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周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
结果: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 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均P<0.01。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CRP小儿腹泻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3-01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好发,也是目前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小儿腹泻的诊治水平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的研究证实,CRP存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且其含量增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1]。本文对180例腹泻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RP测定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4版的小儿腹泻标准。排除外伤、肿瘤、肌肉病变、心血管疾病、血肌酐(Cr)异常、糖尿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男107例,女73例;年龄3d-3岁,其中≤1岁102例,>1岁78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
1.2.1仪器与设备。采用韩国 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的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由南宁市全迈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1.2.2采样及检测。所有受检者实验前2周内均停用相关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入院后次日清晨/当日清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加入促凝生化管内,分离血清后在20 ℃环境下保存备用或立即行CRP测定(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所有实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判定标准:以CRP>10mg/L为阳性阈值。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西咪替丁15mg/(kg·d)静脉滴注,思密达溶于约50ml温开水中或流质食物中口服(<1岁1次1/3袋,3次/d;1-2岁1次1/2袋,3次/d;2-3岁1次1/2袋,4次/d),首次用量可加倍。持续3-5d,如患儿用药后好转,继续用药2-3d。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检测结果比较。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3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 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其中,感染性腹泻每年以夏季和秋季为发病高峰,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是其夏季发病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是其秋季发病的主要病原。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腹泻症状体征表现不一,且常伴有消化道外合并症,病情易反复,漏诊率较高。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及消化道管理,是降低本病发病率和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2, 3]。
CRP是一种正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在各种感染、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及组织坏死时迅速升高,具有激活补体、增强白细胞吞噬、调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等作用[4, 5]。一般情况下,CRP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微(<10mg/L),当机体遭受感染等时,血清CRP水平在4-6h内迅速升高,并急剧上升,在35-50h内达到高峰,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因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等刺激肝细胞合成CRP,并参与机体反应,血清CRP阳性率升高,高达96%,且CRP水平并不受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贫血、机体免疫功能、治疗药物等的影响,故临床将血清CRP作为一项高度敏感的炎变症指标。
本次研究中,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提示血清CRP在本病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且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血清CRP在感染性腹泻尤其是细菌性腹泻中具有特异性。需要指出的,由于小儿腹泻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应综合其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及粪便性质等多因素做出正确诊断,并根据病期及症状轻重进行严格分期、分型治疗。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梁湖秀.小儿腹泻患者8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 26(10): 1315-1316
[2]罗世永,苏国生,劳炳焕.血清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检测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13): 22-23
[3]潘颖.小儿腹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药实践.2010(2): 121-122
[4]张冬亚,王为红.123例小儿腹泻综合诊疗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 19(6): 33-35
[5]钟翠鸣,潘凤娟,陈业英.联合检测CRP和CD64在诊断小儿腹泻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 111-112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周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
结果: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 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均P<0.01。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CRP小儿腹泻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03-01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好发,也是目前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小儿腹泻的诊治水平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的研究证实,CRP存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且其含量增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1]。本文对180例腹泻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RP测定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腹泻患儿18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4版的小儿腹泻标准。排除外伤、肿瘤、肌肉病变、心血管疾病、血肌酐(Cr)异常、糖尿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男107例,女73例;年龄3d-3岁,其中≤1岁102例,>1岁78例。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3组,每组各60例。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
1.2.1仪器与设备。采用韩国 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的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由南宁市全迈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1.2.2采样及检测。所有受检者实验前2周内均停用相关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入院后次日清晨/当日清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加入促凝生化管内,分离血清后在20 ℃环境下保存备用或立即行CRP测定(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所有实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判定标准:以CRP>10mg/L为阳性阈值。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西咪替丁15mg/(kg·d)静脉滴注,思密达溶于约50ml温开水中或流质食物中口服(<1岁1次1/3袋,3次/d;1-2岁1次1/2袋,3次/d;2-3岁1次1/2袋,4次/d),首次用量可加倍。持续3-5d,如患儿用药后好转,继续用药2-3d。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检测结果比较。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3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 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其中,感染性腹泻每年以夏季和秋季为发病高峰,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是其夏季发病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是其秋季发病的主要病原。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腹泻症状体征表现不一,且常伴有消化道外合并症,病情易反复,漏诊率较高。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及消化道管理,是降低本病发病率和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2, 3]。
CRP是一种正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在各种感染、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及组织坏死时迅速升高,具有激活补体、增强白细胞吞噬、调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等作用[4, 5]。一般情况下,CRP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微(<10mg/L),当机体遭受感染等时,血清CRP水平在4-6h内迅速升高,并急剧上升,在35-50h内达到高峰,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因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等刺激肝细胞合成CRP,并参与机体反应,血清CRP阳性率升高,高达96%,且CRP水平并不受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贫血、机体免疫功能、治疗药物等的影响,故临床将血清CRP作为一项高度敏感的炎变症指标。
本次研究中,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腹泻组血清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提示血清CRP在本病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且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入院时,细菌腹泻组血清CRP阳性率为93.3%,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6.7%)与非感染性腹泻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血清CRP在感染性腹泻尤其是细菌性腹泻中具有特异性。需要指出的,由于小儿腹泻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应综合其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及粪便性质等多因素做出正确诊断,并根据病期及症状轻重进行严格分期、分型治疗。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血清CRP可早期判断小儿腹泻的性质,有利于提高预测疾病细菌感染及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与疗效判断,可作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梁湖秀.小儿腹泻患者8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 26(10): 1315-1316
[2]罗世永,苏国生,劳炳焕.血清心肌酶及同工酶的检测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13): 22-23
[3]潘颖.小儿腹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药实践.2010(2): 121-122
[4]张冬亚,王为红.123例小儿腹泻综合诊疗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 19(6): 33-35
[5]钟翠鸣,潘凤娟,陈业英.联合检测CRP和CD64在诊断小儿腹泻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