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绝笔信,在这封名为回复友人任安的来信中,司马迁从两个方面想黑暗社会发出控诉:一是以自己无辜蒙冤,遭受宫刑控诉武帝蔑视法律、刚愎自用;二是以自己身体和心灵受到的巨大创伤控诉武帝自私与残暴;《报任安书》即是自己洗刷宫刑之辱的心志,也是司马迁用血泪与生命向黑暗社会发出的最强音。
  【关键词】声讨;愤懑;宣言
  公元前99年,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个命运多舛之年。这一年,因为李陵之祸,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打入大狱。出狱以后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中书令,中书令负责把大臣的奏章呈送给皇上,把皇上的圣旨和旨意传达给大臣。就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期间,司马迁的一位好朋友任安写信给他,要他利用担任中书令的机会“推贤进士”。作为司马迁绝笔之作的《报任安书》既是司马迁对任安来信的回复,又可以称作是司马迁对当朝最高统治者发出的一篇战斗宣言。清人吴楚材评《报任安书》说:“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古文观止》)
  《报任安书》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了司马迁未能按照任安要求的 “推贤进士为务”的主要原因,这种书信体的格式最适合作者倾泻情感。《报任安书》虽是写给任安的回信,但是从写信时间和内容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作为即将行刑的任安来说,他未必能看到这封信。历来史学家对《报任安书》的写作年代,备受争议,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本文写作于任安因太子蛊惑事件牵连入狱,即将行刑之前。“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对于一个即将接受死刑的囚犯,在临行前能看书信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司马迁也深知这点,但是他之所以以给任安回信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不幸受冤,遭受极刑的悲愤心情,主要是因为他深知汉武帝残暴专政的一面,在《酷吏列传》里,司马迁写道汉武帝对酷吏杀人的放任与支持,王温叔一次就杀了几千人,但“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张汤“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司马迁不满汉武帝支持酷吏滥杀无辜,也批评汉武帝蔑视法律,处理案件不以事件的实证为据,而是已自己的喜恶来判案的荒唐做法。不仅如此,他还默许下属用同样的办法办理案件。“腹诽之法”的创造者张汤 “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制造了无数起冤假错案,因而激起民变。
  我们试想,如果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读者不是任安,那么它的读者会是谁呢?司马迁最想让谁看到这封书信呢?所以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司马迁委婉表达对汉武帝不满的话: “仆怀欲陈之, 而未有路, 适会召问, 即以此指, 推言陵之功, 欲以广主上之意, 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 。 明主不晓, 以为仆沮贰师, 而为李陵游说, 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 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 卒从吏议。家贫, 货赂不足以自赎, 交游莫救视,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 独与法吏为伍, 深幽囹圄之中, 谁可告诉者? 此真少卿所亲见, 仆行事岂不然乎?” 对于李陵事件,汉武帝是造成这场事件的罪魁祸首。汉武帝本想借此次战争,为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博取功名,加官进爵。李陵只是负责后勤保障的。没想到,李陵心气太高,不愿做后勤保障,主动请兵出战,汉武帝很生气,但碍于面子只得同意李陵带五千精兵出战匈奴。对于李陵带五千兵深入匈奴巢穴,很多大臣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李陵孤军奋战,后果不乐观,劝阻武帝,可是武帝一意孤行,执意让李陵带五千兵,没有增派后援部队。李陵孤军深入,遇匈奴主力,最后兵败被俘。
  司马迁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两人素无交情,他只是看不惯那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们,为了讨皇帝心欢,掩盖事司马迁与李陵素无交情,他只是看不惯武帝身边一群趋炎附势的大臣们掩盖事实真相,置李陵于不义之地。司马迁根据平日他对李陵为人处世的观察,“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认为李陵具有国士之风。李陵带五千兵深入匈奴,与匈奴主力相遇,奋勇杀敌,“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司马迁认为像李陵这样“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的国士不可能真降匈奴,“欲得其当而报汉”有机会一定会誓死回报汉朝。而且司马迁说李陵伪降,日后回报汉朝是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赵破奴这个人,本来是汉军将领,后来投降了匈奴,投降了匈奴以后又回到了汉朝,汉武帝并没有处罚他,而且让他担任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随从,后来立了功还封了侯。司马迁没有想到自己替李陵辩护的一席话触犯了汉武帝的利益,武帝大怒,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牵连入狱,遭受宫刑。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写尽了自己遭受宫刑精神和身体上受到的巨大痛苦与耻辱。 “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桓宽《盐铁论.周秦篇》“一日下蚕室,创未廖,宿卫人主,出入宫殿,得由受俸禄,食大官享赐,身以尊荣。” 《汉书》载司马迁被刑之后,虽然“尊宠任职”,为中书令(皇帝的御用秘书),可以说是“载卿相之列”,但是他的行为受到世人的非议。在信中,他反复向任安诉说自己卑贱的地位,“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眩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螘何异?”司马迁用“倡优”、“蝼蚁”贬低自己,字里行间透漏出行刑之人的屈辱与卑微。在这里,《太史公自序》那个“少负不羁之才”,“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想成为像孔子一样编撰《春秋》的伟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屈辱缠绕的痛苦灵魂。两者的前后对比,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个历史伟人精神上和心灵上受到的巨大创伤。
  “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他说我动不动人精神恍惚,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者走着走着,哎呀!我怎么走到这儿来了,人处在一种恍惚状态,心里面经常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和无限的愤恨。他一想到他受宫刑,想到是作为一个男人接受最耻辱的刑罚,“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这里,司马迁是想告诉武帝,我遭受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一己私利而造成的,武帝是自己身心受伤、意志消沉的罪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清醒的认识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并且告诉武帝,自己忍辱偷生活下来的目的是修史,他要让《史记》成为可以与《春秋》相媲美,“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自己成为一个“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让后人看到汉武帝滥杀无辜,以及好大喜功,“无穷之欲”给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司马迁在这封信里,尽情地发泄了他遭受“宫刑”的满腔愤怒之情,控诉了汉武帝滥施耻辱之刑,揭露了帝王的专横。汉武帝看到这封信是不会放过司马迁的,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忍辱偷生为的是完成《史记》,在书信结尾,司马迁告诉仁安,即告知武帝,《史记》已经完稿,“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此时的司马迁已抱定必死之心。“有怨言,下狱死”(《汉书旧仪注》)根据卫宏《汉书旧仪注》记载,并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很多学者认为司马迁之死与《报任安书》有关。司马迁用生命铸就了《史记》,《史记》也成全了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史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永生,《报任安书》也成为司马迁对黑暗社会发出的最后宣言。
