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两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直接从绿水青山走到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逐步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部署。这个系统部署可以分为战略思想和实现途径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指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凝聚到了两个基点上: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重大布局的重要内容;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关系——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辩证法贯通起来。这两个基点缺一不可,当二者合一,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色发展就是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那座桥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
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一个国家走什么发展道路,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过程和国情条件紧密联系的。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旧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凌,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人民强烈向往独立、自主和平等、富裕的生活,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社会主义方向能够满足人民的这种愿望。就是说,当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出于“社会正义”的理由。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了社会正义的历史理由外,还有一个新的原因,那就是我国是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众多。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而这片国土只有一半多一点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这么多人口“挤”在这么有限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二是资源匮乏。满足现代人类生活需要的土地、水源、能源、草原、木材、金属等资源都十分欠缺,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消耗资源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是经济强大。作为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经济门类和最大的制造业产能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中使用了巨量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很多生产活动对生态和环境的消耗与污染已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給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使今后的经济发展遇到极大的资源环境瓶颈。
我国这种“人口多、资源紧、经济强”因素同时存在的特殊国情,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世界上几乎是唯一的,由此就提出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命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集体主义,是为了谋取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了在人与自然关系十分紧张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实现国家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为全社会提供普遍的发展机会,避免出现少数人占有和垄断稀缺自然资源而大多数人陷入发展困境,我们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占有自然资源,并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来带领和组织全体人民,按照满足全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少数人利益的原则,采取公平、合理、可持续、有计划的方式来共同使用自然资源,即坚持国土资源公有制和坚持党的领导,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两山之间必有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也是如此。过去,我们为了追求金山银山,不得不牺牲绿水青山,在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却在生态环境上跌入低谷,出现比较严重的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可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历史上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出现过的挑战,我国也没能幸免。
我们可以用“环境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这个环境退化的特殊阶段。“卡夫丁峡谷”因公元前300多年罗马军队在此战败而成为后来人们比喻灾难、困难和挑战的代名词。马克思曾用“卡夫丁峡谷”来指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或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努力探索人类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两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直接从绿水青山走到金山银山。
这种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把以往人们认为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转变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为化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打开了思想闸门。对于后代人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因为中国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经验,可以成为他们不再重蹈覆辙的思想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过程,是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发展绿色经济和加大环境治理两大内容。
为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对现有经济系统进行绿色化改造,全面提升经济技术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从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获取新的经济利益。
为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需要做三项工作:一是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建立强势环保体系;二是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形成智慧环保体系;三是动员社会公众行动,建立人民环保体系。
可以说,绿色发展就是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那座桥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建成这座桥梁,但骨架已经形成,建设正在路上。
(摘自《中国环境报》,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逐步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部署。这个系统部署可以分为战略思想和实现途径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指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凝聚到了两个基点上: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重大布局的重要内容;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也最难处理的关系——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辩证法贯通起来。这两个基点缺一不可,当二者合一,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色发展就是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那座桥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
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一个国家走什么发展道路,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过程和国情条件紧密联系的。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旧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凌,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人民强烈向往独立、自主和平等、富裕的生活,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社会主义方向能够满足人民的这种愿望。就是说,当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出于“社会正义”的理由。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了社会正义的历史理由外,还有一个新的原因,那就是我国是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众多。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而这片国土只有一半多一点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这么多人口“挤”在这么有限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二是资源匮乏。满足现代人类生活需要的土地、水源、能源、草原、木材、金属等资源都十分欠缺,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消耗资源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是经济强大。作为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经济门类和最大的制造业产能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中使用了巨量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很多生产活动对生态和环境的消耗与污染已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給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使今后的经济发展遇到极大的资源环境瓶颈。
我国这种“人口多、资源紧、经济强”因素同时存在的特殊国情,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世界上几乎是唯一的,由此就提出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命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集体主义,是为了谋取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了在人与自然关系十分紧张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实现国家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为全社会提供普遍的发展机会,避免出现少数人占有和垄断稀缺自然资源而大多数人陷入发展困境,我们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占有自然资源,并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来带领和组织全体人民,按照满足全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少数人利益的原则,采取公平、合理、可持续、有计划的方式来共同使用自然资源,即坚持国土资源公有制和坚持党的领导,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两山之间必有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也是如此。过去,我们为了追求金山银山,不得不牺牲绿水青山,在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却在生态环境上跌入低谷,出现比较严重的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可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历史上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出现过的挑战,我国也没能幸免。
我们可以用“环境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这个环境退化的特殊阶段。“卡夫丁峡谷”因公元前300多年罗马军队在此战败而成为后来人们比喻灾难、困难和挑战的代名词。马克思曾用“卡夫丁峡谷”来指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或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努力探索人类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两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直接从绿水青山走到金山银山。
这种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把以往人们认为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转变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为化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打开了思想闸门。对于后代人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因为中国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经验,可以成为他们不再重蹈覆辙的思想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过程,是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实现形式上表现为发展绿色经济和加大环境治理两大内容。
为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对现有经济系统进行绿色化改造,全面提升经济技术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从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获取新的经济利益。
为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需要做三项工作:一是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建立强势环保体系;二是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形成智慧环保体系;三是动员社会公众行动,建立人民环保体系。
可以说,绿色发展就是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的那座桥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建成这座桥梁,但骨架已经形成,建设正在路上。
(摘自《中国环境报》,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