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师的阅读收获引领学生阅读漫谈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应用性,将枯燥的语文课堂加以活化,使之与学生的天性契合。低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教师的阅读收获引领学生的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收获;引领;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134-0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感悟生活,同时还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阅读训练。阅读教学一个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教师的阅读收获去引领学生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知识的积累、阅读的经验,还是阅读的方法都不成熟,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入门。面对阅读入门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去布置阅读任务,逼着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做,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反而还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有限,阅读的自觉性不高,大多数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教师不加思考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被动地去完成阅读任务,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格外崇拜,他们认为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教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因为对教师的敬仰,所以对教师的关注度高,时时处处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基于此,教师可利用自己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的阅读,跟学生分享阅读感受,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转化布置阅读任务方式,让学生进入自觉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是通过读书获得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最喜欢听教师讲故事,只要说给他们讲故事,就会马上兴奋起来,高兴得手舞足蹈。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因此,教师可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里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所讲的这些故事是怎么知道的吗?告诉你们吧,老师是通过读书获得的。比如,老师读了《西游记》就知道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老师读了《水浒传》就知道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教师把这些故事在合适的机会讲给学生听的时候,会一下子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崇敬之情,并在心中产生一个疑问: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也想通过阅读知道更多的故事。这样,教师再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宜太多,要迎合学生的心理期待。教师利用自己的阅读收获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在心中暗下决心: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多读书,知道更多故事。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会变成一种读书的动力,由不自觉读书转化为自觉读书。
   二、用教师的感悟启迪学生,让阅读由表及里
   教師可以选择恰当的机会,一边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一边给学生讲述自己在读这些成语故事时的心得体会,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能力。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对好奇的事物产生探索欲望,这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认识事物时感兴趣的往往是表面现象,思维也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层次的认识、思考和探究。例如,在阅读唐诗《静夜思》时,学生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状态,但对于诗句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会进行深入探究。有的学生能背得滚瓜烂熟,却根本不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要适时地给学生讲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又如,在阅读《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仅要读懂老虎和狐狸之间的关系,还要读懂老虎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更要了解它们的心理,这样才能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虎、狐狸以及百兽动作、神态、心理的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的深刻含义。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提醒,让学生明白读书要字斟句酌。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养成精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三、潜移默化,让阅读走向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悟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阅读不仅要了解故事情节,还要感悟文章主题思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体验生活,体会情感,升华思想。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也不能靠向学生施压。这些空洞的说教和施压只会让学生心神疲惫,根本达不到阅读预期。因此,教师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要了解故事情节,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使自己的情操受到陶冶。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外,更多地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借鉴。青蛙之所以会产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认识,是因为一直以来就生活在井底,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辽阔无比的,也从未感受过外面世界的精彩,由此让学生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告诫学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而应该放眼世界,了解更加丰富多彩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才是学生阅读《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去阅读,才能达到了解生活、学习知识、升华思想的目的,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磨刀不误砍柴功”。让学生“砍柴”,先得“磨刀”以“利其器”。“磨刀”的过程就是阅读方法的教授与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特别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语文学得怎样,阅读是衡量的重要尺度。透过阅读,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还可以看出他们的阅读积累。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务必在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上下功夫,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并有选择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教授与阅读训练要讲究层次性、系统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从阅读简单的记叙文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向说明文、议论文过渡。在每一种体裁的阅读训练中要突出特点,抓住要点。比如,记叙文阅读要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四、結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强迫式地给学生布置任务,逼着学生去阅读,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中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真正喜欢上阅读和热爱阅读。学生一旦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爱好,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跟文本对话,跟文本交流,还会将自己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中,去享受生活,体会情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参考文献:
  [1]秦必强.任务引领,高效“扶”学——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9(35).
  [2]丁丛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贾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有效参与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7.
  Discuss on Using Teachers’ Reading Harvest to
  Guide Students’ Reading Rambling
  Yang Chunling
  (Songshan Town Education Counseling Station,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Abstract: Effective reading teaching can make students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o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activate the boring Chinese classroom and make it fit with students’ nature. Influenced by knowledge level, life experience and other factors, junior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difficult to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to guide students’ reading with teachers’ reading harvest.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harvest; guide; reading ability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艺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平台。学生在参与文艺活动的过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健康快乐地成长。文章对校园文艺活动的开展与创新进行论述,以提高校园文艺活动效果,充分发挥校园文艺活动的育人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文艺活动;创新;陶冶情操;综合素质;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623.71;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做到有选择性地投放区角材料,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以幼儿为主体,勤于观察、适时介入、善于引导、及时评价;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角活动;观察;引导;个体发展;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借助例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接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设置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堂氤氲着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它自身有着极大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既要遵循学科特点,又要遵循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适应新时代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理念被提出,并获得认可。文章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分析数学和学生的独特性,阐述将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和意義,并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数
摘 要:体育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开展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文章论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探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以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創新;教学方法;体质;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摘 要: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生物学科教学与生命教育联系密切,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文章从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三方面,对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教
摘 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开展高中英语教学,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优化和提升,能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高中英语“教学评一致性”要优化教学设计思路,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丰富课堂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活跃度;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做到课堂评价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要让游戏活动带给幼儿更多的收获,教师就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求,及时提供支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观察能带给教师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游戏方式与内容,让幼儿体验更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区域活动质量,助力幼儿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观察;区域活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