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疗法因其独特优势,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身心疗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辅导取向也由最初针对少数异常人群的矫治模式转向如今针对普通人群的发展模式,很多发达国家甚至都开设了专门培养各种艺术治疗人才的独立专业或学科。我国却仅有几家医学院和音乐学院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其他形式的艺术治疗专业都没有设置。本文从艺术治疗的含义、特点及在国内外发展状况谈起,提出了率先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培养中尝试应用的观点,并通过创新性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率先应用的意义与效果,希望能为艺术疗法在我国高校的快速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 艺术疗法;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培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25-03
艺术疗法,是二战后新兴且仍在发展中的一种“跨科际”、非语言表达性心理辅导方法,也称艺术心理治疗。美国艺术治疗学会(AATA),1991年对其界定为:“一种通过艺术媒介、创作过程和对艺术产品的感应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人格、内心冲突和所关心之事的服务性专业”。也就是说艺术治疗是通过借用各种笼统、模糊、没有威胁感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本能欲望和内在冲突呈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缓解、释放情绪,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与整合,从而实现发展与成长。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艺术能表达感情,它沿用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投射潜意识心象”这个精神分析观念,关注的是内在心理的表达与成长,而不是审美价值的追求,這是它与艺术学科教育的本质区别。
艺术治疗并不神秘,因为生活即表达,表达是人的基本需求,人活着就要表达。而用涂鸦、绘画、哼唱舞动等艺术形式表现自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和存在方式。其实人类的很多问题就是缺乏表达机会与能力造成的。比方说由于人的思维以视觉为主,很多创伤性经历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被压抑到内心深处,积累多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而用传统、以语言为主的谈话式心理辅导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时也难以提取,但艺术治疗就能突破这个局限。在艺术治疗过程中,给来访者创造了表达机会与形式,使他们压抑的情绪和体验得以释放出来,这本身就具疗愈作用。艺术治疗还具有支持关系安全可靠,情绪体验深刻、丰富,能激发想象、思维与灵感,降低防御,帮人们打开潜意识心象的作用。艺术疗法的这种独特优势,使其在欧美国家发展迅猛,已由最初音乐、舞蹈两种形式发展为目前音乐、舞蹈、绘画、游戏、心理剧、沙盘等多种形式。辅导取向也由最初针对少数异常人群的身心疗愈模式,转向如今针对普通人群的促进发展模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艺术治疗的受众范围,正如肖恩·麦克尼夫所言:当艺术与心理治疗结合时,二者的广度与深度都会被拓宽。发展性艺术治疗几乎对所有个体都具积极作用。因为正常人也能通过艺术治疗的创作过程来宣泄情绪,促进自我觉察与了解。因而在西方,发展取向的艺术治疗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促进各个层次普通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上。很多发达国家高校还专门开设了培养各种艺术治疗形式及综合性艺术治疗人才的独立专业或学科。但是在我国,艺术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和实践也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机构及心理与精神功能异常个体的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上。仅有几家音乐学院和医学院开设了单一的音乐治疗专业,尚没有开设其他艺术治疗形式及综合性艺术治疗专业的高校。本文从艺术治疗的含义、特点及在国内外发展状况谈起,提出了率先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尝试应用的观点,并通过创新性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率先应用的意义与效果,希望能为艺术治疗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本文提到的北方少数民族学生是指中国北缰呼伦贝尔学院独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三个“三少”民族学生和蒙古族、满族学生,这五个少数民族是呼伦贝尔学院这所多民族混杂院校主要的少数民族成分,还都是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辽阔草原和起伏群山下的少数民族,相同地域特点使他们的民族性格与风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方说这几个民族学生大都具有豪爽、粗犷、勤劳勇敢、英勇顽强、崇尚自然的民族性格。但在呼伦贝尔学院这所以汉族学生为主体(汉族学生占2/3)高校里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笔者在这五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各选取15名明显适应不良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艺术治疗辅导实验,艺术形式选取的是音乐、舞蹈、绘画、沙盘、手工制作。之所以选择这几种形式,是因为这五个少数民族学生大都在音乐、舞蹈、民族饰品的手工制作等方面有优势与特长。通过两学期30次(1次/周)艺术治疗辅导后,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育状态及人格特点都发生了改变。从外显行为上还是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辅导前后对比测试,都能看到明显变化。本研究选用华中师范大学卢谢峰在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中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该量表包括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身心表现、环境总体认同、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职业选择七个因子,采用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越适应大学生活。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艺术心理辅导前后适应情况及差异程度(T检验)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艺术心理辅导前后在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且差异极其显著。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艺术辅导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七个适应因子的得分上,都明显高于辅导前。这说明艺术治疗确实帮他们调节了挫败感受、强化了自我认知与角色及环境认同、增强了开放度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学习及生活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访谈过程中也反映这些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教育管理都更适应了,整体情绪和态度也更积极、乐观,主动、开放了。那么为什么要选取北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这个尝试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与意义。
