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其他文献
建设区域性消费服务中心是厦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历史使命,也是当前政策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区域消费服务中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重点采用SWOT分析框
相同的模式,一样的要求,不变的培养目标,恒定的考核机制,何以能培养出李云龙一样的将才?个别学生的违规违纪,公然向制度发出的挑战,也许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认真去思考整齐划一的校纪班规是否合理?每所所学校走出的都是小绵羊一样乖巧优秀的学生,算不算教育的成功?  人各有志,学生也个性不同,我们怎能要求他们有一样的追求,一样的表现?举个例子,我们要求学生每晚按时休息,但偏偏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对这项规定很讨厌,
[摘 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量的迅猛增加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学会学习”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研究本课题的背景、现实问题和研究现状分析,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做了界定,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一rn黄道吉看着手里的信,“哧哧”地笑了,把办公桌对面的玲玲吓了一跳.玲玲问:“师傅笑什么?”黄道吉不答.仍旧笑个不停.弄得玲玲心里直发毛.rn玲玲警院毕业,跟黄道吉三年,很
1 21世纪对中国意义非凡。2008北京奥运已经翻过完美的一页,2010上海世博正悄然走来。可以预言,这届被定义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
有了城市,才有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制度、形式、方法有其自身成长、发展、革新和完善的过程。从城坊制、保甲制到居委会,从上海租界的工部局到苏州市民公社,从警察局到市政管理
案件背景:2004年7月10日上午10时20分,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公安分局接报:市区大岭路发生凶杀案。死者穿红色三角裤头,头面部和胸腹部有四十余处创口,胸腔中有大量积血,鉴定结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很多学生看见英语就头痛,更谈不上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英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这个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近年
八、令人耳目一新的“石氏教学法”rn石子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石氏教学法”,其核心就是用实战的方法训练学员.他不无自豪地说:“我的学员虽然没有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