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路径,也是促进教师主动变革的法宝。为推进“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深化教育个性化:发达城区提升学生核心素養的实践性循证研究”(以下简称“深化个性化”),区域启动了为时两年的“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此项行动,彰显和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智慧和足迹,是促进静安教育事业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探索形成了多方协作、持续推进的实践样本。
一、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背景与意义
(一)教师专业反思能力是其专业素养的关键内核
唐纳德·舍恩认为,对行动的反思是理智之举。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获得进步。愿意反思,善于反思,持续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因素与表现。
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反思及教育行为的不断跟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源泉与根本动力。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把握方法,在教育实践行动中不断成长。因此,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主动追求与自觉选择,只有通过持续的深刻反思和智慧的行为跟进,才能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自身教学经验的有机整合和合理内化,最终实现自身专业提升。
(二)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在新时代要有新发展
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要进一步彰显。它是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特征,以高水平认知为主要实践活动,通过审视性地剖析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同时具备通过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及获得专业发展主要是“靠个人经验”,实践中遵循证据进行教学和改进的意识比较薄弱。一般教师知道反思,但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均需要提升,特别是如何加强基于证据的反思,这方面比较欠缺。因而,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要拓展视野方向、强化科学路径,而循证实践的思想方法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掌握寻找科学研究证据的途径,将所获最佳证据运用到教育教学的改进中去,谋求教师的专业智慧与最佳研究证据之间的融合,通过提升教师的循证意识和循证教学能力,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是区域推进重大项目的重要支撑
静安区从“九五”到“十三五”,连续5个“五年”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并通过设计专项行动来加以推进。“十三五”的深化教育个性化,需要教师有更强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这是深化内容的需要,也是落实方法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型的专项研究,仅有一个框架结构是难以支撑起来的,项目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必须关注某些关键环节,即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设计与之相关的专题行动,而以教育反思行动为代表的区域性研究实践活动可以将全区的不同学校以及全体教师都带到同一个研究场域,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度的研究,在专业与集体的智慧、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个性与共性的交会过程中,实现研究内容的系统化、序列化和学术化,有效地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学校以及教师亦可借此激发实践动力和创意,形成很多有价值、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而总课题也将从中获得真实的一手研究素材。
二、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内涵与设计
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文件于2018年4月8日正式下发,包含四个附件,分别是实施流程图、教师操作指南、教师指导者工作要点、支持保障及相关说明。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实践性循证的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要求同一专题原则上要进行三轮的循证研究。以下是我们对教育反思行动设计的进一步说明。
(一)凸显教师专业反思的目标定位
通过区域教育反思专项行动的整体推进,我们力求达成四个目的:提升教师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促进教师的实践提升与完善;使广大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到区域重大课题研究中来,促进区域教育个性化的深化和区域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生成围绕总课题而又基于实践的系列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核心经验;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创建并丰富证据库,探索并尝试实践性循证的有效形式和运作机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强化问题反思、深度反思、循证反思。正如有学校所言:“三轮反思行动的实施,促使教师提升自我,反思自我。每一轮反思行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对这一轮反思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利用案例、论文的形式展现这一阶段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这一个循环的过程,使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增强教师专业反思的内容针对
本次行动以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的实施为载体,一种是基于学科教学的反思行动,另一种是基于学生自主成长的反思行动。
基于学科教学的反思行动,主要围绕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从核心主干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提供、关照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设计、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行动;基于学生自主成长的反思行动,主要围绕学校的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从学校校本德育课程设置、自主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社会参与实践项目开发实施、自主成长的行规养成教育、促进自主成长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行动。
(三)注重教师专业反思的方法规范
整个教育反思行动采用循证实践的方式进行。循证实践就是遵循证据进行实践,也称基于证据的实践。根据循证实践的基本要义和教育反思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中小幼的实践场景,我们对基于循证实践的静安区教育反思行动,确立如下的基本步骤:
