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于6月7日举办专题研讨会,用企业文化的视角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反思。发言者有:
什么是事件的根源?
孙兵: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续跳楼事件,从表面上看,是这些员工心理失衡所致,其实质是企业的管理理念出了问题。富士康是一个很有实力和影响的企业,但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存在很大缺陷。从创始到现在,富士康基本上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在台湾经营时,富士康的这种管理还辅之以较浓的人性关爱的色彩,但到了大陆以后,这种色彩被淡化了许多,而严厉、冷漠甚至严酷的色彩明显增强。富士康在大陆获得人力成本优势、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反而削弱了社会责任意识,这必然导致它陷入这次严重的危机。
富士康的神经是迟钝的,在“第11跳”的时候,郭台铭依然在说:这件事情我们要认真对待,但是我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类似事情。这说明,他的检讨还没有深入到管理文化的层面。富士康事件的根源就在于对“人”的忽略,它最关注的不是“人”,而是成本、利润,所以当一个又一个员工跳楼时,它的反应慢得令人吃惊。
高春香:富士康事件的教训十分深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不能只重视利润,更要重视人,如果把员工视为会说话的机器,对他们没有人性化的关照和管理,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酿出惨案。
易春丽:富士康迟迟没有把员工跳楼看成是对企业敲响的警钟,更没有主动从文化管理、经营理念上去寻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媒体在有意指责它,于是就采取了消极防御的做法,结果防不胜防,跳楼事件连续发生。至今,富士康对这一严重事件的认识也不能说到位了。
谁是利润的创造者?
孙兵: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富士康显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国外有一个统计说明,最挣钱的企业对员工都特别关注,让员工得到全面发展。但富士康没有这样做。员工跳楼事件对于富士康是个沉痛的教训,如果要反思自省的话,只能从这方面着手,尤其要弄明白是谁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富士康认为是环境创造了价值,是低廉的成本创造了价值,而没有认识到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员工,企业若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依靠员工。跳楼事件发生后,富士康的老总竟然怀疑是风水出了问题,还请了一个台湾著名的大师去做法,要去掉这种晦气。由此可见,富士康的管理理念确实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付立红: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向尊重人的方向发展,但是,也确有不少企业还未觉醒,对员工价值、员工权利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初的水平,因此造成了劳资关系紧张,并经常引发一些恶性事件,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和关注。
员工决不是会说话的机器!
高春香:我们金隅集团的老总曾经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不是几百亿的资产,而是人,人的全面发展是集团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金隅集团积极构建“家”文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彼此之间都要团结和睦、情同手足。金隅集团在确定了企业发展愿景之后,非常重视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体现每个成员的价值。1992年金隅集团成立时,董事长就明确提出,要上下同欲,共谋发展,共享成果;要让金隅员工成为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要让他们活得理直气壮。他还具体地说,逢年过节回家看岳母、看婆婆,我们的员工要拿得出钱,要被人看得起。现任董事长也很重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以三个翻番带动一个翻番”,就是要在企业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翻番的基础上,实现员工收入翻番。这个愿景进一步振奋了员工的精神,大家参与企业改革建设的热情更高了,创新发展的干劲更足了。现在,员工们普遍觉得,做为金隅人,有荣誉感,有归属感,更有责任感。
金隅集团曾经收购了两个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员工最初担心自己的工作保不住了,心里觉得灰溜溜的。为了解除他们的顾虑,集团领导公开承诺:进了金隅门,就是金隅人,绝不让一个员工下岗;原金隅集团员工享受什么福利待遇,新并入的员工一点也不少;凡是觉得工作安排不合适的,就在培训合格后重新安排工作,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样,新井人的员工很快就有了归属感,有了主人翁意识,很快就融进了金隅这个大家庭,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我举我们集团的例子意在说明,企业兴衰的关键是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同,对员工成长的真诚关爱。做不到这一点,企业迟早要出大问题。我认为,真诚对待员工,把员工看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全方位地关怀体贴员工,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家的和谐,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这是当代企业必须确立的理念。只有确立了这个理念,我们的员工才不会变成会说话的机器,我们的企业才不会变成“血汗工厂”。
老总,请平视你的员工
付立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说现在的农民工吧,不少1人有手机、会上网,他们很务实,也非常注重自己的价值,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方式都与父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富士康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意识到了也没有真正关注,没有认真研究,更没有积极地适应这个变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如果不能与日俱进,一味地抱着旧观念旧做法不放,不出问题才怪呢!
