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富有古典美,还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文从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进行切入,并且观察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通过探索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加深对于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理解。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一生创造了150余首钢琴作品,但是发表的仅为70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终于摆脱了历史的偏见,获得了人们的肯定。
一、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
1809年,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具有显贵的出身,而且生活优渥。门德尔松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从小为音乐痴狂,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在年少成名后,门德尔松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陆续与诗人海涅、音乐家韦伯、洪美尔等建立友情,并且深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创作了《将e小调随想曲》等作品。自1829年起,门德尔松开始在欧洲进行巡演,风格逐渐走向成熟,他创造了《无词歌》等作品。1832年,门德尔松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事业、生活受到双重打击,作品开始带入悲情色彩,与之前的作曲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演奏技巧和音乐体裁也出现新的突破。1832年,门德尔松担任了8年的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指挥。1847年,门德尔松由于伤感姐姐芬妮的去世,也于同年病逝。
与其他音乐家生前潦倒死后辉煌不同,门德尔松有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和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会地位也很高。但是,19世纪中叶,受到政治的影响,排犹主义让门德尔松的音乐受到不公正对待;19世纪末,门德尔松的音乐被夸大了蕴含的浪漫主义,曲解了门德尔松的作品含义;到了20世纪初,门德尔松的作品被认为低俗,从剧目中消失;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将门德尔松的作品封杀。门德尔松的作品可谓命途多舛。在二战结束后,人们才开始正视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
二、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
(一)早期作品
创作早期,门德尔松受到巴顿、克列门蒂的影响,作品大多欢快明朗,类型包括奏鸣曲、变奏曲、幻想曲等,而且这些作品没有编号。此时,门德尔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受到教师传统教育的影响较大,大多采取巴顿、克列门蒂的作品模式,多为大型体裁。例如,门德尔松作品中的变奏部分运用了卡农的手法,体现了门德尔松对拔河作品的研究与见解。1824年,随着个人的逐渐成熟,门德尔松开始受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扩大了他的音乐视野,创作的《随想回旋曲》更是流露出青春与活力,成为门德尔松早期的代表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后期作品
随着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成熟,加上社会的历练和打击,在经历了欧洲巡演和打击挫折后,门德尔松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门德尔松在旅行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如《#f小调幻想曲》《3首随想曲》等,随着亲友的相继离世,他没有得到柏林合唱协会的领导职位,门德尔松事业和生活开始出现挫折。在激动和悲情色彩的影响下,门德尔松的作品改变了欢快舒畅的风格。例如,《严肃变奏曲》抒发了门德尔松的强烈情感,作品风格成型,让门德尔松在音乐体裁、和声、演奏技巧上实现了突破。
三、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古典与浪漫的二重性,崇尚自然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不仅有古典主义的理性与严谨,还蕴含浪漫主义的幻想与抒情要素。门德尔松的奏鸣曲和赋格曲在古典主义下依然含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要素。透过《幻想大波兰曲》和《e小调小夜曲》,人们可以窥见门德尔松的古典与浪漫。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蕴含着大自然的气息,人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澄净。例如,《仲夏夜之曲》通过意境结合的表现手法,反映了门德尔松的积极开朗与乐观向上。
(二)创作题材与体裁的二重性,提倡学习与创作
在钢琴音乐中,门德尔松会选取古典音乐的体裁进行创作,同时又有反常规的表现,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制作了“无词歌”等形式体裁,摆脱了老旧音乐思维的约束。门德尔松大胆地取消了传统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并且取消了再现部后的炫技环节,这种音乐体裁得到了音乐家的沿用。门德尔松的题材选取,也包含了古典主义和浪漫风格。古典主义有《严肃变奏曲》,减少了华而不实的技艺性,维持了贝多芬的严肃态度。同时,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又减少了奇幻的元素,将亲近自然的思想展露无遗,充斥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光明。
(三)创作手法的二重性
门德尔松的创作手法首先受到学校的影响,之后是巴赫、克列门特和身边的朋友,再之后是贝多芬和莫扎特。门德尔松受到环境和其他音乐家、哲学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在旋律和不同声部的联系中存在丰富的复调思维,将浪漫主义融入了古典题材中,典型的是《降e大调赋格》,主旋律为《马太受难曲》的一节经过句,创作手法自由奔放。门德尔松的大型作品借鉴了贝多芬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具备继承和发展性,并推进了音乐的发展进步。
四、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创作思想
(一)继承性
门德尔松认为音乐是没有新路的,艺术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所有的新式音乐都有根源。门德尔松在继承性上是保守的,认为音乐需要有所参照,不能独立存在。即便是贝多芬也要参考莫扎特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与莫扎特的创作晚期的奏鸣曲。门德尔松认为自己没有开辟新路,只是创作思想不同而已。
(二)独立性
在继承前人作品的同时,门德尔松也關注作品的独立性。门德尔松认为作品不能单纯地抄袭和模仿,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歌曲的驾驭能力,选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手法。同时,需要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不要因为他人的不理解,就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质疑,乃至放弃音乐道路走向平庸。
(三)明晰性
门德尔松的作品存在一种平衡,不是信念与情绪上的明晰,而是组织和头脑上的明晰。门德尔松的乐曲风格朴素简洁,音乐干净清澈。例如,《g小调钢琴协奏曲》充分表现出曲式明晰的特点,并且表现出音乐中无忧无虑、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无词歌》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结语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门德尔松的作品诠释了对于美的追求,提倡心灵、灵魂上的交流,具有教化的效果。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没有等级之分,提倡人人平等,崇尚自然,反映了当时的大众心理特点。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能让人观察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让音乐变得纯粹,提升了音乐家的艺术与人格高度。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一生创造了150余首钢琴作品,但是发表的仅为70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终于摆脱了历史的偏见,获得了人们的肯定。
