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是一种结构严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的和声艺术。这种自然纯美具有魅力的艺术,充分发挥了歌曲在群体的协调性。音乐艺术氛围中不断表现出来的那种表现力,在合唱艺术充分表现的同时,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提高了能力,陶冶了高尚情操,培养了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合唱艺术日趋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下面结合自己在合唱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合唱艺术的表现方法。
一、合唱艺术的基础性训练
1.音准是合唱的基础
中小学合唱教学,如果学生不识谱,老师一句一句教,学生一句一句学,就会使一曲优美的合唱曲的整体结构被破坏。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唱、练耳、和声等音乐知识的学习及声音训练,气息控制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歌曲中的和声音程与复调中难唱片段,用不断重复、聆听、模仿的手段来协助学生完成演唱歌曲的全部过程,和声声部音准控制的越准确,声音就越美。
2.加强节奏训练也是合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群体的歌唱,首先要做到整体划一。在合唱曲中,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声部不仅表达了歌曲鲜明的个性,而且对塑造音乐的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唱不整齐,常表现在后半拍、三连音、声部的不同进入和节拍转换点等地方。如《我乘上小马车》中第二乐段,声部的不同进入,合唱队会出现节奏错位现象,因为学生一般不习惯在内心数拍,不习惯聆听其它声部旋律,不明确自己声部与前后声部的关系,这种现象是内心节奏不稳定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合唱时,注重节拍、节奏、速度的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步达到节奏统一。
3.控制音量用弱声练习
有的学生唱歌时认为,谁唱的声音大,谁就唱的好,特别是合唱时最易出现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此错误理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进行积极的、有气息支持的像唱响声那样的状态轻柔的歌唱。通过轻声演唱,达到音量统一,然后再正确的引导学生向头声扩展,使合唱时的艺术效果更完美。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采用模仿妈妈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歌声去演唱。如《摇篮曲》,讲学生知道小宝宝睡觉时,声音不宜过大。所以较好地控制了学生的音量。
4.加强声音的力度变化
进行刚、柔、美的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的歌给人以美感。因此,在训练学生运用弱声唱歌的同时,还要注意唱歌的力度。使歌曲富有活力。所谓力度的变化,都是由气息的控制下完成的。所以训练学生的唱歌力度一定要结合气息的运用,加上选择富有意境的发声曲,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理解太阳出来时的意景,运用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表现太阳渐渐升起的情形,这样训练得效果很好。
另外,严格的咬字、吐字训练是提高合唱表现力,使其更具有美感的重要表现手段。所以教师平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读歌词时平翘舌音要准确,要有感情,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可见意境,演唱时充分地表现歌曲情感。
二、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
从艺术的角度上看,合唱最能够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综合乐感和艺术素质。因为在合唱中,要求演唱者要互相合作,相互补充,配合默契,而且还要演唱准确,运用一切唱歌技巧进行歌唱。因此,首先让学生知道合唱是群体的艺术,大家要互相配合,不能掺杂个别的声音,声部间音量要均衡、协调,音色要有和谐的美。 如: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合唱曲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掌握山歌的特点,人们在山上砍柴时吆喝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这种声音就是通过合唱的技巧处理,形象的表达体现出来的。高声部“哟嗬嗬”的声音强,低声部声音弱,两个声部默契的配合,仿佛我们置身于大山之中,听到那激荡山谷的回声。
三、充分的理解作品,充分的表现作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即唱声要唱情,情感处理的好,是调动学生对音乐进行美感表现的良好时机,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情操的最好途径。
在教授《山谷静悄悄》一歌时,学生在看视频听范唱的过程中,感受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意境。通过画面及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祖国山河的美。这身临其境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激情,表现歌曲的激情马上调动起来。处理歌曲感情时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表现山谷的静,什么力度演唱能表现山谷的动,这样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就會迎刃而解。
总之,合唱的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是通过群体的意识的统一,通过声音的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唱好,而是让学生在表达歌曲情感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愿合唱这朵艺术奇葩,在中学的音乐百花园中越开越艳,他将会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一、合唱艺术的基础性训练
1.音准是合唱的基础
中小学合唱教学,如果学生不识谱,老师一句一句教,学生一句一句学,就会使一曲优美的合唱曲的整体结构被破坏。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唱、练耳、和声等音乐知识的学习及声音训练,气息控制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歌曲中的和声音程与复调中难唱片段,用不断重复、聆听、模仿的手段来协助学生完成演唱歌曲的全部过程,和声声部音准控制的越准确,声音就越美。
2.加强节奏训练也是合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群体的歌唱,首先要做到整体划一。在合唱曲中,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声部不仅表达了歌曲鲜明的个性,而且对塑造音乐的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唱不整齐,常表现在后半拍、三连音、声部的不同进入和节拍转换点等地方。如《我乘上小马车》中第二乐段,声部的不同进入,合唱队会出现节奏错位现象,因为学生一般不习惯在内心数拍,不习惯聆听其它声部旋律,不明确自己声部与前后声部的关系,这种现象是内心节奏不稳定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合唱时,注重节拍、节奏、速度的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步达到节奏统一。
3.控制音量用弱声练习
有的学生唱歌时认为,谁唱的声音大,谁就唱的好,特别是合唱时最易出现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此错误理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进行积极的、有气息支持的像唱响声那样的状态轻柔的歌唱。通过轻声演唱,达到音量统一,然后再正确的引导学生向头声扩展,使合唱时的艺术效果更完美。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采用模仿妈妈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歌声去演唱。如《摇篮曲》,讲学生知道小宝宝睡觉时,声音不宜过大。所以较好地控制了学生的音量。
4.加强声音的力度变化
进行刚、柔、美的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的歌给人以美感。因此,在训练学生运用弱声唱歌的同时,还要注意唱歌的力度。使歌曲富有活力。所谓力度的变化,都是由气息的控制下完成的。所以训练学生的唱歌力度一定要结合气息的运用,加上选择富有意境的发声曲,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理解太阳出来时的意景,运用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表现太阳渐渐升起的情形,这样训练得效果很好。
另外,严格的咬字、吐字训练是提高合唱表现力,使其更具有美感的重要表现手段。所以教师平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读歌词时平翘舌音要准确,要有感情,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可见意境,演唱时充分地表现歌曲情感。
二、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
从艺术的角度上看,合唱最能够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综合乐感和艺术素质。因为在合唱中,要求演唱者要互相合作,相互补充,配合默契,而且还要演唱准确,运用一切唱歌技巧进行歌唱。因此,首先让学生知道合唱是群体的艺术,大家要互相配合,不能掺杂个别的声音,声部间音量要均衡、协调,音色要有和谐的美。 如: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合唱曲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掌握山歌的特点,人们在山上砍柴时吆喝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这种声音就是通过合唱的技巧处理,形象的表达体现出来的。高声部“哟嗬嗬”的声音强,低声部声音弱,两个声部默契的配合,仿佛我们置身于大山之中,听到那激荡山谷的回声。
三、充分的理解作品,充分的表现作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即唱声要唱情,情感处理的好,是调动学生对音乐进行美感表现的良好时机,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情操的最好途径。
在教授《山谷静悄悄》一歌时,学生在看视频听范唱的过程中,感受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意境。通过画面及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祖国山河的美。这身临其境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激情,表现歌曲的激情马上调动起来。处理歌曲感情时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表现山谷的静,什么力度演唱能表现山谷的动,这样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就會迎刃而解。
总之,合唱的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是通过群体的意识的统一,通过声音的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唱好,而是让学生在表达歌曲情感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愿合唱这朵艺术奇葩,在中学的音乐百花园中越开越艳,他将会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