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讨如何通过改革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高职旅游管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高职公共课程教学如何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
与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公共课同样是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受课时、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公共课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师经常苦恼于课程内容难以完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不够系统,教学吃力不讨好。如何掌握“理论够用为度”,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公共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需求出发,选择合适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公共课改革是目前需要进行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以高职旅游管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高职公共课程教学如何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通过改革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培养陕西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宗旨。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提升人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语文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这些使命和义务,而且不应该停留在一般公共课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上。大学语文教学还更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需求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母语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现阶段,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以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地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二是探讨如何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三是作为语文课,如何加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口头和书面写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途径是大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地域的产业、行业、企业及文化结合起来,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抛砖引玉,为其他专业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打下基础,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使大语的教学不再游离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之外。在学生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发挥公共课特点,探索如何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优良,技能精湛,个性成长,身心健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素养
作为本文探讨实践的专业之一的旅游管理,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企业服务和经营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能从事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和设计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要能适应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生除必须具备从事旅游行业企业工作必须具备的旅游知识、素质、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较深厚该地域的文学、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口头、书面表达等能力。
陕西旅游的特色就是以周秦汉唐为主的历史古迹游,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来看,不管是导游还是景点讲解员培养方向,一名优秀的导游,绝不是把讲解词照搬给游客,而是要对景点的历史、地貌、风土人情有足够的了解和热爱,用准确生动,绘声绘色幽默诙谐的语言,甚至连带表情动作,带领游客穿越时空,走进历史,体验历史风云,感受时代风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真正让游客感受到景点的魅力,让游客有所收获。所以学生必须熟悉陕西地方历史文化古迹,不但知道现状,还应了解熟悉其渊源来历,能够引经据典地给游客讲解清楚其历史脉络,同时浓郁的地域人文风俗也是旅游的一大特色,学生也应该具备陕西地方民俗知识。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1.大学语文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关于大学语文的性质,传统的观念认为:它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以语言文学为核心,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其作用表现在,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知耻与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传授。了解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方针和任务;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精神提升。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2.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现行绝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厚重,篇目量大,内容繁复,追求经典。教学内容上指向性不明确,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双重效果,这就必须在教材及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那么如何改革?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首先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适应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二是编写适合该专业的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编写针对这个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要特色鲜明地体现大学语文对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素之一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该专业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的学习所要达到的与旅游相关的文学、历史、民俗、艺术等知识积累,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语言能力等。其次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编选、选择与陕西地方历史文化有关以及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意义的作品篇目,同时也要建议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教材和阅读材料的编写也是如此,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专业特色。与此相应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现阶段,整个社会趋向物质化、技术化、工具化,对文学、艺术、哲学等人类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和冲击。市场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大众消费文化、文化工业化、艺术商品化、泛审美化、文学边缘化等众多时尚、高频的词汇都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潮流影响到高等院校,其直接后果便是导致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已经很少见到上世纪80年代前期学子们对艺术、思想和学术的浓厚兴趣,学生普遍对教师煞费苦心的学术讲座漠然待之,而对诸如明星的到访等各种世俗的价值趋向却是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正日益受到冷落。在校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降低,许多学生只是靠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通过阅读来体味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意蕴,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缺乏应有的创造能力,又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不用说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了。在一个日趋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其语文诉求的弱化无论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如何起到增长学生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且不仅停留在多媒体运用等一些手段的改革上。
制订适应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适合该专业的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选择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并不是就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研读品味与本地域有关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旅游管理专业,以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与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有关的作品,特别是在周秦汉唐作品研读和赏析中整理有关陕西历史文化的题材,甚至是点滴素材,关注其中的秦人秦事,感受那个时代的秦风秦韵,引导学生探讨陕西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民俗演变的渊源和细节。在教学方法上,不一味停留在课堂上的作品讲解分析,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合着进行陕西地区历史古迹考察,带领学生进行《诗经》、《史记》、唐诗等经典作品所涉及的陕西民风民俗以及各时代诗人作家在陕逸闻轶事以及长安古乐,渭南老腔,秦腔、皮影等地方戏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说话、演讲、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编、排、演等技能也得到了的锻练。又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可打破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单一模式,将艺术、文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作品的学习中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参考文献:
[1]王二元:《大学语文修订版前言》。