这一步骤共有七个环节,两个核心要点,即规范化证据和循环性历程。这里的规范化证据即针对特定对象,运用规范方法,所获得的具有显著性和解释力的研究结论。最后一步的行动反思可以反馈到之前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说,通过行动反思,可以对之前的步骤进行修正,从而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路径的循环。 (四)倡导教师专业反思的成果多样
在进行回顾与梳理、方案设计、总结时,引领学校注重把已有实践证据进行收集、扩充、整理、提煉,实践成果、学术论文、学生表现、同伴评议和专家建议均作为证据。
为了进一步总结、提升、交流、推广已形成的“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同时梳理、积淀区域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进行了反思行动论文与案例的征集与评选,通过专题研讨、沙龙分享等形式展示教育反思成果。譬如,为配合“十三五”课题推进而编辑的《研究动态》中,多次展示了学校或教师在教育反思中的案例。
三、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实施与推进
以行动为核心,以反思为指向,是本次教育反思专项行动的突破路径。在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及相关的指导部门突出“实做”的特征与要求,选好问题、强化证据、突出反思的精神和要义,以规范的操作实施增强反思的过程体现,以内容的深度有效彰显反思的质量追求。
(一)构建多方协同的运作机制
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作为“深化个性化”重大课题实施的重要载体,在行动方案的设计中,强调三方协作,即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学校三方主体的任务分工和沟通协商。区教育局负责行动的总体策划、领导协调,并配置专项经费加以保障;区教育学院负责行动的具体实施,包括行动方案的操作指南、实施意见、征集成果的评价标准的拟定、样例的研发等;学校负责行动的校本落实,通过与教研组活动、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使该行动在学校、教研组、教师层面得到有效实施。
这样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一种集约化思想,建构了区域多方协同的运作机制,引领区域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区域教育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形成了工作的新亮点,大大彰显和体现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引领、凝聚作用。
(二)提供多元高效的专业支持
本次教育反思专项行动采用循证实践的方式进行,我们提供支架,制定并推出“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教师操作指南,提供基本步骤和要点解释,并鼓励广大教师在把握反思行动主旨精神和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深化和完善设计。
区教育学院科研室、教研室、培训部、德育室等部门联合进行落实。其中,科研室制定推进实施意见、操作指南、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者工作要点、支持保障说明及行动方案评价标准;教研室通过日常教研活动等途径对所有学校、教研组和教师进行落实,使这些活动能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修部以校本研修管理、培训班上课等方式进行落实,并负责最终的资料收交、初步整理、学分登记等工作。此外,通过暑期个别交流及研讨,区科研室和进修部联合编辑了教育反思行动问答,并以教育学院正式通知的形式下发学校。
(三)完成多样实用的平台搭建
为了对各校教学反思行动的专业支持,我们采取了区域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的“贴身指导”“对口包干”的策略,深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施精准的专业指导服务,为学校、教师搭建了便于其展示、交流的多元平台,让教育反思有常态、有温度、有精度。
一是创设异校指导平台,充分发挥区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引领、辐射作用,参与“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团队方案的评审、反馈和指导等相关工作;二是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对多所学校的反思行动实施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实践性循证研修班成果案例交流会,对行动某个点的突破与进展进行呈现;三是重视总结提炼平台,开展“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优秀论文与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并组织专家评审。经过多方协作,“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共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单位提交的1157项团队方案。
四、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成效与启示
“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历时两年,经过了三个阶段三轮的反思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成为了推进教育实践改善的一个新载体,成为了促使教师专业提升的一次总动员,成为了助推区域教育发展的一场大协作。
区域反思文化的凝练与生成。全区教师以不同形式参与反思行动,学校以教学展示、主旨论坛、主题报告、教学研讨、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活动。以“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为主题的优秀论文与团队校本研修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区教师的积极响应,累计收到论文492篇,案例169篇。涵盖了教师在核心素养提升、个性化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成长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体现了广大教师在深化教育个性化过程中的应对与成长,呼应了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
学校反思型研修活动的实施与深化。为了体现整合和聚焦,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与效率,各校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为导向,以教育反思行动为主线来设计研修活动,从循证的角度来落实校本研修。学校反思型研修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增添了新的活力。围绕“思·悟·行——在教育变革中成长”的主题,学校以跨校联合的形式,开展了各项专场活动26场。
教师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呼吁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反思行动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种呈现形式着手,设计区域反思行动研讨会,让教师们从中个性化地汲取营养。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在不断反复地实践性循证中学会基于证据反思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效果,通过触动教师关键能力的提升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在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
尽管持续两年的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告一段落,但教育反思的行为不能停止,教师基于证据的持续改进不能停止,学校探索实践性循证的研修方式不能停止。反思行动将引领我们后续的深度研修。第一,区域要对学校提交的反思团队方案及反思总结进行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学科教学和质量提升的行动建议或操作指南;第二,加强跨校协作的专题研讨,围绕某个专题,多所学校协同准备,既能增强校际联系,也可以有效地突破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分享行动探索的成果;第三,积极地培育、探索、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制度,并通过学术季平台加以推介。