生存、安全、社交、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当代员工的共同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保障,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就会降低,各种消极情绪就会滋生,就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据说,富士康特意不让员工和自己老乡住在一起,为的是好管理。结果一些员工就产生了孤独感、无助感,心中郁闷找不到亲近的人述说,有了困难也没人帮助,万般无奈,个别员工就选择了一“跳”了之。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就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高春香:我也这样认为,对员工情感沟通的需求不能轻视。如果哪个员工思想上有问题了,领导马上去做工作,去帮助他解开心里的疙瘩,就不会形成大的矛盾。富士康就是没有人去做疏导工作,才使得矛盾一步步激化了。
易春丽: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涨工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仅仅涨工资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的。企业要想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光靠简单的问问谈谈是不行的,只有跟员工的关系平等了、融洽了,他们感觉你亲切了,才会跟你说心里话;只有把员工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切实的行动,员工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员工,要做大写的“人”!
孙兵:客观讲,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也亟待增强,这与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有关,也与员工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状况直接相关。据有关方面分析,对不公平事件的容忍程度中国人是最高的,“民不与官争”、“吃亏是福”等传统的价值取向还在左右着不少人。富士康员工即使面对不公平待遇也不想打官司,或不敢打官司,多数人是忍受,忍受不了就默默地离开,个别人选择了以“跳”抗争。如果员工维权意识强,结果也不会是这样。
付立红:的确,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这是当前年轻员工的一个特点。在富士康是这样,在其它许多企业也是这样,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企业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各种正当的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个人的需求也不能是无止境的。有研究表明,有无信仰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感,即使物质生活水平不高,有信仰的人也比没信仰的人的幸福感强。现在,有些人物质生活的水平已经不低了,但幸福感却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信仰缺失了,个人的欲望太高了。因此,在强调企业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给自己的幸福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否则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都有一个恰当的定位,你的心胸才会宽广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才能更大一些,遇到挫折才会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湖南有个大学毕业生,他给家长写信说,我要尽快给你们买上大房子,给你们挣好多钱。结果,过高的目标没能实现,他就自杀了。所以,要教育员工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务实,比较崇尚个人价值,但也必须面对现实。要使他们明白,只要奋斗就不是虚度年华,就要引以为傲,挣钱多少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要教育年轻员工,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吃大苦、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和企业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他们时时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人文关怀,同时多向他们提供正面的信息,抵制那些片面的、偏激的、错误的东西。
高春香:现在,不少打工者的精神上承担着很重的压力,有的还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命运。我们集团有些大学生毕业生,全家人都跟他来到了北京,于是他要买房子,要给家人找工作,他个人还要不断成长。这样高的理想如果达不到,再没有人帮助他及时做出调整,他的心理就容易失衡,精神就容易崩溃。
易春丽:在年轻人中,有这样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社会和企业应该如实告诉打工者们,出来打工的结果可能不会令他满意,很可能实现不了他最好的理想,单凭个人奋斗取得最好结果的有,但那终究是少数人。
高春香:人有一种期望才会去努力,但是如果舆论总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就有可能把一批人推到危险的境地了。我觉得舆论导向的主旋律一定要正确,对个人奋斗不能简单地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
惨痛的生命代价,应该换来什么?
付立红:这次事件反映富士康严重偏离了以人为本,它在人本管理方面肯定是需要加强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是对人胜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运用。富士康过去那种高压文化,那种冷漠文化,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才是根本。很多企业虽然没有发生跳楼事件,但并不表明人本管理就做得很好了,实际上多数企业在以人为本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可以说是潜伏着富士康式的危机。因此,大力推进人本管理,积极实施文化再造,是我们企业普遍的当务之急。要对以往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富士康事件中陨灭的12条生命,应该换来我们企业的这一共识。
孙兵:原始的低成本积累方式,不应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必须尽快做出调整。我们的企业家有必要重新思考——我究竟为什么办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对于许多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一个舒舒服服的事情,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他们最全面、最深刻也是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但是,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哪个企业行动快,就会早受益,哪个企业不以为然,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以人为本这个大主题,任何企业都回避不了,必须将它融入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必须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只把它挂在嘴上、贴在墙上,那是自欺,而不能欺人。
人本管理,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事件的根源?
