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文学的原型意象有两个主要渊源:一为古希腊神话,一为基督教的《圣经》。《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深受《圣经》的影响,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饱尝了人生辛酸苦辣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地狱的烤炙、炼狱的净化、大彻大悟的天国这三方面探讨《圣经》对简.爱的解救作用。
关键词:简.爱 《圣经》 地狱 炼狱 天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3-01
《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时间的尘埃丝毫遮不了这部小说耀眼的光芒。《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彻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或褒或贬,见仁见智。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作者及其创作文本的思想倾向问题。女作家伊丽莎白.里格比认为:“整个说来,《简.爱》是一部突出的反基督教做品。”[1][p171]女评论家戴维.塞西尔则认为:“夏洛蒂.勃朗特不仅仅是个道德家,还是个清教道德家。”[2][P171-172]尽管争论激烈,分歧明显,她们的论断却有共同点,也就是《简.爱》脱离不了与《圣经》的关系。那么是什么引导简.爱战胜了种种的艰难险阻呢?本文试图用原型批评理论从地狱的烤炙、炼狱的净化、大彻大悟的天国这三方面分析《圣经》对简.爱的影响。什么是原型呢?从一般意义来讲,神话具有普遍性。我们在不同的神话中可以找到相似的主题和形象,而且尽管有些民族在时空上相距甚远,但在他们的神话里反复出现的意象却往往具有共同的含义,更确切地说,都趋于引起类似的心理反应和相似的文化作用。我们称这样的主题和形象为原型。简言之,原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弗莱是神话原型批评的权威人物,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与仪式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3][p262-268]弗莱把《圣经》作为文学结构的源头来研究文学,《圣经》不是文学作品,但西方不少文学作品都受它的影响。《简.爱》也不例外。
一、 地狱的烤炙
舅妈家简直就是小简.爱的人间地狱。除了保姆白茜的偶尔关心外,她几乎得不到任何的温暖。舅妈痛恨她,说她是一个任性、阴险、狡诈、贪婪的孩子;约翰.里德姐弟以折磨欺辱她为乐;甚至连仆人阿葆特小姐都习惯用上帝的惩罚、地狱、死亡等恶毒的话辱骂、恐吓她。终于有一次,面对约翰的无辜殴打,她感觉到磕破的头流出温热的鲜血。在剧烈的疼痛中,她的忍耐和恐惧超过了最大限度,转化为不顾一切的反抗力量和勇气。她和约翰厮打起来。因而被舅妈关在舅舅死去的那间阴森恐怖、冰冷凄凉的红屋子里,几乎被吓得神经失常。绝望中她怒斥舅妈,说舅舅正从天堂望下来,注视着她的所做作为。一席话说得舅妈瑟瑟发抖。可以说,小简.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反抗就是借助圣经的语言来完成的。
二、 炼狱的净化
为了摆脱这个令人讨厌的孩子,舅妈把小简.爱送到了伙食恶劣、生活环境糟糕、死亡率极高的劳渥德学校。两个月后,她因为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夸奖,赢得了自尊和自信。此时,她忽略了每日的饥寒交迫,脱口说出圣经中所罗门的话:“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4][p73]她还认识了海伦.彭斯,一个瘦弱安静,总是忍耐自省的女孩子。对于教师的种种刁难,海伦沉默恭敬,毫不反抗。这使小简.爱非常纳闷,试图向海伦灌输反抗思想,但海伦却用圣经上以德报怨的教诲劝导她:“读一读《新约全书》,注意一下基督的言行,把他的话当做你的准绳,把他的行为当你的榜样吧。”[4][p55]海伦坚信上帝永远不会抛弃她,相信死后灵魂会回到上帝身旁,受到上帝的接待,从而在面对死亡时能够非常坦然。正是受海伦仁爱、宽恕思想的影响,成人后的简.爱才能放下对舅妈的深深恨意,在她家破人亡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回去探望,毫不保留地原谅过去的一切。此时,她对宽恕的理解已更为深刻。海伦正是简.爱心中基督之爱和仁慈的化身。
