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场环境下的英语运用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行业语境的创设、学生作品的展示和教师的榜样作用三方面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构建行业特色、加强职业素养培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行业语境;职业素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适用于岗位的不断变换,适应于各种职业。在国外,有“关键能力”、“基本能力”、“软技能”、“基础技能”和“共同能力”之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职业核心能力明确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创新革新、外语应用、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归纳起来,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社会能力(前四项)和职业方法能力(后四项)两大类。
另外,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一项名为“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行业企业人员认为最缺乏的能力排序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职业态度与素养,分别占有效调查对象的91.1%、85.4%、51.6%;排名偏后的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分别占受访者的41%和35.4%。这表明行业人员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态度素养正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最缺乏的。调查还表明,8.5%高职生认为职业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最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被高职生排在首位。由此看来高职学生的想当然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用人首要标准被高职生忽视的主要原因,与高职学科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分不开的。以高职英语学科为例,如何克服“费时低效”的现状,在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立足行业语境,用优秀的职业教材引领人
德国职教专家Wolfgang Towara认为,高职院校一定要牢牢把握行业英语的教学。但是行业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一些行业术语和专业词汇,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相关行业的语境,教授学生用英语在这些语境中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课程设置的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目的就是强调“行业语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按照职业核心能力标准规范的解读,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力和执行能力,它是从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也要能返回到职业活动中去实现。因此优秀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具有“行业特色”,坚持贯彻“行为活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采用一套全新的能力训练的程序。比如包含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ation)、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ion)的五大环节。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结果不仅在于启发学生对掌握一种能力的认知,更重要是实实在在地掌握这种技能。
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是针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发的全新教材,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该教材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分为基础篇,以典型工作活动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行业篇,立足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和典型的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素质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兼顾学生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瞄准职业素养,以优秀的成果激励人
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最多的字眼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达十三次之多。事实表明,高职院校“高就业率指标”与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选”的矛盾,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重要一方面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融汇在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作为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规范的语言课堂要求来实现的。作为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职业技能,是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译”的技巧训练和策略强化来提升的。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而后一项,高职英语是属于职业技能范畴的一种工具性技能,不是“学”得的,是“用”得的。如同根系对于大树的意义。职业素养就是人的根系,枝、干、叶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能力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换句话说,“听、说、读、写、译”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靠“学习策略技能”和“实训技巧训练”支撑的。
以金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三年来,我们一直把“策略导向、技能实训”当作教学路径,灵活运用文本教材,选择适合的行业英语主题,通过“输出性语言展示”等形式,激励高职生,规范其行为,提升其品行。比如利用墙报栏和公开展示平台,在“英文硬笔书法”策略上,展示优秀“文章大意概括”技能作业;在“键盘盲打”和“story-telling”策略课上,张贴优秀“故事复述”的打字作品;在“Report Writing”等应用文体写作策略课堂上,展示规范的“英文调查报告”书面作品;在“朗读”、“演讲”策略课堂上,讲评并表彰优秀的选手;在“听力速记”和“阅读概要”策略课堂上,展示利用速记素材,进行“口译”技能展示,等等。通过一系列“榜样的成果展示”,同学们的“交流、合作、创新、数字应用、信息处理、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自主性、自信心和仪态仪表,有了明显的改善。就其原因,英语教师引入“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弱化“结果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考核”是关键,立足职业方法能力培育和社会交际能力培养,淡化语言知识学习是核心。 三、端正职业态度,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综观外语学习的全过程,笔者发现,“语境”和“信心”是语言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高职学生令人揪心的学习现状,也驱使着广大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拔掉这两块“绊脚石”。要想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首先得在职业素养的两大要素上做文章: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并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素养的养成。要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教师首先得在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为例,外语教师依据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常规教学。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提问、分类指导”、“当面作业批改”、“按时上下课”、“义务指导社团”等方面,而且表现在“用心”去做每一细节上。比如,针对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脏、乱、差”状况,英语教师采用“主动打扫清理”、“下课明示提醒”等手段,经过一学期持续的“强化”和“明示”,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良好态度得以形成,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得以维系。由于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喜悦、创造快乐,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在被唤醒与感召中享受尊严与幸福。职业英语教师的合理定位,不应该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应该界定于榜样的感召,以此唤醒学生职业成长的激情。站在学生职业成长的角度,“理解、沟通、唤醒、感召”永远比“传道、授业、解惑”更有职业价值和社会意义。站在教师发展角度,个体语言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形象、知识、行为和职业技能仅仅代表语言表层的特征,一两次考试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职业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语言交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决胜于职场,驰骋于职场的核心能力,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虽然说,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但是近朱者赤,只要英语教师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一定可以锦上添花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余下的就是“职业核心能力为己任”,这是教师的职业角色。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的职业能力就是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该能力的培养涉及到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作为教师而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作为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10年6月
[2] 邱开金.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1日第3版
[3] 肖凤翔,所静.职业及其对教育的规定性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4] 严士健.高校教材问题谈.《大学出版》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褚红征(1977.8) 男 山东巨野人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讲师 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和商务英语翻译实践。
左步雷(1965.10),男,民族,江苏淮安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