  参考文献
  [1]陈蒲清校订.报任安书(选自《古文观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者单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比较李正栓教授于2010年结集出版《毛泽东诗词精选汉英对照读本》,与国外一些译者的英译本,从英语选词及语言风格角度着手,探究毛泽东诗词不同英译本的效果,以期说明浅显语言在汉诗英译中的绝妙之处。  【关键词】英译;毛泽东诗词;效果  据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统计,截至20世纪末,“已经出售的毛泽东诗词集达7500万册,完全比得上历史以来所有用英语写作的诗人的诗集总和”。至今, 毛泽东诗词的英
期刊
摘 要 《我亦飘零久》是青春文艺类畅销作家独木舟在2012年所出版的一部作品。这部游记类作品根据作者的旅行经历,从作者独特的视角出发,在记录一路风景的同时剖白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诸如人生、梦想、孤独、与自由等。可以说这部书不仅是游记还是反应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本青春成长类著作,在青年人群中具有代表意义。  【关键词】行走;时光;感情;岁月  “我亦飘零久”一词出自清代诗人顾贞观的《金缕曲》,原句为“我亦
期刊
摘 要  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当前高校学风的问题, 本文认为要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学风建设,并从构建主义认知心理的角度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主义  
期刊
摘 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文章通过对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认定体系,如何有效地把资助资源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关键词】高校;学生;经济困难;认定  从200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开始实行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
期刊
摘 要  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很多港澳台学生到大陆进行求学,尤其是天津北京等高校,由于各项因素吸引了更多的港澳台学生前来求学。所以说,如何对港澳台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在津高校的重任。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港澳台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管理难点,进而提出了在津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工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在津高校;港澳台学生;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引导  随着大陆和港
期刊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以来,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问题。新形势迫切需要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能够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协同发展, 笔者认为学生工作系统人员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可以通过创新学生管理服务的内容、方法,创新学生评价体系等,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均衡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生管理服务;转型;创新  1 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自教育部下发16号文件
期刊
摘 要  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机制是促进独立学院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独立学院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作用及设计原则。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某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构建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  1 独立学院专业绩效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作用  建立专业绩效监测机制是促进独立学院专业内
期刊
摘 要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学科,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包括无限与有限、量变与质变等。哲学思想对高等数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渗透,对提高高等数学教育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关高等数学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数学与哲学内在关系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并就哲学思想在高等数学
期刊
摘 要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爱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用心观察每一个“世界”,用心分析每一个“缘由”,用爱走进每一颗“内心”,用情触摸每一根“心弦”,用行动激起每一颗“真心”,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触动我内心最深的那根心弦,弹奏出了最让我感动的音符、最美的音乐!  【关键词】朋友;观察;分析  有人说:“好的
期刊
摘 要  《数字印前技术》作为一项需要理论基础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字印前技术》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数字印前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简要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印前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介绍了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数字印前技术》教学中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数字印前技术;案例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