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高中教育必须不断前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进步。显然,在机遇与挑战眼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度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观念 主导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因此,知识型人才观将让位于素质型人才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高中教育必须不断前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进步。显然,在机遇与挑战眼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度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应试教育”,既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传统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高中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
(1)目标导向。正确的教学目标导向,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如树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导向。教学过程尽管是教学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对教学效益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大纲要求: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架起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此外,还要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备好教学手段,备好练习和测评,备好课外活动等等。总之,教师要备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导"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教学艺术导向。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始终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比如,如何展示目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架设桥梁,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如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改善思维品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永远对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新鲜感,让学生不能不学,欲罢不能?这些都不得不讲究教学艺术。一个深谙教学艺术的教师,将善于艺术地运用语言、姿势、神态、动作等等来感染学生,以求教学的高效益。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的涂抹,变成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屏幕上的展示,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生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地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从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材料,再进行分类制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的调用,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提取。这样,在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观念 主导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因此,知识型人才观将让位于素质型人才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高中教育必须不断前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进步。显然,在机遇与挑战眼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度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应试教育”,既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传统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高中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这些“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
(1)目标导向。正确的教学目标导向,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如树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导向。教学过程尽管是教学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对教学效益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大纲要求: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架起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此外,还要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备好教学手段,备好练习和测评,备好课外活动等等。总之,教师要备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导"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教学艺术导向。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始终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比如,如何展示目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架设桥梁,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如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改善思维品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永远对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新鲜感,让学生不能不学,欲罢不能?这些都不得不讲究教学艺术。一个深谙教学艺术的教师,将善于艺术地运用语言、姿势、神态、动作等等来感染学生,以求教学的高效益。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的涂抹,变成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屏幕上的展示,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生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地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从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材料,再进行分类制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的调用,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提取。这样,在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