孙兵: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续跳楼事件,从表面上看,是这些员工心理失衡所致,其实质是企业的管理理念出了问题。富士康是一个很有实力和影响的企业,但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存在很大缺陷。从创始到现在,富士康基本上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在台湾经营时,富士康的这种管理还辅之以较浓的人性关爱的色彩,但到了大陆以后,这种色彩被淡化了许多,而严厉、冷漠甚至严酷的色彩明显增强。富士康在大陆获得人力成本优势、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反而削弱了社会责任意识,这必然导致它陷入这次严重的危机。
富士康的神经是迟钝的,在“第11跳”的时候,郭台铭依然在说:这件事情我们要认真对待,但是我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类似事情。这说明,他的检讨还没有深入到管理文化的层面。富士康事件的根源就在于对“人”的忽略,它最关注的不是“人”,而是成本、利润,所以当一个又一个员工跳楼时,它的反应慢得令人吃惊。
高春香:富士康事件的教训十分深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不能只重视利润,更要重视人,如果把员工视为会说话的机器,对他们没有人性化的关照和管理,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酿出惨案。
易春丽:富士康迟迟没有把员工跳楼看成是对企业敲响的警钟,更没有主动从文化管理、经营理念上去寻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媒体在有意指责它,于是就采取了消极防御的做法,结果防不胜防,跳楼事件连续发生。至今,富士康对这一严重事件的认识也不能说到位了。
谁是利润的创造者?
孙兵: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富士康显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国外有一个统计说明,最挣钱的企业对员工都特别关注,让员工得到全面发展。但富士康没有这样做。员工跳楼事件对于富士康是个沉痛的教训,如果要反思自省的话,只能从这方面着手,尤其要弄明白是谁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富士康认为是环境创造了价值,是低廉的成本创造了价值,而没有认识到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员工,企业若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依靠员工。跳楼事件发生后,富士康的老总竟然怀疑是风水出了问题,还请了一个台湾著名的大师去做法,要去掉这种晦气。由此可见,富士康的管理理念确实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付立红: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向尊重人的方向发展,但是,也确有不少企业还未觉醒,对员工价值、员工权利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初的水平,因此造成了劳资关系紧张,并经常引发一些恶性事件,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和关注。
员工决不是会说话的机器!
高春香:我们金隅集团的老总曾经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不是几百亿的资产,而是人,人的全面发展是集团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金隅集团积极构建“家”文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彼此之间都要团结和睦、情同手足。金隅集团在确定了企业发展愿景之后,非常重视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体现每个成员的价值。1992年金隅集团成立时,董事长就明确提出,要上下同欲,共谋发展,共享成果;要让金隅员工成为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要让他们活得理直气壮。他还具体地说,逢年过节回家看岳母、看婆婆,我们的员工要拿得出钱,要被人看得起。现任董事长也很重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以三个翻番带动一个翻番”,就是要在企业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翻番的基础上,实现员工收入翻番。这个愿景进一步振奋了员工的精神,大家参与企业改革建设的热情更高了,创新发展的干劲更足了。现在,员工们普遍觉得,做为金隅人,有荣誉感,有归属感,更有责任感。
金隅集团曾经收购了两个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员工最初担心自己的工作保不住了,心里觉得灰溜溜的。为了解除他们的顾虑,集团领导公开承诺:进了金隅门,就是金隅人,绝不让一个员工下岗;原金隅集团员工享受什么福利待遇,新并入的员工一点也不少;凡是觉得工作安排不合适的,就在培训合格后重新安排工作,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样,新井人的员工很快就有了归属感,有了主人翁意识,很快就融进了金隅这个大家庭,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我举我们集团的例子意在说明,企业兴衰的关键是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同,对员工成长的真诚关爱。做不到这一点,企业迟早要出大问题。我认为,真诚对待员工,把员工看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全方位地关怀体贴员工,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家的和谐,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这是当代企业必须确立的理念。只有确立了这个理念,我们的员工才不会变成会说话的机器,我们的企业才不会变成“血汗工厂”。
老总,请平视你的员工
付立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说现在的农民工吧,不少1人有手机、会上网,他们很务实,也非常注重自己的价值,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方式都与父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富士康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意识到了也没有真正关注,没有认真研究,更没有积极地适应这个变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如果不能与日俱进,一味地抱着旧观念旧做法不放,不出问题才怪呢!