本文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2012年高职教育英语类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行业渗透式的高职英语特色课程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1028)。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行业语境;职业素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适用于岗位的不断变换,适应于各种职业。在国外,有“关键能力”、“基本能力”、“软技能”、“基础技能”和“共同能力”之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职业核心能力明确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创新革新、外语应用、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归纳起来,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社会能力(前四项)和职业方法能力(后四项)两大类。
另外,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一项名为“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行业企业人员认为最缺乏的能力排序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职业态度与素养,分别占有效调查对象的91.1%、85.4%、51.6%;排名偏后的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分别占受访者的41%和35.4%。这表明行业人员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态度素养正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最缺乏的。调查还表明,8.5%高职生认为职业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最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被高职生排在首位。由此看来高职学生的想当然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用人首要标准被高职生忽视的主要原因,与高职学科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分不开的。以高职英语学科为例,如何克服“费时低效”的现状,在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立足行业语境,用优秀的职业教材引领人
德国职教专家Wolfgang Towara认为,高职院校一定要牢牢把握行业英语的教学。但是行业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一些行业术语和专业词汇,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相关行业的语境,教授学生用英语在这些语境中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课程设置的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目的就是强调“行业语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按照职业核心能力标准规范的解读,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力和执行能力,它是从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也要能返回到职业活动中去实现。因此优秀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具有“行业特色”,坚持贯彻“行为活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采用一套全新的能力训练的程序。比如包含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ation)、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ion)的五大环节。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结果不仅在于启发学生对掌握一种能力的认知,更重要是实实在在地掌握这种技能。
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是针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发的全新教材,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该教材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分为基础篇,以典型工作活动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行业篇,立足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和典型的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素质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兼顾学生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瞄准职业素养,以优秀的成果激励人
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最多的字眼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达十三次之多。事实表明,高职院校“高就业率指标”与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选”的矛盾,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重要一方面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融汇在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作为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规范的语言课堂要求来实现的。作为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职业技能,是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译”的技巧训练和策略强化来提升的。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而后一项,高职英语是属于职业技能范畴的一种工具性技能,不是“学”得的,是“用”得的。如同根系对于大树的意义。职业素养就是人的根系,枝、干、叶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能力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换句话说,“听、说、读、写、译”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靠“学习策略技能”和“实训技巧训练”支撑的。
以金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三年来,我们一直把“策略导向、技能实训”当作教学路径,灵活运用文本教材,选择适合的行业英语主题,通过“输出性语言展示”等形式,激励高职生,规范其行为,提升其品行。比如利用墙报栏和公开展示平台,在“英文硬笔书法”策略上,展示优秀“文章大意概括”技能作业;在“键盘盲打”和“story-telling”策略课上,张贴优秀“故事复述”的打字作品;在“Report Writing”等应用文体写作策略课堂上,展示规范的“英文调查报告”书面作品;在“朗读”、“演讲”策略课堂上,讲评并表彰优秀的选手;在“听力速记”和“阅读概要”策略课堂上,展示利用速记素材,进行“口译”技能展示,等等。通过一系列“榜样的成果展示”,同学们的“交流、合作、创新、数字应用、信息处理、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自主性、自信心和仪态仪表,有了明显的改善。就其原因,英语教师引入“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弱化“结果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考核”是关键,立足职业方法能力培育和社会交际能力培养,淡化语言知识学习是核心。 三、端正职业态度,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综观外语学习的全过程,笔者发现,“语境”和“信心”是语言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高职学生令人揪心的学习现状,也驱使着广大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拔掉这两块“绊脚石”。要想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首先得在职业素养的两大要素上做文章:敬业精神和合作的态度。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并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素养的养成。要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教师首先得在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为例,外语教师依据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常规教学。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提问、分类指导”、“当面作业批改”、“按时上下课”、“义务指导社团”等方面,而且表现在“用心”去做每一细节上。比如,针对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脏、乱、差”状况,英语教师采用“主动打扫清理”、“下课明示提醒”等手段,经过一学期持续的“强化”和“明示”,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良好态度得以形成,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得以维系。由于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喜悦、创造快乐,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在被唤醒与感召中享受尊严与幸福。职业英语教师的合理定位,不应该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应该界定于榜样的感召,以此唤醒学生职业成长的激情。站在学生职业成长的角度,“理解、沟通、唤醒、感召”永远比“传道、授业、解惑”更有职业价值和社会意义。站在教师发展角度,个体语言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形象、知识、行为和职业技能仅仅代表语言表层的特征,一两次考试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职业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语言交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决胜于职场,驰骋于职场的核心能力,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虽然说,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但是近朱者赤,只要英语教师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一定可以锦上添花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余下的就是“职业核心能力为己任”,这是教师的职业角色。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的职业能力就是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该能力的培养涉及到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作为教师而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作为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10年6月
[2] 邱开金.学业与技能素质如何才能兼备.《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1日第3版
[3] 肖凤翔,所静.职业及其对教育的规定性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4] 严士健.高校教材问题谈.《大学出版》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褚红征(1977.8) 男 山东巨野人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讲师 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和商务英语翻译实践。
左步雷(1965.10),男,民族,江苏淮安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
本文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2012年高职教育英语类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行业渗透式的高职英语特色课程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