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p-Tau)(ser202位点)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导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血糖波动组(DF组),人为诱导血糖波动;糖尿病血糖持续组(DC组)。NC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8周末,测各组大鼠体重、血糖、HbA1C、胰岛素,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p-Tau(ser202)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图像分析法检测海马p-Tau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海马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mRNA相对表达。

结果

(1)血糖情况:DC组和DF组大鼠血糖波动大于NC组,2组每日血糖平均水平、每日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C组相比,DF组SDBG、LAGE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含量、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NC组比,DC组与DF组大鼠海马p-Tau含量升高(均P<0.05),大鼠海马GSK-3β mRNA水平升高(均P<0.05);与DC组比,DF组大鼠海马p-Tau含量升高(P<0.05),大鼠海马GSK-3β mRNA水平升高(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1天2次定时给予葡萄糖腹腔注射并错时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能成功构建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血糖波动使糖尿病大鼠海马p-Tau水平显著增加,机制可能是上调GSK-3β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在重点实验室间开展γ能谱测量分析比对活动,改进水样品的γ能谱分析技术。方法参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水样品中γ能谱测量分析比对。样品中238U、 226Ra、208Tl、228Ac、40K、241Am、137Cs、60Co被检出。为分析比对结果,2015年又采用新制备的水标准源重新进行了效率刻度,并且采用了1台新购进的γ能谱仪(BE5030)重新测量了比对样品。结果比对样品3次测量结果与
目的探讨Varian加速器不同射野形成方式对射野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系统(TPS)数据建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准直器(JAW)、多叶光栅(MLC)和准直器跟随多叶光栅(JAW+MLC)3种射野的形成方式下,分别测量百分深度剂量(PDD)、射野离轴量(OAR)及射野总散射因子(Scp),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种射野形成方式对中心轴的百分深度剂量影响很小;在加速器的左右方向和枪靶方向
目的假定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每月以20%速度退缩时,研究等间距与周边密集、中间稀疏2种布源方式对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4 cm×5 cm的圆柱形肿瘤,根据布源方式不同分为等间距组和周边密集、中间稀疏组,以处方剂量125 Gy载入放射性活度1.85×107Bq 125I粒子行术前计划。假设125I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高不变,直径每月以20%的速度缩小,粒子随肿瘤均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及质子重离子装置测量组织等效模体CT值与其对应的相对阻止本领转换曲线。方法CT值与粒子阻止本领转换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利用12个组织等效模体材料,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其对应CT值,再利用质子重离子射线装置的质子、碳离子束流测量这些模体的相对阻止本领,从而获得CT值与质子、碳离子相对阻止本领转换曲线。结果除肺等效模体以外,其他组织等效模体利用质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鳞癌左胸路径根治性术后局部复发的规律,为术后放射治疗的靶区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52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纵隔、吻合口、腹腔及原瘤床各区域复发的情况。结果术后局部复发时间为1~106个月,中位时间14.6个月。术后复发率最高的区域为纵隔79.7%,其次为锁骨上29.1%、吻合口7.4%、腹腔4.1%和原瘤床0
目的利用水固化头枕对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患者下颈部固定进行改良,观察其对锁骨上野(supraclavicular field,SCF)摆位误差及临床靶区(CTV)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在原有乳腺托架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水固化垫,将其固定于圆形头枕上并保证填充颈部与托架间的间隙,同时支撑头部偏转。再利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于第1、10
期刊
比较不同腰围测量方法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测定的腹内脂肪面积的关系,探讨最能反映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对207名20~60岁受试对象,分别采用经脐水平(WC1)和腋中线肋弓下缘与髂棘连线中点水平(WC2)测量腰围,与MRI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进行比较。男性腹内脂肪面积高于女性[(132.17±59.49对70.56±35.33)cm2,P<0.01];相关分析显示WC1、WC2均与
目的对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Ⅰ)患儿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质谱检测技术对GA-Ⅰ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4月确诊的62例患儿临床资料,另设6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串联质谱检测血游离肉碱(C0)、戊二酰肉碱(C5DC)、辛酰肉碱(C8)水平及C5DC/C8值,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目的总结新近发现的NR5A1基因突变所致46,XX卵睾性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加深专科医生对NR5A1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疾病谱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由NR5A1基因杂合突变所致46,XX卵睾性发育障碍病例,并复习2016年7月以来国外报道的11例类似病例。结果社会性别为女性的5.6岁患儿,因发现阴蒂肥大5年余就诊。患儿性腺分别位于右侧腹腔内和左侧腹股沟区,组织学均为卵睾。经探查,患儿阴道呈盲端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