生存、安全、社交、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当代员工的共同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保障,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就会降低,各种消极情绪就会滋生,就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据说,富士康特意不让员工和自己老乡住在一起,为的是好管理。结果一些员工就产生了孤独感、无助感,心中郁闷找不到亲近的人述说,有了困难也没人帮助,万般无奈,个别员工就选择了一“跳”了之。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就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高春香:我也这样认为,对员工情感沟通的需求不能轻视。如果哪个员工思想上有问题了,领导马上去做工作,去帮助他解开心里的疙瘩,就不会形成大的矛盾。富士康就是没有人去做疏导工作,才使得矛盾一步步激化了。
易春丽: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涨工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仅仅涨工资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的。企业要想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光靠简单的问问谈谈是不行的,只有跟员工的关系平等了、融洽了,他们感觉你亲切了,才会跟你说心里话;只有把员工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切实的行动,员工才会感到真正的满足。
员工,要做大写的“人”!
孙兵:客观讲,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也亟待增强,这与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有关,也与员工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状况直接相关。据有关方面分析,对不公平事件的容忍程度中国人是最高的,“民不与官争”、“吃亏是福”等传统的价值取向还在左右着不少人。富士康员工即使面对不公平待遇也不想打官司,或不敢打官司,多数人是忍受,忍受不了就默默地离开,个别人选择了以“跳”抗争。如果员工维权意识强,结果也不会是这样。
付立红:的确,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这是当前年轻员工的一个特点。在富士康是这样,在其它许多企业也是这样,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企业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各种正当的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个人的需求也不能是无止境的。有研究表明,有无信仰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感,即使物质生活水平不高,有信仰的人也比没信仰的人的幸福感强。现在,有些人物质生活的水平已经不低了,但幸福感却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信仰缺失了,个人的欲望太高了。因此,在强调企业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给自己的幸福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否则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都有一个恰当的定位,你的心胸才会宽广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才能更大一些,遇到挫折才会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湖南有个大学毕业生,他给家长写信说,我要尽快给你们买上大房子,给你们挣好多钱。结果,过高的目标没能实现,他就自杀了。所以,要教育员工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务实,比较崇尚个人价值,但也必须面对现实。要使他们明白,只要奋斗就不是虚度年华,就要引以为傲,挣钱多少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要教育年轻员工,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吃大苦、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和企业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他们时时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人文关怀,同时多向他们提供正面的信息,抵制那些片面的、偏激的、错误的东西。
高春香:现在,不少打工者的精神上承担着很重的压力,有的还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命运。我们集团有些大学生毕业生,全家人都跟他来到了北京,于是他要买房子,要给家人找工作,他个人还要不断成长。这样高的理想如果达不到,再没有人帮助他及时做出调整,他的心理就容易失衡,精神就容易崩溃。
易春丽:在年轻人中,有这样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社会和企业应该如实告诉打工者们,出来打工的结果可能不会令他满意,很可能实现不了他最好的理想,单凭个人奋斗取得最好结果的有,但那终究是少数人。
高春香:人有一种期望才会去努力,但是如果舆论总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就有可能把一批人推到危险的境地了。我觉得舆论导向的主旋律一定要正确,对个人奋斗不能简单地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
惨痛的生命代价,应该换来什么?
付立红:这次事件反映富士康严重偏离了以人为本,它在人本管理方面肯定是需要加强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是对人胜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运用。富士康过去那种高压文化,那种冷漠文化,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才是根本。很多企业虽然没有发生跳楼事件,但并不表明人本管理就做得很好了,实际上多数企业在以人为本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可以说是潜伏着富士康式的危机。因此,大力推进人本管理,积极实施文化再造,是我们企业普遍的当务之急。要对以往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富士康事件中陨灭的12条生命,应该换来我们企业的这一共识。
孙兵:原始的低成本积累方式,不应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必须尽快做出调整。我们的企业家有必要重新思考——我究竟为什么办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对于许多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一个舒舒服服的事情,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他们最全面、最深刻也是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但是,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哪个企业行动快,就会早受益,哪个企业不以为然,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以人为本这个大主题,任何企业都回避不了,必须将它融入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必须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只把它挂在嘴上、贴在墙上,那是自欺,而不能欺人。
人本管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