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小学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小学生正处在人的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的力量也是单薄的,必须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落后,家长对家校合作教育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忽视家校的作用,致使学校、家庭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和谐、统一进行。家庭与学校之间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制约着部分农村小学生快速、健康的发展。为了提高写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农村小学家校之间的合作教育,特别是教学方面的合作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仍旧十分重要。
一、农村家校合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家长学校作为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更多的学校和班级更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一体化,对教学方面的合作还停留在较低层面,基本是个自为战,学校的教学是学校的,家长在家的“教学”同样存在,很少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
二、家校教育合作成效不明显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认清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是总结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学生家长这第一任教师的存在,忽视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忽略了他们在家庭中为学生家长这一事实。在家长会上,教师往往只注重给家长汇报学会僧在校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的额学生,说说个别生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或教师会点名批评学生的缺点,引起家长与学生的反感。同时,部分教师缺少与学生家长平等的交流,没能发现家长在教育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渴求科学方法的心情,也就不能对家长的教育教学进行恰当地指导,失去了家长学校应有的作用。
(二)家长方面
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影响着家庭教育观,制约着“家校合作”
1、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乏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甚至全部推给学校。其次,农闲时打麻将的现象较为普遍,给子女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尹邓安研究得出的“U”型理论,上面左边一部分代表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右边则是文盲家长,“U”的底部表示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结果表明,高学历、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家长更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前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明白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后者因为缺乏知识而十分尊重知识,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最不易与孩子交流,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结果就会产生分歧。而农村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属于“U”型的底部,这些家长普遍对孩子施教方法简单、粗暴,命令式多于商量的口气,加上学校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滞后,容易产生家校矛盾、师生矛盾。
2、家长期望值或过高或过低,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家长大部分有过因文化水平低而择业难的经历,或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维持基本生活,他们不愿意也绝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于是,他们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抱负都加给了孩子们。然而还有一部分家长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缺少上进心,怕学生在学校受苦、受累,在教育教学上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支持学校的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对学生没有太大期望。
前者容易出现在教师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自己对学生提前进行施教,容易产生更学生上课习惯不好及教学方法不一致的现象,或在教师已布置作业的基础上再强加作业,是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后者则过分溺爱孩子,只管吃好、穿好、玩好,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使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3、家庭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但农村家庭比较普遍才用物质作为激励的方式,或用打骂、剥夺孩子休息的时间作为惩罚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有的家长没有耐心,不讲究方法,多为将结果直接交给学生,失去了给学生创造的动脑机会,有的家长甚至为了自己的孩子早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亲自帮学生写作业。
4、过分依赖学校,没有认清第一任教师的地位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只要给孩子提供衣食就行了,教育教学方面完全依靠学校。还有的家长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只是一味地感叹自己的孩子没遇上好的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三、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和补充学校教育。
(一)召开家长会,说明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求家校教育教学的统一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介绍学校、班级的工作情况和提出新要求,以及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另外还应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在学校、家庭之间所起的作用等。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子女以及与子女交流的方法,为家长设定教学底线,要求家长不提前进行教学,不帮助学生写作业;可以让家长解答疑难、指导读书、树立榜样,帮助听写,检查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
在召开家长会时,可举办学生作业展览、学生综合评价对比或汇报演出,使家长们能更具体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发展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家庭、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
(二)互相访问,加大交流的机会,为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条件
学校对家庭教育教学的指导一般采用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的互访方式。教师应定期不定期的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去访问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及优缺点,并指出他的努力方向。切忌把家访变成“告状”,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利用家长去惩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并叮嘱家长不要采用不正确的方法任意的打骂孩子,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关心自己的。这样才能乐于接受教育。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端正的家长,教师有责任宣传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共同研究改进方法。
(三)书面联系,弥补联系不便