三、 大彻大悟的天国
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主人罗彻斯特的邂逅成了她一生的转折点。但不论是沉浸在爱河,还是被迫出走,哪怕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她都没有忘记上帝。在和罗彻斯特深深相爱、幸福达到顶点之时,她一度自责,说罗彻斯特已像日蚀般将自己和上帝分开,几乎取代上帝,成为自己的偶像。她还搬用圣经原文,说自己是丈夫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4][p101]当婚礼被打断,当得知罗彻斯特已经结婚,而阁楼上的疯女人正是他妻子的时候,简.爱的生命陷入最黑暗的时期。她引用圣经描述自己的处境,说自己就像陷于《出埃及记》中埃及一夜之间家家被杀尽第一胎男婴时的一片哀号。这时候又是基督教给予她力量来忍受与罗彻斯特分手的痛苦,她描述道:“我虚弱地躺着,渴望死去。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还像或者似地搏动着——想起了上帝,这引起我喃喃地祈祷...... ‘别远离我,因为苦难就在眼前,没有人帮助啊。’”[4][p121]在暗自决定出走的晚上,简.爱的心灵在睡梦中又一次接受了神的默示。神假托月中人俯视着她,以远不可及而又清晰可闻的声音说:“我的女儿,逃避诱惑吧!”她也下定了决心,庄严地回答:“母亲,我会逃避的。”[4][p134]这和耶稣接受试探非常相似。福音书记载,耶稣被圣灵引到狂野上,受魔鬼的试探,他一次次地经受住了考验,就有天使来跟随伺候他。
总之,受《圣经》的影响,简.爱身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简.爱经历了地狱(盖茨黑德和罗沃德)的烤炙,炼狱(桑菲尔德和沼泽地)的净化,最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天国这一理想境界(与罗彻斯特结合并诞生了象征新生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2]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3]周忠厚.文艺批评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夏洛特.勃朗特著, 黄源深译.简.爱[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关键词:简.爱 《圣经》 地狱 炼狱 天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3-01
《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时间的尘埃丝毫遮不了这部小说耀眼的光芒。《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彻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或褒或贬,见仁见智。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作者及其创作文本的思想倾向问题。女作家伊丽莎白.里格比认为:“整个说来,《简.爱》是一部突出的反基督教做品。”[1][p171]女评论家戴维.塞西尔则认为:“夏洛蒂.勃朗特不仅仅是个道德家,还是个清教道德家。”[2][P171-172]尽管争论激烈,分歧明显,她们的论断却有共同点,也就是《简.爱》脱离不了与《圣经》的关系。那么是什么引导简.爱战胜了种种的艰难险阻呢?本文试图用原型批评理论从地狱的烤炙、炼狱的净化、大彻大悟的天国这三方面分析《圣经》对简.爱的影响。什么是原型呢?从一般意义来讲,神话具有普遍性。我们在不同的神话中可以找到相似的主题和形象,而且尽管有些民族在时空上相距甚远,但在他们的神话里反复出现的意象却往往具有共同的含义,更确切地说,都趋于引起类似的心理反应和相似的文化作用。我们称这样的主题和形象为原型。简言之,原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弗莱是神话原型批评的权威人物,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与仪式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3][p262-268]弗莱把《圣经》作为文学结构的源头来研究文学,《圣经》不是文学作品,但西方不少文学作品都受它的影响。《简.爱》也不例外。
