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结合园林植物及病虫害的生态特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综合的防控措施和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使园林植保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得益彰。
【关键词】城市园林 植物保护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日益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同时对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是保证城市园林植物正常发挥他们特有功能的关键性工作。
1 园林生态学与生态园林
生态学是一门较古老的、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学科, 目前已有很多分支学科, 如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及正在形成的园林生态学等。
园林生态学的主体和基础是园林植物,它包含植物生态学、生物工程学、园艺学、造园工程学等多种学科, 是以改善和维护园林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园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学科。
生态园林是园林生态学的实践, 根据园林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 如竞争和共生的原理及他感和生态位的原理将不同特性、功能、色彩的植物加以科学配置, 进而构成多种类型的生态园林。这是一个能自然群集或人工招引鸟类, 助迁害虫天敌, 吸引蜜蜂、彩蝶以及两栖、爬行等动物, 构成一个具有和谐、有序、充满生机及动感等特征的主体生物社会, 并且具有多环食物链, 能保持生态平衡的园林生态系统。
2 生态园林与园林植保的策略
随着时代和技术措施的演变, 从无机矿化物、硫、砷、铅、钙制剂、植物提取物、烟草、鱼藤制剂, 到有机氯化物、磷化物等的喷施, 以及人工捕杀等多种手段, 实行“治早、治了”和“限期消灭”的策略, 在初期都取得了局部暂时的效果, 但到后期常有措手不及或妙药不灵之感, 造成虫害严重危害, 甚至大面积成灾或连年成灾的境况。
应用有机合成、广谱高效的化学药剂防治害虫, 确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能及时解除有害生物种群猖獗危害的威胁, 对园林绿化建设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弊端由不明显到明显, 直到部分农药不能再继续应用。原因是复杂的, 较易显明的有两方面,其一是一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很高, 死亡率可达90 %以上, 但不能全部消灭害虫。更严重的是, 与此同时消灭了该种害虫的绝大部分天敌, 或破坏了该种害虫天敌的食物链, 因而造成天敌饥饿、逃迁或停止繁衍。
于是经防治后残存的极少数害虫, 在缺乏天敌克制的情况下不断增殖。天敌的恢复远较害虫缓慢, 其结果导致害虫的发生量比防治前更大, 以致再度猖獗。这方面已有实例,如用飞机在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同时杀伤了大量的松干蚧天敌, 其后果是原为“潜在”害虫的松干蚧上升为主要害虫, 毁灭或加速毁灭了大片松林。其二是害虫在药剂的刺激下, 可通过遗传获得抗药性。抗性的形成过程可同样用一种高效杀虫剂为例, 即在药剂防治后, 总有一些个体残存下来, 且将这种抗性遗传给下一代, 其后代再经受这种药剂的刺激, 就会有更多的个体残存下来, 经几代重复后, 具有遗传性的个体发展为一个具有遗传抗性的害虫种群, 从而使原有高效的药剂变为无效。
很多事实和教训说明, 园林植保的对手, 不能仅仅针对成千上万、不断繁衍的害虫种群, 而面对的是千姿百态, 纷繁复杂的整个园林生态系统。对园林害虫的防治, 单纯依赖或过分强调、偏重某一技术措施, 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反还会产生负效应,受到惩罚。为此只有采取综合防治, 提倡“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策略, 结合园林生产、养护系统进行。
3 园林植保的生物防治
生态园林是园林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无论何种类型的生态园林, 都力求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而取得长远的宏观效益。园林植保以害虫种群———天敌种群———园林植物群落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达到自然平衡为目的, 不因防治害虫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自然界不同的、互相依赖的物种结合的表现,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危害的方法.它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学现象,尤其是在发现了化学农药会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及生态平衡失调的缺点后,更显示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有如下优点:一是无毒性。如以苏芸金杆菌(Bt)为主要成份的微生物杀虫剂—— 灭蛾灵,对鳞翅目害虫有专一的毒杀作用,取代了过去惯用的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它对人、兽、蜂、鸟等无任何毒性,既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又保护了害虫的天敌;二是无污染。生物农药不像有些化学药剂那样有刺鼻的气味,应用于城市行道树病虫害防治,不会产生异味,污染空气;三是无药害。生物药剂防治害虫即使超剂量用药也不会象化学农药那样,一旦超过正常剂量,轻则植物生长不良,叶片黄化,重则全部脱落,乃至植物枯死;四是无抗药性。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在其短期内害虫不会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使用化学药剂多次后,抗药性将会增强,不得不逐年加大剂量,增加了成本,污染严重。