首先,艺术治疗能帮他们缓解适应压力、弥补挫败感受。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在智力上与汉族学生没显著差别,但由于他们大多来自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等都具有特殊性,在进入城市、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高校后,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尤其对于原来一直是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这五个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对汉语言文化使用及理解的限制,使他们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与压力,甚至明显的厌学情绪与挫败感受。但他们大多心灵手巧,在音乐、舞蹈、民族饰物的手工制作方面有一定天赋。因而通过对他们进行他们较擅长的这几种艺术形式的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帮他们释放掉压抑情绪,促进自我了解与成长。还可以帮他们增强成功体验、弥补其他方面的挫败感受,找回信心与斗志,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其次,艺术治疗能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缓解学习及适应问题。前面提过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汉授为主高校中很容易出现学习问题。孟沛欣等研究认为艺术治疗可综合提高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言语表达及理解等认知功能,这些功能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同时艺术治疗包含表达、创造元素,在艺术治疗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平时不易觉察到的学生认知思维方式与特点,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帮他们建立适宜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来缓解学习困难。另外与传统说教、纠正学生不合理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艺术治疗轻松愉快、形式多样,能引起学生兴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直达内心深处,帮他们理清思路、探究根源。同时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民族团结、认同、交流、融合重要性,增强开放度与融合能力,更好地认同及适应汉授的大学生活。
第三,帮他们更好地了解、开放自己,促进心理发育及人格整合。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民族尊严至上、民族情感浓厚、思想单纯、心理封闭等人格特征,我们用卡特尔16F人格问卷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往往不习惯向内探索感受与心声,更不愿意向他人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矛盾冲突,而是通过自我隐忍、压抑逃避方式来应对。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焦虑、迷茫、退缩、被动、学习和社交障碍等。所以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强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而最适合有效的方式就是艺术治疗。因为艺术治疗是在一种轻松愉快、信任支持的氛围中进行的,任由学生自由表达,没过多限制,也没有艺术价值的评判。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的防御与阻抗,有利于投射真实自我,还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成长动机。众所周知,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就在于是否能夠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实验证明艺术治疗确实能促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因而对促进心理素质与心理机能的健康发展具明显作用。而心理素质教育早已成为衡量高教改革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
第四,艺术治疗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素养。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通高校也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要把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都须修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其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颁发过相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大学生也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课程方能毕业,可是执行情况不好。据一份2018年对地处北京、教育部所直接管辖的13所重点高校调研显示,46.15%高校并未设置艺术类选修课,学生根本无从选起。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艺术并不是一件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它是人人都可以享有并应拥有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是生命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本义就是要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变得更丰盈、幸福。它既可以满足普通个体对美的追求及潜能开发,也可为身患疾病、需要精神慰藉的异常群体带来特殊关怀。因此应力图使每个人都尽量获得更多艺术体验与享受。所以教育部才再次下文强调各高校都要强化艺术教育工作,并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艺术治疗虽说将视野聚焦在内在世界的表达、成长上,但自由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他们音、体、美全面发展。正如鲁道夫所言“艺术治疗同时也是艺术教育”。
第五,艺术治疗还可促进某些独具特色民族文化精粹的发展与传承。本次进行艺术治疗尝试的蒙古族、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五个少数民族学生都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辽阔草原和起伏群山下,相同地域特点使他们的民族性格与风俗文化有很多相互影响甚至融合的地方。比方说蒙古族和满族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满族和达斡尔族具有相似的宗教信仰,都信奉萨满教,有祭天、祭祖习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三个呼伦贝尔地区独有的少数民族资源间相同点更多,比方都有语言、没文字、有丰富的口头说唱艺术;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和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活动;都有桦皮、兽皮、刺绣等民族手工作品制作技艺,三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满族文化也都面临濒危、消亡风险。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重要特征与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他们所擅长的民族歌舞、音乐及民族手工饰物制作的艺术治疗,可以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加强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与情感,自觉应用与传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粹。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尤其在越来越重视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艺术治疗在我国有广阔发展空间。无论是在艺术治疗形式上,还是在推广应用上,事实证明艺术治疗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治疗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用于对少数发育异常孩子的特殊关怀,也可用于促进普通个体的全面发展及潜能开发。甚至在不同层次学校的课堂教学、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可融入艺术治疗理念和元素。因此,加强艺术治疗的研究与推广,争取早日在高校中普及并逐步构建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治疗专业培养体系,是我们每个心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初熹.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7).
[2]李欧.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J].世界文化,2007(11).
[3]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4]Natalie Rogers.The 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s as Healing [M].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93.
[5]倪婷,胡冰霜.近十年艺术治疗在中国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3).
