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诗词论气势磅礴当属《沁园春·雪》。但是我们现在读的并不是毛泽东的原作。原作写于1936年2月,那是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第一个冬天。词的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45年9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不久后出版的《毛泽东印象》一书收录了这首词(爱泼斯坦等:《毛泽东印象》,山东新华书店出版,1946年4月。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词共三首,在头两页,无编页)。词的再次公开发表是在1957年,中间相隔了12年。当时有毛泽东的18首诗词集成一册。他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释:《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1月,第7页)具体就《沁园春·雪》来说,应不是改正错字而已,因为连词题都改了,原来叫“咏雪”。柳亚子曾作词一首和毛泽东的词曰:“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毛泽东印象》)“润之”即毛泽东,“咏雪”即词题。这首词包括词题有六处修改。我们来比较一下现作和原作有哪些不同。
沁园春 雪(咏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第四处“共”改为“试”,想象力加强。第五处“江山”多娇比“山河”多娇读起来韵味多了。第六处“竞”比“尽”更有动感,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除这六处修改外,还有一个不同字 “采”和“彩”,在这里可以通用。这几处修改都很妙,三个动词“望”、“试”、“竞”更为生动入画。现作可以说已无一字改进空间。
毛泽东旧作的公开是重庆谈判的一个“花絮”,也是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的一段诗交。柳亚子1926年曾和毛泽东同在广州“饮茶”。(毛泽东《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毛在国民党内任职并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别十九年,毛泽东成为一方领袖,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柳亚子这时正居重庆,老友到来,兴奋异常。他作诗一首“赠毛润之老友”曰: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倖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崐仑顶上头。
(引自《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1945年9月18日头版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柳诗。《抗战日报》同日第三版诗中第四句“乱倖休”为“乱倘休”。《毛泽东印象》为“乱未休”)
柳诗里最有意思的一句是“中山卡尔双源合”。中山代表孙中山,卡尔代表卡尔·马克思,意指两种信仰、国共两党、谈判双方正在汇合。除了毛蒋、国共当事双方明白谈判用意外,“民主老战士”柳亚子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天真地引颈企盼谈判带来和平。柳亚子和毛泽东见面时请老友填词,“索句渝州叶正黄”即寓此事。毛泽东以十年前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这时公开的应该是原作或接近原作。
毛泽东公开这首诗的时机恰到好处。重庆谈判之前,世人对毛泽东了解是不多的。延安地方偏僻,被敌占区和国统区重重阻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因抵延安采访毛泽东﹑介绍共产党而一举成名。1945年9月美国主导的重庆谈判举世瞩目,毛泽东头一次处在聚光灯下。他和蒋介石不仅斗智,也在比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在“霖雨苍生新建国”之际,了解毛泽东成为一时“显学”。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记者争相采访向公众介绍毛泽东。《沁园春·咏雪》的公开“轰动一时”,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毛泽东。
《沁园春·咏雪》是毛泽东精心挑选的。“横扫千军如卷席”,“分田分地真忙”是不适合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谈风光、谈历史则是人际交往的话题。挑剔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横批”一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谓今朝?重庆聚光灯下的人物?给人遐想。
毛泽东选这首诗词也表明在他的旧作中最满意这一首。柳亚子得到《沁园春·咏雪》后,马上和了一首,录如下,以叙完重庆谈判这一花絮。
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海(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缺“共”字)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要笑胡儿,纳兰容若,艳句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见《毛泽东印象》,疑印刷有误,在圆括弧里更正。柳亚子后来的诗词集里收入此词,有一字不同)
沁园春 雪(咏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第四处“共”改为“试”,想象力加强。第五处“江山”多娇比“山河”多娇读起来韵味多了。第六处“竞”比“尽”更有动感,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除这六处修改外,还有一个不同字 “采”和“彩”,在这里可以通用。这几处修改都很妙,三个动词“望”、“试”、“竞”更为生动入画。现作可以说已无一字改进空间。
毛泽东旧作的公开是重庆谈判的一个“花絮”,也是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的一段诗交。柳亚子1926年曾和毛泽东同在广州“饮茶”。(毛泽东《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毛在国民党内任职并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别十九年,毛泽东成为一方领袖,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柳亚子这时正居重庆,老友到来,兴奋异常。他作诗一首“赠毛润之老友”曰: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倖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崐仑顶上头。
(引自《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1945年9月18日头版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柳诗。《抗战日报》同日第三版诗中第四句“乱倖休”为“乱倘休”。《毛泽东印象》为“乱未休”)
柳诗里最有意思的一句是“中山卡尔双源合”。中山代表孙中山,卡尔代表卡尔·马克思,意指两种信仰、国共两党、谈判双方正在汇合。除了毛蒋、国共当事双方明白谈判用意外,“民主老战士”柳亚子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天真地引颈企盼谈判带来和平。柳亚子和毛泽东见面时请老友填词,“索句渝州叶正黄”即寓此事。毛泽东以十年前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这时公开的应该是原作或接近原作。
毛泽东公开这首诗的时机恰到好处。重庆谈判之前,世人对毛泽东了解是不多的。延安地方偏僻,被敌占区和国统区重重阻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因抵延安采访毛泽东﹑介绍共产党而一举成名。1945年9月美国主导的重庆谈判举世瞩目,毛泽东头一次处在聚光灯下。他和蒋介石不仅斗智,也在比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在“霖雨苍生新建国”之际,了解毛泽东成为一时“显学”。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记者争相采访向公众介绍毛泽东。《沁园春·咏雪》的公开“轰动一时”,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毛泽东。
《沁园春·咏雪》是毛泽东精心挑选的。“横扫千军如卷席”,“分田分地真忙”是不适合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谈风光、谈历史则是人际交往的话题。挑剔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横批”一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谓今朝?重庆聚光灯下的人物?给人遐想。
毛泽东选这首诗词也表明在他的旧作中最满意这一首。柳亚子得到《沁园春·咏雪》后,马上和了一首,录如下,以叙完重庆谈判这一花絮。
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海(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缺“共”字)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要笑胡儿,纳兰容若,艳句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见《毛泽东印象》,疑印刷有误,在圆括弧里更正。柳亚子后来的诗词集里收入此词,有一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