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这些传统工艺美术正逐步淡出市场,如何使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得以蜕变,使其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急需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途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82-01
以东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千角灯为例,这是传统彩扎中最大型的纸扎花灯,因其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被誉为 “中华第一灯”。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项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而又不能使其产业化的项目,谁还愿意拜师学艺并传承下去呢?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千角灯为例)千角灯得名,来源于东莞的本地方言,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过去,千角灯一直放在赵家祠堂中,只要赵家有人生了孩子,就会把灯拿出来点上。添人称添个灯,而“添个”与“添角”发音相同,其意义是取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相传千角灯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宋英宗生父濮王允让之后。因此,只有东莞赵氏宗祠才有资格悬挂,作为本家族添男丁开灯仪式之用。千角灯所挂的24条灯带是宋代皇族遗物,一向由皇裔赵家珍藏。据《赵氏族谱》记载,千角灯是东莞赵氏家人制作的,每十年制作一盏新灯,制好后于正月悬挂于莞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十年后其灯破旧,再重新制作。所制作的灯,一定有一千个角,每个角点燃一盏灯。千角灯原用油灯盏,后用煤油灯,每次熄灯、加油都是专人负责。每年春节,人们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莞城一大风俗。民国丁丑年(1937)东莞诗人杨鹤宾《东莞竹枝词》载曰:“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
二、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的三大矛盾。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是指历史上产生并以活态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智慧、审美情趣与最高工艺水平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传统绘画的绘制与制作(含装裱)技艺、传统书法艺术、传统织造工艺、传统印染工艺、传统雕刻工艺、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等等。这类遗产尽管有实用的价值,但它更强调制成品的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因而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经济发展、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等三大矛盾。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经济价值。在当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传统工艺美术品遭到大工业生产的冲击,其经济价值必然受到影响。只有解决了艺术和工业的联合发展问题,只有形成艺术创作加市场拓展的一种共同的动力,才能使工艺美术产业作为一个优势集群。工艺美术产业要走一条两头很强—研发创新能力很强、市场营销能力很强—的路子,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向市场要效益,获取更大的利润,以盈利来发展自己的艺术,再用艺术武装自己的产业,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工艺美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更新。一件好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关键在于其制作工艺技术,所谓技不外传,这也是工艺美术能代代相传的核心。如千角灯是由千盏油灯组成,在当今的电气化生活中并不实用,如果通过技术的更新,融入电灯的效果会更为实用。但新的技术会否打破传统技艺的核心,这正是一些老艺人担心的问题,且因此固步自封。笔者认为,必须有适当的技术更新,才能长保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否则再好的传统工艺品都会遭到市场淘汰,直到社会遗忘。
(三)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变迁。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的,如千角灯是开灯时高挂在祠堂里寓意人丁兴旺,而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在祠堂里为孩子点灯,甚至做开灯仪式的人都越来越少,更不必说用如此巨大的千角灯了。笔者当千角灯只能成为陈列品来展示时,必须发掘其新的文化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暨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赋予新的文化价值。
傳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蜕变。传统工艺美术要重新焕发新机,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无论如何社会化大生产,前提必须还是保留传统的文化精髓,决不能因此改变了传统的韵味,这就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蜕变。
(一)整合人才,创新工艺。要帮助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产业化转变,首先要整合人才,创新工艺发展。以千角灯为例,笔者认为可整合东莞莞城一带花灯制作的艺人,以千角灯为原型,按比例缩小,创作方便群众使用的百角灯(灯体缩小和灯柱减少后,灯盏的数量必定减少,但仍需保留上百盏以上以突出百子千孙的寓意)。千角灯因体积巨大,需多人合力制作,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而传统花灯制作技艺也与千角灯同根同源,整合这些制作千角灯和花灯的老艺人共同创作,有利于形成产业线。同时应借助灯饰生产商的力量,引入灯泡和电源,便于群众使用。
(二)配合市场,提升内涵。任何传统工艺美术品即使有了固定的生产线制作,仍需要符合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的话,那不管是千角灯还是百角灯依然是陈列品,只是可以小批量生产罢了,并不能完成产业转变。因此对千角灯的用途不能仅仅定位于开灯所用,要发掘其审美功能。千角灯之美不仅体现的灯体大灯盏多的壮观美,悉心刻画、刺绣的灯体和灯带才能体现其艺术之美,想必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应该比俗气的水晶灯更适合装饰大堂吧,尤其是在各种文化会所、艺术场馆等。
以上是笔者就千角灯这一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实现文化蜕变的几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传统工艺美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始终处在“流变”之中,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风格。现代的“推陈出新”是不是能够使它重新与时代潮流相汇合?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或者以既定的样式显示历史的深远,或者使技艺和风格分离,经过与现代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融入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中,从而获得文化蜕变。