书面联系可采用“家校联系卡”。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品德、纪律等情况如实填写,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阅读后写出建议或意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也可把孩子在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劳动甚至生活状况等情况做出评价,如实填写到联系卡中给班主任。这样有利于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相互配合,更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与学校必须有机结合,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重任。家校结合的关键不仅在于双方能否经常聚在一起,还在于他们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能否保持一致。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致行动,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并各自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创建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农村家校合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家长学校作为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更多的学校和班级更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一体化,对教学方面的合作还停留在较低层面,基本是个自为战,学校的教学是学校的,家长在家的“教学”同样存在,很少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
二、家校教育合作成效不明显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认清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是总结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学生家长这第一任教师的存在,忽视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忽略了他们在家庭中为学生家长这一事实。在家长会上,教师往往只注重给家长汇报学会僧在校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的额学生,说说个别生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或教师会点名批评学生的缺点,引起家长与学生的反感。同时,部分教师缺少与学生家长平等的交流,没能发现家长在教育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渴求科学方法的心情,也就不能对家长的教育教学进行恰当地指导,失去了家长学校应有的作用。
(二)家长方面
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影响着家庭教育观,制约着“家校合作”
1、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乏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甚至全部推给学校。其次,农闲时打麻将的现象较为普遍,给子女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尹邓安研究得出的“U”型理论,上面左边一部分代表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右边则是文盲家长,“U”的底部表示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结果表明,高学历、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家长更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前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明白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后者因为缺乏知识而十分尊重知识,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最不易与孩子交流,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结果就会产生分歧。而农村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属于“U”型的底部,这些家长普遍对孩子施教方法简单、粗暴,命令式多于商量的口气,加上学校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滞后,容易产生家校矛盾、师生矛盾。
2、家长期望值或过高或过低,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家长大部分有过因文化水平低而择业难的经历,或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维持基本生活,他们不愿意也绝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于是,他们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抱负都加给了孩子们。然而还有一部分家长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缺少上进心,怕学生在学校受苦、受累,在教育教学上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支持学校的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对学生没有太大期望。
前者容易出现在教师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自己对学生提前进行施教,容易产生更学生上课习惯不好及教学方法不一致的现象,或在教师已布置作业的基础上再强加作业,是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后者则过分溺爱孩子,只管吃好、穿好、玩好,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使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3、家庭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但农村家庭比较普遍才用物质作为激励的方式,或用打骂、剥夺孩子休息的时间作为惩罚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有的家长没有耐心,不讲究方法,多为将结果直接交给学生,失去了给学生创造的动脑机会,有的家长甚至为了自己的孩子早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亲自帮学生写作业。
4、过分依赖学校,没有认清第一任教师的地位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只要给孩子提供衣食就行了,教育教学方面完全依靠学校。还有的家长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只是一味地感叹自己的孩子没遇上好的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三、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和补充学校教育。
(一)召开家长会,说明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求家校教育教学的统一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介绍学校、班级的工作情况和提出新要求,以及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另外还应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在学校、家庭之间所起的作用等。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教育子女以及与子女交流的方法,为家长设定教学底线,要求家长不提前进行教学,不帮助学生写作业;可以让家长解答疑难、指导读书、树立榜样,帮助听写,检查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
在召开家长会时,可举办学生作业展览、学生综合评价对比或汇报演出,使家长们能更具体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发展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家庭、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
(二)互相访问,加大交流的机会,为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条件
学校对家庭教育教学的指导一般采用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的互访方式。教师应定期不定期的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去访问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及优缺点,并指出他的努力方向。切忌把家访变成“告状”,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利用家长去惩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并叮嘱家长不要采用不正确的方法任意的打骂孩子,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关心自己的。这样才能乐于接受教育。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端正的家长,教师有责任宣传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共同研究改进方法。
(三)书面联系,弥补联系不便
书面联系可采用“家校联系卡”。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品德、纪律等情况如实填写,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阅读后写出建议或意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也可把孩子在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劳动甚至生活状况等情况做出评价,如实填写到联系卡中给班主任。这样有利于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相互配合,更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与学校必须有机结合,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重任。家校结合的关键不仅在于双方能否经常聚在一起,还在于他们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能否保持一致。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致行动,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并各自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创建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