[6]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7]贺志燕.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与培养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8]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中国经济网.教育部重磅文件!大学生要增加一门“必选课”[OL].http://www.ce.cn/xwzx/kj/201904/12/t20190412_31844011.shtml.2019.04.12
[10]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关键词] 艺术疗法;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培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25-03
艺术疗法,是二战后新兴且仍在发展中的一种“跨科际”、非语言表达性心理辅导方法,也称艺术心理治疗。美国艺术治疗学会(AATA),1991年对其界定为:“一种通过艺术媒介、创作过程和对艺术产品的感应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人格、内心冲突和所关心之事的服务性专业”。也就是说艺术治疗是通过借用各种笼统、模糊、没有威胁感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本能欲望和内在冲突呈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缓解、释放情绪,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与整合,从而实现发展与成长。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艺术能表达感情,它沿用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投射潜意识心象”这个精神分析观念,关注的是内在心理的表达与成长,而不是审美价值的追求,這是它与艺术学科教育的本质区别。
艺术治疗并不神秘,因为生活即表达,表达是人的基本需求,人活着就要表达。而用涂鸦、绘画、哼唱舞动等艺术形式表现自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和存在方式。其实人类的很多问题就是缺乏表达机会与能力造成的。比方说由于人的思维以视觉为主,很多创伤性经历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被压抑到内心深处,积累多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而用传统、以语言为主的谈话式心理辅导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时也难以提取,但艺术治疗就能突破这个局限。在艺术治疗过程中,给来访者创造了表达机会与形式,使他们压抑的情绪和体验得以释放出来,这本身就具疗愈作用。艺术治疗还具有支持关系安全可靠,情绪体验深刻、丰富,能激发想象、思维与灵感,降低防御,帮人们打开潜意识心象的作用。艺术疗法的这种独特优势,使其在欧美国家发展迅猛,已由最初音乐、舞蹈两种形式发展为目前音乐、舞蹈、绘画、游戏、心理剧、沙盘等多种形式。辅导取向也由最初针对少数异常人群的身心疗愈模式,转向如今针对普通人群的促进发展模式。这就极大地扩展了艺术治疗的受众范围,正如肖恩·麦克尼夫所言:当艺术与心理治疗结合时,二者的广度与深度都会被拓宽。发展性艺术治疗几乎对所有个体都具积极作用。因为正常人也能通过艺术治疗的创作过程来宣泄情绪,促进自我觉察与了解。因而在西方,发展取向的艺术治疗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促进各个层次普通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上。很多发达国家高校还专门开设了培养各种艺术治疗形式及综合性艺术治疗人才的独立专业或学科。但是在我国,艺术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和实践也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机构及心理与精神功能异常个体的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上。仅有几家音乐学院和医学院开设了单一的音乐治疗专业,尚没有开设其他艺术治疗形式及综合性艺术治疗专业的高校。本文从艺术治疗的含义、特点及在国内外发展状况谈起,提出了率先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尝试应用的观点,并通过创新性实证研究,证明了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率先应用的意义与效果,希望能为艺术治疗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本文提到的北方少数民族学生是指中国北缰呼伦贝尔学院独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三个“三少”民族学生和蒙古族、满族学生,这五个少数民族是呼伦贝尔学院这所多民族混杂院校主要的少数民族成分,还都是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辽阔草原和起伏群山下的少数民族,相同地域特点使他们的民族性格与风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方说这几个民族学生大都具有豪爽、粗犷、勤劳勇敢、英勇顽强、崇尚自然的民族性格。但在呼伦贝尔学院这所以汉族学生为主体(汉族学生占2/3)高校里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笔者在这五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各选取15名明显适应不良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艺术治疗辅导实验,艺术形式选取的是音乐、舞蹈、绘画、沙盘、手工制作。之所以选择这几种形式,是因为这五个少数民族学生大都在音乐、舞蹈、民族饰品的手工制作等方面有优势与特长。通过两学期30次(1次/周)艺术治疗辅导后,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育状态及人格特点都发生了改变。从外显行为上还是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辅导前后对比测试,都能看到明显变化。本研究选用华中师范大学卢谢峰在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中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该量表包括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身心表现、环境总体认同、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职业选择七个因子,采用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越适应大学生活。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艺术心理辅导前后适应情况及差异程度(T检验)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7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艺术心理辅导前后在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且差异极其显著。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艺术辅导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七个适应因子的得分上,都明显高于辅导前。这说明艺术治疗确实帮他们调节了挫败感受、强化了自我认知与角色及环境认同、增强了开放度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学习及生活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访谈过程中也反映这些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教育管理都更适应了,整体情绪和态度也更积极、乐观,主动、开放了。那么为什么要选取北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这个尝试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与意义。
首先,艺术治疗能帮他们缓解适应压力、弥补挫败感受。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在智力上与汉族学生没显著差别,但由于他们大多来自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等都具有特殊性,在进入城市、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高校后,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尤其对于原来一直是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这五个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对汉语言文化使用及理解的限制,使他们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与压力,甚至明显的厌学情绪与挫败感受。但他们大多心灵手巧,在音乐、舞蹈、民族饰物的手工制作方面有一定天赋。因而通过对他们进行他们较擅长的这几种艺术形式的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帮他们释放掉压抑情绪,促进自我了解与成长。还可以帮他们增强成功体验、弥补其他方面的挫败感受,找回信心与斗志,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其次,艺术治疗能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缓解学习及适应问题。前面提过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汉授为主高校中很容易出现学习问题。孟沛欣等研究认为艺术治疗可综合提高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言语表达及理解等认知功能,这些功能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同时艺术治疗包含表达、创造元素,在艺术治疗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平时不易觉察到的学生认知思维方式与特点,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帮他们建立适宜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来缓解学习困难。另外与传统说教、纠正学生不合理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艺术治疗轻松愉快、形式多样,能引起学生兴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直达内心深处,帮他们理清思路、探究根源。同时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民族团结、认同、交流、融合重要性,增强开放度与融合能力,更好地认同及适应汉授的大学生活。