一、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背景与意义
(一)教师专业反思能力是其专业素养的关键内核
唐纳德·舍恩认为,对行动的反思是理智之举。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利用专业知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获得进步。愿意反思,善于反思,持续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因素与表现。
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反思及教育行为的不断跟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源泉与根本动力。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把握方法,在教育实践行动中不断成长。因此,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主动追求与自觉选择,只有通过持续的深刻反思和智慧的行为跟进,才能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自身教学经验的有机整合和合理内化,最终实现自身专业提升。
(二)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在新时代要有新发展
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要进一步彰显。它是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特征,以高水平认知为主要实践活动,通过审视性地剖析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同时具备通过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及获得专业发展主要是“靠个人经验”,实践中遵循证据进行教学和改进的意识比较薄弱。一般教师知道反思,但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均需要提升,特别是如何加强基于证据的反思,这方面比较欠缺。因而,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要拓展视野方向、强化科学路径,而循证实践的思想方法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掌握寻找科学研究证据的途径,将所获最佳证据运用到教育教学的改进中去,谋求教师的专业智慧与最佳研究证据之间的融合,通过提升教师的循证意识和循证教学能力,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是区域推进重大项目的重要支撑
静安区从“九五”到“十三五”,连续5个“五年”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并通过设计专项行动来加以推进。“十三五”的深化教育个性化,需要教师有更强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这是深化内容的需要,也是落实方法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型的专项研究,仅有一个框架结构是难以支撑起来的,项目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必须关注某些关键环节,即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设计与之相关的专题行动,而以教育反思行动为代表的区域性研究实践活动可以将全区的不同学校以及全体教师都带到同一个研究场域,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度的研究,在专业与集体的智慧、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个性与共性的交会过程中,实现研究内容的系统化、序列化和学术化,有效地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学校以及教师亦可借此激发实践动力和创意,形成很多有价值、可推广的研究成果,而总课题也将从中获得真实的一手研究素材。
二、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内涵与设计
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文件于2018年4月8日正式下发,包含四个附件,分别是实施流程图、教师操作指南、教师指导者工作要点、支持保障及相关说明。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实践性循证的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要求同一专题原则上要进行三轮的循证研究。以下是我们对教育反思行动设计的进一步说明。
(一)凸显教师专业反思的目标定位
通过区域教育反思专项行动的整体推进,我们力求达成四个目的:提升教师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促进教师的实践提升与完善;使广大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到区域重大课题研究中来,促进区域教育个性化的深化和区域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生成围绕总课题而又基于实践的系列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核心经验;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创建并丰富证据库,探索并尝试实践性循证的有效形式和运作机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强化问题反思、深度反思、循证反思。正如有学校所言:“三轮反思行动的实施,促使教师提升自我,反思自我。每一轮反思行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对这一轮反思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利用案例、论文的形式展现这一阶段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这一个循环的过程,使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增强教师专业反思的内容针对
本次行动以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的实施为载体,一种是基于学科教学的反思行动,另一种是基于学生自主成长的反思行动。
基于学科教学的反思行动,主要围绕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从核心主干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提供、关照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设计、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行动;基于学生自主成长的反思行动,主要围绕学校的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从学校校本德育课程设置、自主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社会参与实践项目开发实施、自主成长的行规养成教育、促进自主成长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行动。
(三)注重教师专业反思的方法规范
整个教育反思行动采用循证实践的方式进行。循证实践就是遵循证据进行实践,也称基于证据的实践。根据循证实践的基本要义和教育反思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中小幼的实践场景,我们对基于循证实践的静安区教育反思行动,确立如下的基本步骤:
这一步骤共有七个环节,两个核心要点,即规范化证据和循环性历程。这里的规范化证据即针对特定对象,运用规范方法,所获得的具有显著性和解释力的研究结论。最后一步的行动反思可以反馈到之前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说,通过行动反思,可以对之前的步骤进行修正,从而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路径的循环。 (四)倡导教师专业反思的成果多样
