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刍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略谈管见。
  一、重视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科书中蕴含的人文资源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学科在传承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铸造学生美好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科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学生的精神家园。现行中学各版本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很强,这为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文以载道”,优秀的篇章往往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要从中汲取滋养心灵的营养。像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的爱国精神;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朱自清《背影》中表现的父子深情等,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情感教育的素材。
  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讲解时必须坚决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文本,领会作者情感,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再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修养,形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在广博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里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学生要广泛涉猎,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以及多看报纸杂志等。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着美的和谐。如诗词歌赋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深浸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厚实文化底蕴,为我们的诗意生存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阅读虽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不要把读书这种美好的心灵旅行变成变相的做题,变成功利性的浅尝辄止,把充满无限乐趣的阅读变得枯燥乏味。
  三、在作文教学中抒写性灵,展现自我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与人生。培养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从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寻找灵感,勤于练笔,感悟人生。通过写日記、记随笔、写影评、评时事等,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作文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袒露,能折射出其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题材不限,还学生真正的心灵自由,让学生在写作中塑造美好心灵,构建理想人格。
  作文评语应充满人文性。评语是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是通过文本和学生心灵的沟通。评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一则好的评语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可评语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材施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说到底是通过情感熏陶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让学生在笃学深思中汲取智慧,受到优秀作品的鼓舞,最终使之成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底蕴丰富、素养较高的人,更好地诗意地栖居在人生中。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金融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资金经营过程中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经营者收益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因而为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保证企业的顺利稳定发展,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本文主要对在新时期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期能够为企业在新时期经营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策略;新时期  金融风险在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尽量减少金融风
党的执政理念是党在执政实践中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执政党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执政宗旨、科学把握执政方式、全面规划远景目标。科学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新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件大事。  一、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教育的目的不能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承担起如何培养青少年怎样做人的职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而情境创设的好坏,对能否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非常关键。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首先必须创设一个清晰的物理情境,并作用于学生,同时要引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内容与新的问题情境对峙,使学生感到新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不协调,从而产生认知需要,进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形成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  创设的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不能超过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