一、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
1809年,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具有显贵的出身,而且生活优渥。门德尔松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从小为音乐痴狂,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在年少成名后,门德尔松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陆续与诗人海涅、音乐家韦伯、洪美尔等建立友情,并且深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创作了《将e小调随想曲》等作品。自1829年起,门德尔松开始在欧洲进行巡演,风格逐渐走向成熟,他创造了《无词歌》等作品。1832年,门德尔松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事业、生活受到双重打击,作品开始带入悲情色彩,与之前的作曲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演奏技巧和音乐体裁也出现新的突破。1832年,门德尔松担任了8年的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指挥。1847年,门德尔松由于伤感姐姐芬妮的去世,也于同年病逝。
与其他音乐家生前潦倒死后辉煌不同,门德尔松有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和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会地位也很高。但是,19世纪中叶,受到政治的影响,排犹主义让门德尔松的音乐受到不公正对待;19世纪末,门德尔松的音乐被夸大了蕴含的浪漫主义,曲解了门德尔松的作品含义;到了20世纪初,门德尔松的作品被认为低俗,从剧目中消失;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将门德尔松的作品封杀。门德尔松的作品可谓命途多舛。在二战结束后,人们才开始正视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
二、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
(一)早期作品
创作早期,门德尔松受到巴顿、克列门蒂的影响,作品大多欢快明朗,类型包括奏鸣曲、变奏曲、幻想曲等,而且这些作品没有编号。此时,门德尔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受到教师传统教育的影响较大,大多采取巴顿、克列门蒂的作品模式,多为大型体裁。例如,门德尔松作品中的变奏部分运用了卡农的手法,体现了门德尔松对拔河作品的研究与见解。1824年,随着个人的逐渐成熟,门德尔松开始受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扩大了他的音乐视野,创作的《随想回旋曲》更是流露出青春与活力,成为门德尔松早期的代表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后期作品
随着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成熟,加上社会的历练和打击,在经历了欧洲巡演和打击挫折后,门德尔松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门德尔松在旅行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如《#f小调幻想曲》《3首随想曲》等,随着亲友的相继离世,他没有得到柏林合唱协会的领导职位,门德尔松事业和生活开始出现挫折。在激动和悲情色彩的影响下,门德尔松的作品改变了欢快舒畅的风格。例如,《严肃变奏曲》抒发了门德尔松的强烈情感,作品风格成型,让门德尔松在音乐体裁、和声、演奏技巧上实现了突破。
三、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古典与浪漫的二重性,崇尚自然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不仅有古典主义的理性与严谨,还蕴含浪漫主义的幻想与抒情要素。门德尔松的奏鸣曲和赋格曲在古典主义下依然含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要素。透过《幻想大波兰曲》和《e小调小夜曲》,人们可以窥见门德尔松的古典与浪漫。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蕴含着大自然的气息,人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澄净。例如,《仲夏夜之曲》通过意境结合的表现手法,反映了门德尔松的积极开朗与乐观向上。
(二)创作题材与体裁的二重性,提倡学习与创作
在钢琴音乐中,门德尔松会选取古典音乐的体裁进行创作,同时又有反常规的表现,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制作了“无词歌”等形式体裁,摆脱了老旧音乐思维的约束。门德尔松大胆地取消了传统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并且取消了再现部后的炫技环节,这种音乐体裁得到了音乐家的沿用。门德尔松的题材选取,也包含了古典主义和浪漫风格。古典主义有《严肃变奏曲》,减少了华而不实的技艺性,维持了贝多芬的严肃态度。同时,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又减少了奇幻的元素,将亲近自然的思想展露无遗,充斥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光明。
(三)创作手法的二重性
门德尔松的创作手法首先受到学校的影响,之后是巴赫、克列门特和身边的朋友,再之后是贝多芬和莫扎特。门德尔松受到环境和其他音乐家、哲学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在旋律和不同声部的联系中存在丰富的复调思维,将浪漫主义融入了古典题材中,典型的是《降e大调赋格》,主旋律为《马太受难曲》的一节经过句,创作手法自由奔放。门德尔松的大型作品借鉴了贝多芬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具备继承和发展性,并推进了音乐的发展进步。
四、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创作思想
(一)继承性
门德尔松认为音乐是没有新路的,艺术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所有的新式音乐都有根源。门德尔松在继承性上是保守的,认为音乐需要有所参照,不能独立存在。即便是贝多芬也要参考莫扎特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与莫扎特的创作晚期的奏鸣曲。门德尔松认为自己没有开辟新路,只是创作思想不同而已。
(二)独立性
在继承前人作品的同时,门德尔松也關注作品的独立性。门德尔松认为作品不能单纯地抄袭和模仿,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歌曲的驾驭能力,选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手法。同时,需要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不要因为他人的不理解,就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质疑,乃至放弃音乐道路走向平庸。
(三)明晰性
门德尔松的作品存在一种平衡,不是信念与情绪上的明晰,而是组织和头脑上的明晰。门德尔松的乐曲风格朴素简洁,音乐干净清澈。例如,《g小调钢琴协奏曲》充分表现出曲式明晰的特点,并且表现出音乐中无忧无虑、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无词歌》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结语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门德尔松的作品诠释了对于美的追求,提倡心灵、灵魂上的交流,具有教化的效果。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没有等级之分,提倡人人平等,崇尚自然,反映了当时的大众心理特点。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能让人观察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让音乐变得纯粹,提升了音乐家的艺术与人格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