关键词: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途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82-01
以东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千角灯为例,这是传统彩扎中最大型的纸扎花灯,因其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被誉为 “中华第一灯”。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项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而又不能使其产业化的项目,谁还愿意拜师学艺并传承下去呢?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千角灯为例)千角灯得名,来源于东莞的本地方言,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过去,千角灯一直放在赵家祠堂中,只要赵家有人生了孩子,就会把灯拿出来点上。添人称添个灯,而“添个”与“添角”发音相同,其意义是取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相传千角灯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宋英宗生父濮王允让之后。因此,只有东莞赵氏宗祠才有资格悬挂,作为本家族添男丁开灯仪式之用。千角灯所挂的24条灯带是宋代皇族遗物,一向由皇裔赵家珍藏。据《赵氏族谱》记载,千角灯是东莞赵氏家人制作的,每十年制作一盏新灯,制好后于正月悬挂于莞城赵氏宗祠内,供人瞻观。十年后其灯破旧,再重新制作。所制作的灯,一定有一千个角,每个角点燃一盏灯。千角灯原用油灯盏,后用煤油灯,每次熄灯、加油都是专人负责。每年春节,人们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莞城一大风俗。民国丁丑年(1937)东莞诗人杨鹤宾《东莞竹枝词》载曰:“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
二、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的三大矛盾。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是指历史上产生并以活态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智慧、审美情趣与最高工艺水平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传统绘画的绘制与制作(含装裱)技艺、传统书法艺术、传统织造工艺、传统印染工艺、传统雕刻工艺、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等等。这类遗产尽管有实用的价值,但它更强调制成品的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因而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经济发展、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等三大矛盾。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经济价值。在当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传统工艺美术品遭到大工业生产的冲击,其经济价值必然受到影响。只有解决了艺术和工业的联合发展问题,只有形成艺术创作加市场拓展的一种共同的动力,才能使工艺美术产业作为一个优势集群。工艺美术产业要走一条两头很强—研发创新能力很强、市场营销能力很强—的路子,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向市场要效益,获取更大的利润,以盈利来发展自己的艺术,再用艺术武装自己的产业,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工艺美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更新。一件好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关键在于其制作工艺技术,所谓技不外传,这也是工艺美术能代代相传的核心。如千角灯是由千盏油灯组成,在当今的电气化生活中并不实用,如果通过技术的更新,融入电灯的效果会更为实用。但新的技术会否打破传统技艺的核心,这正是一些老艺人担心的问题,且因此固步自封。笔者认为,必须有适当的技术更新,才能长保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否则再好的传统工艺品都会遭到市场淘汰,直到社会遗忘。
(三)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变迁。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的,如千角灯是开灯时高挂在祠堂里寓意人丁兴旺,而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在祠堂里为孩子点灯,甚至做开灯仪式的人都越来越少,更不必说用如此巨大的千角灯了。笔者当千角灯只能成为陈列品来展示时,必须发掘其新的文化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暨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赋予新的文化价值。
傳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蜕变。传统工艺美术要重新焕发新机,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无论如何社会化大生产,前提必须还是保留传统的文化精髓,决不能因此改变了传统的韵味,这就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蜕变。
(一)整合人才,创新工艺。要帮助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产业化转变,首先要整合人才,创新工艺发展。以千角灯为例,笔者认为可整合东莞莞城一带花灯制作的艺人,以千角灯为原型,按比例缩小,创作方便群众使用的百角灯(灯体缩小和灯柱减少后,灯盏的数量必定减少,但仍需保留上百盏以上以突出百子千孙的寓意)。千角灯因体积巨大,需多人合力制作,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而传统花灯制作技艺也与千角灯同根同源,整合这些制作千角灯和花灯的老艺人共同创作,有利于形成产业线。同时应借助灯饰生产商的力量,引入灯泡和电源,便于群众使用。
(二)配合市场,提升内涵。任何传统工艺美术品即使有了固定的生产线制作,仍需要符合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的话,那不管是千角灯还是百角灯依然是陈列品,只是可以小批量生产罢了,并不能完成产业转变。因此对千角灯的用途不能仅仅定位于开灯所用,要发掘其审美功能。千角灯之美不仅体现的灯体大灯盏多的壮观美,悉心刻画、刺绣的灯体和灯带才能体现其艺术之美,想必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应该比俗气的水晶灯更适合装饰大堂吧,尤其是在各种文化会所、艺术场馆等。
以上是笔者就千角灯这一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实现文化蜕变的几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传统工艺美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始终处在“流变”之中,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风格。现代的“推陈出新”是不是能够使它重新与时代潮流相汇合?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或者以既定的样式显示历史的深远,或者使技艺和风格分离,经过与现代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融入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中,从而获得文化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