3.2 以虫治虫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来消灭有害的昆虫,在防治害虫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有益的昆虫,增加自然界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利用天敌来抑制或消灭害虫。
3.3 以菌治虫
利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一种物质去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灭它们,这种物质被称为抗菌素(抗生素),当前以抗菌素防治病虫害的主要种类有春雷霉素、灭瘟素、内疗素、青霉素,如春雷霉素可用来防治腐烂病,内疗素具有一定的内吸性能和刺激生长的作用,且能防治真菌病害。四是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主要是利用雌性昆虫的性外激素,用以引诱雄虫进行交尾,在害虫防治及测报上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国内已能人工合成梨小食心虫、棉红铃虫等的性外激素,经过田间试验,诱杀雄蛾的效果都很好。
3.4 以鸟治虫,据统计,我国有1100多种鸟类,其中吃食昆虫的约占半数,它们绝大多数捕食害虫,益鸟中常见的有啄木鸟、大杜鹃、大山雀、伯劳、画眉、家燕等,这些益鸟主要捕食叶蝉、木虱、蝽象、吉丁虫、天牛、金龟子、蛾类幼虫、叶蜂、象鼻虫等多种园林害虫.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害虫,简单易行,花工少、成本低、保护生态。
4 结 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园林绿化工作日趋规模化、现代化。做好园林植保工作,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及危害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大力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原药用量少的高效剂型农药的新品种,积极开发并提倡生物农药的使用。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新技术。
(3)开发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进一步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副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和科学合理使用,研制新农药品种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喜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J].中国园林,2012.
[2] 方剑锋等.城市园林害虫的生物合理控制策略[J].中国园林,2012.
[3]段新满.中小城市园林植保问题多多[J].中国花卉盆景,2013.
【关键词】城市园林 植物保护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日益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同时对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是保证城市园林植物正常发挥他们特有功能的关键性工作。
1 园林生态学与生态园林
生态学是一门较古老的、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学科, 目前已有很多分支学科, 如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及正在形成的园林生态学等。
园林生态学的主体和基础是园林植物,它包含植物生态学、生物工程学、园艺学、造园工程学等多种学科, 是以改善和维护园林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园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学科。
生态园林是园林生态学的实践, 根据园林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 如竞争和共生的原理及他感和生态位的原理将不同特性、功能、色彩的植物加以科学配置, 进而构成多种类型的生态园林。这是一个能自然群集或人工招引鸟类, 助迁害虫天敌, 吸引蜜蜂、彩蝶以及两栖、爬行等动物, 构成一个具有和谐、有序、充满生机及动感等特征的主体生物社会, 并且具有多环食物链, 能保持生态平衡的园林生态系统。
2 生态园林与园林植保的策略
随着时代和技术措施的演变, 从无机矿化物、硫、砷、铅、钙制剂、植物提取物、烟草、鱼藤制剂, 到有机氯化物、磷化物等的喷施, 以及人工捕杀等多种手段, 实行“治早、治了”和“限期消灭”的策略, 在初期都取得了局部暂时的效果, 但到后期常有措手不及或妙药不灵之感, 造成虫害严重危害, 甚至大面积成灾或连年成灾的境况。
应用有机合成、广谱高效的化学药剂防治害虫, 确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能及时解除有害生物种群猖獗危害的威胁, 对园林绿化建设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弊端由不明显到明显, 直到部分农药不能再继续应用。原因是复杂的, 较易显明的有两方面,其一是一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很高, 死亡率可达90 %以上, 但不能全部消灭害虫。更严重的是, 与此同时消灭了该种害虫的绝大部分天敌, 或破坏了该种害虫天敌的食物链, 因而造成天敌饥饿、逃迁或停止繁衍。
