竟,他死时只是个31岁的青年。
  也许,用“狭隘”来概括他的人格缺陷是恰当的。也许,“狭隘”是项羽未解开的死结。
  人难免狭隘。抛弃狭隘,努力培养和铸就接近完美的人格,是每个人都应做的人生大事。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两千年后,中国历史写出新篇章。彻底摧毁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这时,斯大林提出国共两党以长江为界分治,遭到毛泽东拒绝。他锐利的目光洞穿两千年历史的风云,用项羽的悲剧告诫全党全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定要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正确决策,留下了不朽的诗句。
  两千年前,历史没有选择项羽。
  两千年后,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本文选自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读史:识人‧做人——史杰列传随笔系列一》
其他文献
同仁堂不愧为天下中药第一堂,344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年龄还长107年。    江湖郎中的理想    唐末,一个叫做乐仁规的太医令因避祸迁居至浙东,以其医术代代相传。传至明永乐年间的乐良才,已经是浙东一带小有名气的铃医(走方郎中,又称走方医、草泽医,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又称“铃医”)。  大凡盛世,人口多向城市流动,乐良才所处的便是这样的时代。在家乡小有成就的他,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便举家迁至北京
期刊
晋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有个富商在北京开票号,兼营一家当铺。一年,有个外省人在他附近也开了一个当铺,为了把对方挤走,他每天都拿一个金罗汉去典当,一直典了3个月,使得对方当铺不得不关门,这个富商就是纵横中国500年的晋商的一员。  岁月悠悠,留不住过客匆匆,经历了5个世纪,晋商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今,我们已无法看见他们当年的辉煌,只能推开一个个大宅门,去窥视一下这
期刊
中国的读者不会对萨特感到陌生。  1955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女友波伏娃应邀访问中国45天。1955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新落成的宴会厅招待包括萨特、波伏娃在内的外国代表团。宴会上,萨特和波伏娃见到了周恩来。波伏娃记述说:“周从这桌走到那桌,不停地与客人们碰杯,交换微笑……他特地给卓娅的母亲鞠了个躬。卓娅是每个中国青少年知晓的苏联英雄。”  当晚,萨特与波伏娃来到长安街。平时安静的街道热
期刊
传说中的晋商到底富到什么程度?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在清代晚年的山西,有87户这样的人家,他们拥有1000万两以上的流动白银,且资产过亿。而当时国家年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山西有87户人家富可敌国。清代的学者徐珂研究说,在清朝末年,全国富豪排名一百强中,前16名全是山西人。  当宋蔼龄坐着一乘由16个农民抬着的轿子跟着丈夫孔祥熙第一次回山西太谷县老家省亲时,她的惊讶不
期刊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出现手工业者或商业,文明才开始进化。    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商人是王亥。零星的小商小贩自古就有,而第一位商业巨头到王亥才诞生。王亥是商部落的最高首领,是官商,通过卖东西卖出个王朝——商。后来历朝历代的大商人,和官的关系都是扯不断的。    因牛兴?因马兴?    追本溯源,商朝的始祖为契,跟随大禹治水,因功被舜封在商丘,形成商族。从契至汤共十四代,王亥就是第七世。王国维在《殷卜辞
期刊
鲍西亚,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
期刊
为世界游客找“看点”,为中国城市找“亮点”,传播和展示中国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让中国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传统才艺、风土人情等文化遗产展现在世界面前,这是此次“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评选活动的目的。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评选活动,是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力支持下,由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起举办的中国城市论坛奥运大讲堂公益活动,旨在让世界了解中
期刊
“咱们不提钱,不谈投资秘笈,谈收藏,谈谈这里面的文化。”    在收藏界,马未都是一个传奇。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他,20多岁时居然凭借一篇小说一夜成名。不是收藏世家,也无巨万家资,硬是靠着机遇和胆识,成为一位收藏大家。1997年,他创建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仅此一件事,就足以为他赢得巨大的“生前身后名”。不过,对于不谙收藏的很多人来说,认识马未都还是因为他出现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而根
期刊
本籍加祖籍,休宁共产生了19个状元,其中17个文状元,两个武状元。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 历经唐、宋、元、明、清,共产生文武状元8 8 6 人, 而安徽籍历代状元就有41人,占全国状元的6.27%。其中状元数居首位的是休宁县,本籍加祖籍,共产生了19个状元,其中17个文状元,两个武状元。    黄山、白岳南北两两相望, 率水、横江从两侧穿行而过,如同两翼。远远望去,川平山开,洲渚隐现
期刊
晋商的背影已经走远。如果我们一定要从晋商那里吸取一些什么经验教训的话,那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拼搏进取,永不言败!    曾经辉煌数百年的晋商,到了清末民初开始衰败,而其衰败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至20世纪30年代,已完全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然,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晋商并没有彻底消失,1903年成立的双福火柴公司和1907年成立的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等山西地方实业,都是晋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