第三,帮他们更好地了解、开放自己,促进心理发育及人格整合。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民族尊严至上、民族情感浓厚、思想单纯、心理封闭等人格特征,我们用卡特尔16F人格问卷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往往不习惯向内探索感受与心声,更不愿意向他人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矛盾冲突,而是通过自我隐忍、压抑逃避方式来应对。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焦虑、迷茫、退缩、被动、学习和社交障碍等。所以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强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而最适合有效的方式就是艺术治疗。因为艺术治疗是在一种轻松愉快、信任支持的氛围中进行的,任由学生自由表达,没过多限制,也没有艺术价值的评判。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的防御与阻抗,有利于投射真实自我,还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成长动机。众所周知,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就在于是否能夠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实验证明艺术治疗确实能促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因而对促进心理素质与心理机能的健康发展具明显作用。而心理素质教育早已成为衡量高教改革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
第四,艺术治疗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素养。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普通高校也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要把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都须修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其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颁发过相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大学生也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课程方能毕业,可是执行情况不好。据一份2018年对地处北京、教育部所直接管辖的13所重点高校调研显示,46.15%高校并未设置艺术类选修课,学生根本无从选起。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因为艺术并不是一件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它是人人都可以享有并应拥有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是生命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本义就是要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变得更丰盈、幸福。它既可以满足普通个体对美的追求及潜能开发,也可为身患疾病、需要精神慰藉的异常群体带来特殊关怀。因此应力图使每个人都尽量获得更多艺术体验与享受。所以教育部才再次下文强调各高校都要强化艺术教育工作,并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艺术治疗虽说将视野聚焦在内在世界的表达、成长上,但自由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他们音、体、美全面发展。正如鲁道夫所言“艺术治疗同时也是艺术教育”。
第五,艺术治疗还可促进某些独具特色民族文化精粹的发展与传承。本次进行艺术治疗尝试的蒙古族、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五个少数民族学生都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辽阔草原和起伏群山下,相同地域特点使他们的民族性格与风俗文化有很多相互影响甚至融合的地方。比方说蒙古族和满族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满族和达斡尔族具有相似的宗教信仰,都信奉萨满教,有祭天、祭祖习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三个呼伦贝尔地区独有的少数民族资源间相同点更多,比方都有语言、没文字、有丰富的口头说唱艺术;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和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活动;都有桦皮、兽皮、刺绣等民族手工作品制作技艺,三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满族文化也都面临濒危、消亡风险。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重要特征与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他们所擅长的民族歌舞、音乐及民族手工饰物制作的艺术治疗,可以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加强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与情感,自觉应用与传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粹。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尤其在越来越重视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艺术治疗在我国有广阔发展空间。无论是在艺术治疗形式上,还是在推广应用上,事实证明艺术治疗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治疗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用于对少数发育异常孩子的特殊关怀,也可用于促进普通个体的全面发展及潜能开发。甚至在不同层次学校的课堂教学、日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可融入艺术治疗理念和元素。因此,加强艺术治疗的研究与推广,争取早日在高校中普及并逐步构建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治疗专业培养体系,是我们每个心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初熹.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7).
[2]李欧.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J].世界文化,2007(11).
[3]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4]Natalie Rogers.The 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s as Healing [M].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93.
[5]倪婷,胡冰霜.近十年艺术治疗在中国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3).
[6]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7]贺志燕.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团队精神现状与培养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8]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中国经济网.教育部重磅文件!大学生要增加一门“必选课”[OL].http://www.ce.cn/xwzx/kj/201904/12/t20190412_31844011.shtml.2019.04.12
[10]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