[2]何二元、黄蔚:《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蔡建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开分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大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
与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公共课同样是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受课时、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公共课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师经常苦恼于课程内容难以完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不够系统,教学吃力不讨好。如何掌握“理论够用为度”,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公共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需求出发,选择合适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公共课改革是目前需要进行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以高职旅游管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高职公共课程教学如何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通过改革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培养陕西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宗旨。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提升人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语文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这些使命和义务,而且不应该停留在一般公共课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上。大学语文教学还更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需求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母语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现阶段,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以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地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二是探讨如何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三是作为语文课,如何加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口头和书面写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途径是大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地域的产业、行业、企业及文化结合起来,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抛砖引玉,为其他专业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打下基础,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使大语的教学不再游离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之外。在学生政治素养、人文素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发挥公共课特点,探索如何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优良,技能精湛,个性成长,身心健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素养
作为本文探讨实践的专业之一的旅游管理,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企业服务和经营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能从事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和设计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要能适应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生除必须具备从事旅游行业企业工作必须具备的旅游知识、素质、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较深厚该地域的文学、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口头、书面表达等能力。
陕西旅游的特色就是以周秦汉唐为主的历史古迹游,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来看,不管是导游还是景点讲解员培养方向,一名优秀的导游,绝不是把讲解词照搬给游客,而是要对景点的历史、地貌、风土人情有足够的了解和热爱,用准确生动,绘声绘色幽默诙谐的语言,甚至连带表情动作,带领游客穿越时空,走进历史,体验历史风云,感受时代风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真正让游客感受到景点的魅力,让游客有所收获。所以学生必须熟悉陕西地方历史文化古迹,不但知道现状,还应了解熟悉其渊源来历,能够引经据典地给游客讲解清楚其历史脉络,同时浓郁的地域人文风俗也是旅游的一大特色,学生也应该具备陕西地方民俗知识。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1.大学语文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关于大学语文的性质,传统的观念认为:它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以语言文学为核心,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其作用表现在,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知耻与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传授。了解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方针和任务;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精神提升。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2.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现行绝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厚重,篇目量大,内容繁复,追求经典。教学内容上指向性不明确,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双重效果,这就必须在教材及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那么如何改革?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首先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适应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二是编写适合该专业的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编写针对这个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要特色鲜明地体现大学语文对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素之一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该专业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的学习所要达到的与旅游相关的文学、历史、民俗、艺术等知识积累,提高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语言能力等。其次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编选、选择与陕西地方历史文化有关以及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意义的作品篇目,同时也要建议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教材和阅读材料的编写也是如此,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专业特色。与此相应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现阶段,整个社会趋向物质化、技术化、工具化,对文学、艺术、哲学等人类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和冲击。市场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大众消费文化、文化工业化、艺术商品化、泛审美化、文学边缘化等众多时尚、高频的词汇都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潮流影响到高等院校,其直接后果便是导致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已经很少见到上世纪80年代前期学子们对艺术、思想和学术的浓厚兴趣,学生普遍对教师煞费苦心的学术讲座漠然待之,而对诸如明星的到访等各种世俗的价值趋向却是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正日益受到冷落。在校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降低,许多学生只是靠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通过阅读来体味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意蕴,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缺乏应有的创造能力,又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不用说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了。在一个日趋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其语文诉求的弱化无论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如何起到增长学生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结合起来。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且不仅停留在多媒体运用等一些手段的改革上。
制订适应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适合该专业的自编教材和阅读材料,选择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并不是就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研读品味与本地域有关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旅游管理专业,以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与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有关的作品,特别是在周秦汉唐作品研读和赏析中整理有关陕西历史文化的题材,甚至是点滴素材,关注其中的秦人秦事,感受那个时代的秦风秦韵,引导学生探讨陕西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民俗演变的渊源和细节。在教学方法上,不一味停留在课堂上的作品讲解分析,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合着进行陕西地区历史古迹考察,带领学生进行《诗经》、《史记》、唐诗等经典作品所涉及的陕西民风民俗以及各时代诗人作家在陕逸闻轶事以及长安古乐,渭南老腔,秦腔、皮影等地方戏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说话、演讲、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编、排、演等技能也得到了的锻练。又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可打破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单一模式,将艺术、文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作品的学习中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参考文献:
[1]王二元:《大学语文修订版前言》。
[2]何二元、黄蔚:《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蔡建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开分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