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落实教学的质和效从矛盾到和谐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现在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教学任务重于以往——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共赢,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91-01
  课改前,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导理论,教学任务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我们既要完成理论传授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至少也要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教学任务要繁于以往。
  本来,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是一对矛盾体。而现在教学任务更重的情况下,既要保质又要提效,达到质与效的和谐统一(即,有效性),难度会更大一些。下面,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谈一些落实有效性的想法。
  一、重视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前准备工作叫备课,现在我们强调是课前教学设计。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其实是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架构,对教学进行重新组装。原先,备课只需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怎样把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经过几次备课和实践之后,我们就可以套用经验和固有方法。而现在不同,因为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念,还要同时进行素养建设。需要在课前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比如,某节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这种方法还要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某个(或多个)素养的目标。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形式或方法一定是要多效的;再比如,培养学生素养就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法,就需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他们更多体验、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堂学习过程就有一些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态下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多进行一些可能的假设,甚至随时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强调要设计教学,而不是准备教学的原因。
  二、把课堂给学生
  很多教师舍不得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因为有太多的不可控会出现。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意外,耽误了教学的进程,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即便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还是在固守着原来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和内容以及形式都要按着教师预先设想好的节奏去推进,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因为素养的培养不能以理论讲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素养是学生内在的东西,必须要经过他们自己的思维、体验才能生成。学生没有得到这些独立学习的机会,素养的建设就不能完成,所谓的有效性也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谈。所以,要想落实当下的教学任务,我们不仅不应该去控制课堂,而是应更进一步打开课堂空间,把主体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比如我们教“我是独特的”这一课,不应该是指着某个学生说“你有什么特点”,而是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自己的特点,如“我喜欢读书”“我长得个子高”……虽然看似耽误了时间,但其实学生在内心形成了自我认同,而且还训练了他们内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所不能实现的。
  三、注重指向实践
  教学的有效性会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下,我们能把思想理念正确传导给学生,让他们记住并能在考试时正确答题就算是有效的;而现在,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之外,还要他们具有相应的发展性素养才算是有效的教学。这其中,就有一个特别需要注重的素养——实践力。
  新的教育观特别强调了学生能够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即学以致用。这是一种现代人才观下所必要的素养。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能够将思想品德理念落实到行为上、将学到的分析問题方法服务于生活,就不是灌输式教学能够达到的了。要有效地落实对学生这个素养的培养,可以关注两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教学,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经验和情感去捕捉我们所要传导的精神理念,从而内化并回馈于生活。比如教“我很诚实”这一节时,我没有讲课本中的案例,而是举了一个学生的真实事件,“小明(本班学生)上次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把教室窗玻璃打破了。他没有溜之大吉,而是主动去向老师汇报情况”。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事,马上就产生了真切的效仿意愿。
  第二个策略是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来促使他们正确思想理念的自我生成,并以实践来强化实践意识。比如教“家是温暖的地方”这一课,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捶捶腿、给他们唱个歌、陪他们聊会儿天——这种实践活动,既是教学,又是实践,其有效性显然比在课堂上讲理论要来得实在。
  综上所述,所谓的教学有效性,是指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和谐统一。在当下素养教育的目标下,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多花些心思,需要转换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践。这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安子琴.德法融合助力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8(1):5-7.
其他文献
摘 要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学科魅力,帮助学生拥有思想,帮助学生解读生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中政治的学科优势,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需求人才有极大的帮助。作为高中政治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和学生一起面对高考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
摘 要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重视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力,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基础素质薄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够完善,探究能力不强等问题。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对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素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尚旭提出了关于改进“出国审批”制度的提案。  “像我们搞科研的,经常要出国交流,可现在实在是太被动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王尚旭在为我们解读这一提案时,显得感触颇深,“之前的政协会议上也有人提这个事,所以我想今年还是以书面形式给相关人员提出来,供他们考虑。”  出国前审批手续过于繁琐  “咱们国家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多,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智力和动脑的学科,要想小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就会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  关键词 展现;抽象;判断;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摘 要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做一名“四有好老师”,这四有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倍增。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他们教授的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成长阶段,稍有不注意就会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伤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本文简单讲述当今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调节现状,并深入探究提出一系列促进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摘 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心理特征来设定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小学数学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是新课标推进下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核心素养;地理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