于是经防治后残存的极少数害虫, 在缺乏天敌克制的情况下不断增殖。天敌的恢复远较害虫缓慢, 其结果导致害虫的发生量比防治前更大, 以致再度猖獗。这方面已有实例,如用飞机在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同时杀伤了大量的松干蚧天敌, 其后果是原为“潜在”害虫的松干蚧上升为主要害虫, 毁灭或加速毁灭了大片松林。其二是害虫在药剂的刺激下, 可通过遗传获得抗药性。抗性的形成过程可同样用一种高效杀虫剂为例, 即在药剂防治后, 总有一些个体残存下来, 且将这种抗性遗传给下一代, 其后代再经受这种药剂的刺激, 就会有更多的个体残存下来, 经几代重复后, 具有遗传性的个体发展为一个具有遗传抗性的害虫种群, 从而使原有高效的药剂变为无效。
很多事实和教训说明, 园林植保的对手, 不能仅仅针对成千上万、不断繁衍的害虫种群, 而面对的是千姿百态, 纷繁复杂的整个园林生态系统。对园林害虫的防治, 单纯依赖或过分强调、偏重某一技术措施, 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反还会产生负效应,受到惩罚。为此只有采取综合防治, 提倡“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策略, 结合园林生产、养护系统进行。
3 园林植保的生物防治
生态园林是园林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无论何种类型的生态园林, 都力求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而取得长远的宏观效益。园林植保以害虫种群———天敌种群———园林植物群落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达到自然平衡为目的, 不因防治害虫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自然界不同的、互相依赖的物种结合的表现,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危害的方法.它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学现象,尤其是在发现了化学农药会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及生态平衡失调的缺点后,更显示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有如下优点:一是无毒性。如以苏芸金杆菌(Bt)为主要成份的微生物杀虫剂—— 灭蛾灵,对鳞翅目害虫有专一的毒杀作用,取代了过去惯用的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它对人、兽、蜂、鸟等无任何毒性,既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又保护了害虫的天敌;二是无污染。生物农药不像有些化学药剂那样有刺鼻的气味,应用于城市行道树病虫害防治,不会产生异味,污染空气;三是无药害。生物药剂防治害虫即使超剂量用药也不会象化学农药那样,一旦超过正常剂量,轻则植物生长不良,叶片黄化,重则全部脱落,乃至植物枯死;四是无抗药性。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在其短期内害虫不会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使用化学药剂多次后,抗药性将会增强,不得不逐年加大剂量,增加了成本,污染严重。
3.2 以虫治虫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来消灭有害的昆虫,在防治害虫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有益的昆虫,增加自然界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利用天敌来抑制或消灭害虫。
3.3 以菌治虫
利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一种物质去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灭它们,这种物质被称为抗菌素(抗生素),当前以抗菌素防治病虫害的主要种类有春雷霉素、灭瘟素、内疗素、青霉素,如春雷霉素可用来防治腐烂病,内疗素具有一定的内吸性能和刺激生长的作用,且能防治真菌病害。四是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主要是利用雌性昆虫的性外激素,用以引诱雄虫进行交尾,在害虫防治及测报上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国内已能人工合成梨小食心虫、棉红铃虫等的性外激素,经过田间试验,诱杀雄蛾的效果都很好。
3.4 以鸟治虫,据统计,我国有1100多种鸟类,其中吃食昆虫的约占半数,它们绝大多数捕食害虫,益鸟中常见的有啄木鸟、大杜鹃、大山雀、伯劳、画眉、家燕等,这些益鸟主要捕食叶蝉、木虱、蝽象、吉丁虫、天牛、金龟子、蛾类幼虫、叶蜂、象鼻虫等多种园林害虫.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害虫,简单易行,花工少、成本低、保护生态。
4 结 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园林绿化工作日趋规模化、现代化。做好园林植保工作,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及危害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大力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原药用量少的高效剂型农药的新品种,积极开发并提倡生物农药的使用。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新技术。
(3)开发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进一步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副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和科学合理使用,研制新农药品种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喜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J].中国园林,2012.
[2] 方剑锋等.城市园林害虫的生物合理控制策略[J].中国园林,2012.
[3]段新满.中小城市园林植保问题多多[J].中国花卉盆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