在进行回顾与梳理、方案设计、总结时,引领学校注重把已有实践证据进行收集、扩充、整理、提煉,实践成果、学术论文、学生表现、同伴评议和专家建议均作为证据。
为了进一步总结、提升、交流、推广已形成的“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同时梳理、积淀区域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进行了反思行动论文与案例的征集与评选,通过专题研讨、沙龙分享等形式展示教育反思成果。譬如,为配合“十三五”课题推进而编辑的《研究动态》中,多次展示了学校或教师在教育反思中的案例。
三、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实施与推进
以行动为核心,以反思为指向,是本次教育反思专项行动的突破路径。在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及相关的指导部门突出“实做”的特征与要求,选好问题、强化证据、突出反思的精神和要义,以规范的操作实施增强反思的过程体现,以内容的深度有效彰显反思的质量追求。
(一)构建多方协同的运作机制
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作为“深化个性化”重大课题实施的重要载体,在行动方案的设计中,强调三方协作,即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学校三方主体的任务分工和沟通协商。区教育局负责行动的总体策划、领导协调,并配置专项经费加以保障;区教育学院负责行动的具体实施,包括行动方案的操作指南、实施意见、征集成果的评价标准的拟定、样例的研发等;学校负责行动的校本落实,通过与教研组活动、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使该行动在学校、教研组、教师层面得到有效实施。
这样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一种集约化思想,建构了区域多方协同的运作机制,引领区域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区域教育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形成了工作的新亮点,大大彰显和体现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引领、凝聚作用。
(二)提供多元高效的专业支持
本次教育反思专项行动采用循证实践的方式进行,我们提供支架,制定并推出“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教师操作指南,提供基本步骤和要点解释,并鼓励广大教师在把握反思行动主旨精神和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深化和完善设计。
区教育学院科研室、教研室、培训部、德育室等部门联合进行落实。其中,科研室制定推进实施意见、操作指南、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者工作要点、支持保障说明及行动方案评价标准;教研室通过日常教研活动等途径对所有学校、教研组和教师进行落实,使这些活动能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修部以校本研修管理、培训班上课等方式进行落实,并负责最终的资料收交、初步整理、学分登记等工作。此外,通过暑期个别交流及研讨,区科研室和进修部联合编辑了教育反思行动问答,并以教育学院正式通知的形式下发学校。
(三)完成多样实用的平台搭建
为了对各校教学反思行动的专业支持,我们采取了区域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的“贴身指导”“对口包干”的策略,深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施精准的专业指导服务,为学校、教师搭建了便于其展示、交流的多元平台,让教育反思有常态、有温度、有精度。
一是创设异校指导平台,充分发挥区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引领、辐射作用,参与“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团队方案的评审、反馈和指导等相关工作;二是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对多所学校的反思行动实施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实践性循证研修班成果案例交流会,对行动某个点的突破与进展进行呈现;三是重视总结提炼平台,开展“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优秀论文与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并组织专家评审。经过多方协作,“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共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单位提交的1157项团队方案。
四、提升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成效与启示
“静安区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历时两年,经过了三个阶段三轮的反思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成为了推进教育实践改善的一个新载体,成为了促使教师专业提升的一次总动员,成为了助推区域教育发展的一场大协作。
区域反思文化的凝练与生成。全区教师以不同形式参与反思行动,学校以教学展示、主旨论坛、主题报告、教学研讨、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活动。以“教育反思专项行动”为主题的优秀论文与团队校本研修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区教师的积极响应,累计收到论文492篇,案例169篇。涵盖了教师在核心素养提升、个性化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成长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体现了广大教师在深化教育个性化过程中的应对与成长,呼应了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
学校反思型研修活动的实施与深化。为了体现整合和聚焦,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与效率,各校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为导向,以教育反思行动为主线来设计研修活动,从循证的角度来落实校本研修。学校反思型研修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增添了新的活力。围绕“思·悟·行——在教育变革中成长”的主题,学校以跨校联合的形式,开展了各项专场活动26场。
教师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呼吁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反思行动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种呈现形式着手,设计区域反思行动研讨会,让教师们从中个性化地汲取营养。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在不断反复地实践性循证中学会基于证据反思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效果,通过触动教师关键能力的提升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在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
尽管持续两年的教育反思专项行动告一段落,但教育反思的行为不能停止,教师基于证据的持续改进不能停止,学校探索实践性循证的研修方式不能停止。反思行动将引领我们后续的深度研修。第一,区域要对学校提交的反思团队方案及反思总结进行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学科教学和质量提升的行动建议或操作指南;第二,加强跨校协作的专题研讨,围绕某个专题,多所学校协同准备,既能增强校际联系,也可以有效地突破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分享行动探索的成果;第三,积极地培育、探索、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制度,并通过学术季平台加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