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期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明显改善情况较好,对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其血压更好地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稳定患者的血压,可在临床推广实行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4-02
在内科疾病中,老年性高血压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脑、肾等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以上器官功能也会发生改变,甚至最终会导致患者因发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本文选取了70例2009年-2012年期间于我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针对其个人情况对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均我院内科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1.5岁,住院时间2.43±0.2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住院时间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两组均使用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在给予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药物、饮食、行为、心理、睡眠等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如下:
1.2.1用药护理。根据老年性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相应地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降压方案,且降压应尽量以温和、缓慢、适度为原则。因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的低血压,故再降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神经节阻滞剂等,以防出现脑供血不足。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1.2.2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需规律进食,宜少吃多餐,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以防治高血压,如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叶菜类:芹菜、茼蒿、汕菜、韭菜、荠菜等;根茎类:茭白、萝卜、胡萝卜、马蹄;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蚕豆、绿豆、荞麦等。
1.2.3行为指导护理。对患者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行为的指导护理,帮助老年患者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的行为。与患者说明吸烟可产生大量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2]。因此,应指导老年患者戒烟、戒酒。
1.2.4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已得到了公众的认识。因老年高血压病属于长期的疾病,需长期坚持服用减压药,这引起患者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出现焦虑、紧张、抵制或激动等的不良心理反应。当人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状态中时,就会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导致心率加速,心排血量增高,血压升高[3]。因此,积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谈心,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患者保持情绪愉快,对降低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
1.2.5睡眠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睡眠障碍,当患者睡眠质量不高的时候,常会引起患者的血压波动,引起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而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多来源于周围休息的环境及其不良的情绪影响,因此,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3统计学数据。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期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明显改善情况较好,对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其血压更好地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稳定患者的血压,可在临床推广实行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4-02
在内科疾病中,老年性高血压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脑、肾等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以上器官功能也会发生改变,甚至最终会导致患者因发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本文选取了70例2009年-2012年期间于我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针对其个人情况对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均我院内科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1.5岁,住院时间2.43±0.2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住院时间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两组均使用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在给予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药物、饮食、行为、心理、睡眠等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如下:
1.2.1用药护理。根据老年性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相应地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降压方案,且降压应尽量以温和、缓慢、适度为原则。因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的低血压,故再降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神经节阻滞剂等,以防出现脑供血不足。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1.2.2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需规律进食,宜少吃多餐,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以防治高血压,如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叶菜类:芹菜、茼蒿、汕菜、韭菜、荠菜等;根茎类:茭白、萝卜、胡萝卜、马蹄;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蚕豆、绿豆、荞麦等。
1.2.3行为指导护理。对患者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行为的指导护理,帮助老年患者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的行为。与患者说明吸烟可产生大量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2]。因此,应指导老年患者戒烟、戒酒。
1.2.4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已得到了公众的认识。因老年高血压病属于长期的疾病,需长期坚持服用减压药,这引起患者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出现焦虑、紧张、抵制或激动等的不良心理反应。当人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状态中时,就会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导致心率加速,心排血量增高,血压升高[3]。因此,积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谈心,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患者保持情绪愉快,对降低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
1.2.5睡眠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睡眠障碍,当患者睡眠质量不高的时候,常会引起患者的血压波动,引起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而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多来源于周围休息的环境及其不良的情绪影响,因此,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3统计学数据。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