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影响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环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教学形势,制定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设计
一、关于条件因素类探究实验的设计
所谓条件因素类探究实验,主要是针对某一反应或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而设计的实验.这一类的实验多种多样,诸如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与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这类实验设计必须要注重体现控制变量思想,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不同的条件或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在这一类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影响条件或因素的控制.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通常有很多条件或因素影响某个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要人为的控制一些条件,以便能够让众多变量中,只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变量一致.比如,在研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现象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就需要保证气体量要等量、燃烧物质(取用量、形状)要同样、观察实验程序要一致等;而有所不同的就是氧气浓度不同,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
2 在研究条件或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只要设计同一组实验,同时需要在这组实验中尽可能的保证实验的平行性.也就是说,对于条件或因素无直接影响的变量,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一致性.如,在实验过程中通常要注意药品用量的一致性、药品状态的一致性、药品浓度的一致性、选用仪器的一致性等.
二、间接引导,开展实验
不管是采取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验课之前,都需要根据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所涉及到的探究实验的设计教学环节.需要有针对性的按照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实验,组织不同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解决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当然,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不要一下就将结论告知学生.
比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侧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并以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列举出或辨认常见的金属与氧气反应,从而判断它们是否知道哪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金属锈蚀的主要因素,结合事例说明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从而了解他们是否“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理解和判断分析.
三、选取有效案例,增强学生理解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效果.
例1 某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该同学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根离子不同.所以,该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2-4对反应无影响.
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2-4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2-4不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同时,他进行了实验探究.(如表1)
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请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上述猜想___________是成立的;
(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是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因素的问题.根据已知的信息,实验材料是大小、外形一样的铝片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认真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就是所含酸根离子的不同,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酸根离子是影响反应速率不同的因素,因此提出了以上三项假设.
参考答案:(1)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2)①.(3)不可以,因为如果采用氯化氢气体可以增强溶液的酸性,同样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设计
一、关于条件因素类探究实验的设计
所谓条件因素类探究实验,主要是针对某一反应或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而设计的实验.这一类的实验多种多样,诸如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与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这类实验设计必须要注重体现控制变量思想,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不同的条件或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在这一类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影响条件或因素的控制.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通常有很多条件或因素影响某个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要人为的控制一些条件,以便能够让众多变量中,只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变量一致.比如,在研究氧气浓度对燃烧现象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就需要保证气体量要等量、燃烧物质(取用量、形状)要同样、观察实验程序要一致等;而有所不同的就是氧气浓度不同,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
2 在研究条件或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只要设计同一组实验,同时需要在这组实验中尽可能的保证实验的平行性.也就是说,对于条件或因素无直接影响的变量,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一致性.如,在实验过程中通常要注意药品用量的一致性、药品状态的一致性、药品浓度的一致性、选用仪器的一致性等.
二、间接引导,开展实验
不管是采取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验课之前,都需要根据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所涉及到的探究实验的设计教学环节.需要有针对性的按照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实验,组织不同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解决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当然,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不要一下就将结论告知学生.
比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侧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并以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列举出或辨认常见的金属与氧气反应,从而判断它们是否知道哪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金属锈蚀的主要因素,结合事例说明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从而了解他们是否“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理解和判断分析.
三、选取有效案例,增强学生理解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效果.
例1 某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该同学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根离子不同.所以,该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2-4对反应无影响.
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2-4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2-4不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同时,他进行了实验探究.(如表1)
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请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上述猜想___________是成立的;
(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是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因素的问题.根据已知的信息,实验材料是大小、外形一样的铝片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认真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就是所含酸根离子的不同,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酸根离子是影响反应速率不同的因素,因此提出了以上三项假设.
参考答案:(1)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2)①.(3)不可以,因为如果采用氯化氢气体可以增强溶液的酸性,同样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