一、 地狱的烤炙
舅妈家简直就是小简.爱的人间地狱。除了保姆白茜的偶尔关心外,她几乎得不到任何的温暖。舅妈痛恨她,说她是一个任性、阴险、狡诈、贪婪的孩子;约翰.里德姐弟以折磨欺辱她为乐;甚至连仆人阿葆特小姐都习惯用上帝的惩罚、地狱、死亡等恶毒的话辱骂、恐吓她。终于有一次,面对约翰的无辜殴打,她感觉到磕破的头流出温热的鲜血。在剧烈的疼痛中,她的忍耐和恐惧超过了最大限度,转化为不顾一切的反抗力量和勇气。她和约翰厮打起来。因而被舅妈关在舅舅死去的那间阴森恐怖、冰冷凄凉的红屋子里,几乎被吓得神经失常。绝望中她怒斥舅妈,说舅舅正从天堂望下来,注视着她的所做作为。一席话说得舅妈瑟瑟发抖。可以说,小简.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成功反抗就是借助圣经的语言来完成的。
二、 炼狱的净化
为了摆脱这个令人讨厌的孩子,舅妈把小简.爱送到了伙食恶劣、生活环境糟糕、死亡率极高的劳渥德学校。两个月后,她因为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夸奖,赢得了自尊和自信。此时,她忽略了每日的饥寒交迫,脱口说出圣经中所罗门的话:“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4][p73]她还认识了海伦.彭斯,一个瘦弱安静,总是忍耐自省的女孩子。对于教师的种种刁难,海伦沉默恭敬,毫不反抗。这使小简.爱非常纳闷,试图向海伦灌输反抗思想,但海伦却用圣经上以德报怨的教诲劝导她:“读一读《新约全书》,注意一下基督的言行,把他的话当做你的准绳,把他的行为当你的榜样吧。”[4][p55]海伦坚信上帝永远不会抛弃她,相信死后灵魂会回到上帝身旁,受到上帝的接待,从而在面对死亡时能够非常坦然。正是受海伦仁爱、宽恕思想的影响,成人后的简.爱才能放下对舅妈的深深恨意,在她家破人亡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回去探望,毫不保留地原谅过去的一切。此时,她对宽恕的理解已更为深刻。海伦正是简.爱心中基督之爱和仁慈的化身。
三、 大彻大悟的天国
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主人罗彻斯特的邂逅成了她一生的转折点。但不论是沉浸在爱河,还是被迫出走,哪怕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她都没有忘记上帝。在和罗彻斯特深深相爱、幸福达到顶点之时,她一度自责,说罗彻斯特已像日蚀般将自己和上帝分开,几乎取代上帝,成为自己的偶像。她还搬用圣经原文,说自己是丈夫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4][p101]当婚礼被打断,当得知罗彻斯特已经结婚,而阁楼上的疯女人正是他妻子的时候,简.爱的生命陷入最黑暗的时期。她引用圣经描述自己的处境,说自己就像陷于《出埃及记》中埃及一夜之间家家被杀尽第一胎男婴时的一片哀号。这时候又是基督教给予她力量来忍受与罗彻斯特分手的痛苦,她描述道:“我虚弱地躺着,渴望死去。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还像或者似地搏动着——想起了上帝,这引起我喃喃地祈祷...... ‘别远离我,因为苦难就在眼前,没有人帮助啊。’”[4][p121]在暗自决定出走的晚上,简.爱的心灵在睡梦中又一次接受了神的默示。神假托月中人俯视着她,以远不可及而又清晰可闻的声音说:“我的女儿,逃避诱惑吧!”她也下定了决心,庄严地回答:“母亲,我会逃避的。”[4][p134]这和耶稣接受试探非常相似。福音书记载,耶稣被圣灵引到狂野上,受魔鬼的试探,他一次次地经受住了考验,就有天使来跟随伺候他。
总之,受《圣经》的影响,简.爱身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简.爱经历了地狱(盖茨黑德和罗沃德)的烤炙,炼狱(桑菲尔德和沼泽地)的净化,最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天国这一理想境界(与罗彻斯特结合并诞生了象征新生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2]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3]周忠厚.文艺批评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夏洛特.勃朗特著, 黄源深译.简.爱[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