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可以放3(盘);(2)每盘放9个,可以放1(盘);(3)每盘放2个,可以放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可以放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的提问,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回答,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均举手,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剩下少数几位优生。课后调查了解,似乎人人都会的基础知识却有大部分的学生一知半解。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展示交流,总是那几名优生在尽情表演,中等生和后进生只是课堂的陪衬,自始至终坐着冷板凳。如此的交流成全了少数优生,忽略了更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吗?
为避免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科学分组,低年级可采取同桌合作,中、高年级采取4人小组,由好、中、差学生组成,兼顾学习习惯、能力、爱好等因素。
(2)分工明确,要选拔一个能力强的小组长,合作时由组长对其他组员做细致的分工,保证人人参与。
(3)培养习惯,必须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进行,做到活而不乱,交流时要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还要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操作活动,使学生开启思维火花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实践与思维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摆一摆、想一想”,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好玩的心理,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数学知识。怎样引导学生玩出数学道理呢?我是这么做的:
1. 初次摆——交代做法。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主,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活动。
2. 再次摆——熟悉方法。用3颗棋子摆数,各小组独立摆、记录后交流讨论。思考:怎样摆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从而优化摆法,初步形成有序地思考方式。
3. 三次摆——探究规律。学生独立用2颗、4颗棋子摆并写数,后组内交流,并反馈于黑板。思考:仔细观察棋子颗数与摆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 模仿写——试用规律。从摆到不摆,由形象到抽象,提升思维水平。
5. 直接说——熟用规律。
6. 百数表——验证规律。
这样安排,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在经历有趣的摆棋子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我觉得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可以放3(盘);(2)每盘放9个,可以放1(盘);(3)每盘放2个,可以放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可以放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的提问,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回答,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均举手,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剩下少数几位优生。课后调查了解,似乎人人都会的基础知识却有大部分的学生一知半解。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展示交流,总是那几名优生在尽情表演,中等生和后进生只是课堂的陪衬,自始至终坐着冷板凳。如此的交流成全了少数优生,忽略了更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吗?
为避免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科学分组,低年级可采取同桌合作,中、高年级采取4人小组,由好、中、差学生组成,兼顾学习习惯、能力、爱好等因素。
(2)分工明确,要选拔一个能力强的小组长,合作时由组长对其他组员做细致的分工,保证人人参与。
(3)培养习惯,必须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进行,做到活而不乱,交流时要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还要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操作活动,使学生开启思维火花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实践与思维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摆一摆、想一想”,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好玩的心理,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数学知识。怎样引导学生玩出数学道理呢?我是这么做的:
1. 初次摆——交代做法。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主,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活动。
2. 再次摆——熟悉方法。用3颗棋子摆数,各小组独立摆、记录后交流讨论。思考:怎样摆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从而优化摆法,初步形成有序地思考方式。
3. 三次摆——探究规律。学生独立用2颗、4颗棋子摆并写数,后组内交流,并反馈于黑板。思考:仔细观察棋子颗数与摆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 模仿写——试用规律。从摆到不摆,由形象到抽象,提升思维水平。
5. 直接说——熟用规律。
6. 百数表——验证规律。
这样安排,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在经历有趣的摆棋子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我觉得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