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教师处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社会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的现实特征,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多大作用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网络平台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接着,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
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首先,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
其次,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即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
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即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
综上所述,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三、新思维培养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按照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9]。在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个要素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指向,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与心理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在此基础上,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五个环节,即:环节1、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环节2、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环节3、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环节4、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环节5、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网上资源、工具软件与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环节1,即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目标事先不能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是学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2和环节3,即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通常就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事实上,创造性活动中的关键性突破(即灵感或顿悟的形成)主要靠形象思维(尤其是创造想象)或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把握、直观透视与空间整合、快速判断的特点,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这方面工具软件,典型的如几何画板可以辅助学生对一些几何问题和力学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找结论;此外,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虚拟的科学实验,辅助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5,即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
四、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
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
《指南》中关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然而,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文献资料从哪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哪里来?当然,它们可以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上资源。
国际上也有许多科普资料,如位于硅谷的San Jose现代技术革新博物馆,由旧金山市政府投资1亿美元、博物馆自筹5000万美元而建成。博物馆介绍了各种活动和计划,其议题都提供给教师参考。这些高质量的博物馆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帮助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2.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研究型学习可分为文献研究、实验或观测、调查研究、建模概括、畅想论证、思辩探究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开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其一般程序分为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等四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比如,在实施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 Word 97/2000和WPS 2000等)与电子表格软件(如:MS Excel 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大字、模型、小品、漫画、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 Word 97/2000和WPS 2000等)与电子简报软件(如:MS Powerpoint 97/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
3、网络平台是合作研究与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这么长时间的“作业”,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它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在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地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的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发布;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此时,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更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国家教育部,2001.04.11
[2]《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思考》,柳栋、王天蓉(执笔)、陆爱民、张来春、汪佳敏,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3]《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车皓阳、余胜泉、何克抗,2000.03
[4]《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5]《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林莉,《全球教育展望》
[6]《美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教师培训的新趋势》,《教育参考资料》,2001.20
(作者单位:262233山东省诸城经济开发区诸冯学校)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网络平台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接着,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
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首先,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
其次,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即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
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即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
综上所述,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三、新思维培养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按照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9]。在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个要素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指向,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与心理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在此基础上,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五个环节,即:环节1、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环节2、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环节3、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环节4、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环节5、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网上资源、工具软件与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环节1,即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目标事先不能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是学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2和环节3,即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通常就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事实上,创造性活动中的关键性突破(即灵感或顿悟的形成)主要靠形象思维(尤其是创造想象)或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把握、直观透视与空间整合、快速判断的特点,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这方面工具软件,典型的如几何画板可以辅助学生对一些几何问题和力学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找结论;此外,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虚拟的科学实验,辅助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5,即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
四、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
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
《指南》中关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然而,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文献资料从哪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哪里来?当然,它们可以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上资源。
国际上也有许多科普资料,如位于硅谷的San Jose现代技术革新博物馆,由旧金山市政府投资1亿美元、博物馆自筹5000万美元而建成。博物馆介绍了各种活动和计划,其议题都提供给教师参考。这些高质量的博物馆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帮助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2.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研究型学习可分为文献研究、实验或观测、调查研究、建模概括、畅想论证、思辩探究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开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其一般程序分为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等四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比如,在实施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 Word 97/2000和WPS 2000等)与电子表格软件(如:MS Excel 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大字、模型、小品、漫画、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 Word 97/2000和WPS 2000等)与电子简报软件(如:MS Powerpoint 97/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
3、网络平台是合作研究与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这么长时间的“作业”,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它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在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地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的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发布;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此时,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更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国家教育部,2001.04.11
[2]《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思考》,柳栋、王天蓉(执笔)、陆爱民、张来春、汪佳敏,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3]《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车皓阳、余胜泉、何克抗,2000.03
[4]《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5]《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林莉,《全球教育展望》
[6]《美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教师培训的新趋势》,《教育参考资料》,2001.20
(作者单位:262233山东省诸城经济开发区诸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