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
60年前,毛泽东运用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创立了新中国。而在60年前出生的陈江和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在此后数十年中,笃信毛泽东思想并继承发挥这一思想,创立“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原则,奉之为企业文化核心。
汲取毛泽东思想精华
陈江和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华侨学校度过。那时候,课外读物很少,学校课本是学生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后来因家贫上不成学,他就在做生意之余找毛泽东文章来读。他把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的精华,应用到企业文化上,效果显著。“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经营企业的座右铭。
1985年,陈江和投资1亿美元进入纸浆行业。这是他第一次做如此大的项目。没有想到,困难重重,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困扰让他吃尽了苦头,企业也经历一波三折,甚至濒临关门。
“以前做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一般都只考虑项目本身,而上亿元的项目就需要考虑大局。企业做大了,其发展不但是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与其他行业以及与国家的关系。”陈江和说。经历种种困扰,他开始总结教训,从而有了现在著名的“三个有利”原则。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的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这“三个有利”是从经历中体会,也跟毛泽东思想有关系。“毛主席书里面讲到要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如鱼水关系。毛主席有很多东西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和群众打成一片
陈江和做纸浆厂是从零直接做到100万吨,这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从国外请的设计顾问根本瞧不起我们,后来还撤出了。员工都耿耿于怀,我劝大家不要生气,要争气。结果没几年,原子弹爆炸了。”对于自己创造出的世界纸浆工业的奇迹,陈江和与金鹰的员工都无比地自豪。
“没做过,不等于不会做。中国人就是这样,没原子弹,做一个出来,没卫星,也给你做一个出来,自力更生。但不要莽撞,我们做之前,足足花了两年去学人家,多考察,多学习,多用好的人。不懂的不要装懂。做事前,三思、四思、多思而后行,正式决定后,义无反顾。”他强调:“我喜欢观察研究,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每次做什么,都要去请教这个行业最成功的,也要去找最失败的,大家说这个人都失败了,你还找他?要参考他的意见,不要重复他的错误。正反面要结合起来,毛主席的矛盾论嘛。”印尼政局动荡,在这样的国家做生意是非常不容易的,开始在苏门答腊岛建厂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苏门答腊岛地处偏僻的地方,但是要在那里建世界上最好的纸浆厂就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百姓的关系,为他们办实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自己自足的能力。陈江和“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我们建厂后,就考虑到应扶助农民生产。那里的土地采用天然肥比较好,于是就先养牛,肥料可以利用。不到现场亲身了解是不会想出这样计划的,谁能想到搞大工业化,还要教人怎样养牛。”陈江和在哪里建厂,就会把哪里百姓的富裕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他们专门在工厂所在的社区设立了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支助在内的多项帮扶计划。并主动肩负起协助建设路桥、电力、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基础设施的责任。另外,他还在当地兴建校舍,提供教材和教学设备,资助乡村教师并常年设立奖学金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现已有12000余名学生受益。现今,陈江和摸索出的这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已在“金鹰”旗下各公司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在苏门答腊岛,“金鹰”集团有一个深受百姓欢迎的的“社区发展计划”。集团设有4个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种植、养鱼、养牛。至今,集团已经共免费培训了2940名农民。
“三个有利”成商业法宝
任何一个到苏门答腊岛金鹰集团工厂参观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批农民正在培训中心认真地听课。田头地间,各色蔬菜生机盎然;牛栏鱼池里,牛欢鱼跃。憨厚热情的本地农民会送给参观者他们亲手制造的蜂蜜。
在鱼池旁,农民会指着一种鱼自豪地说:“这种鱼是老板最喜欢吃的,我们养得很好。”那脸上洋溢的是极为淳朴的笑容。在这笑容中更易感受到“三利原则”的力量。
只有对当地的人民有利,对所在国家地区有利,才能对企业有利,才能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凭借“三个有利”这个商业法宝,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印度尼西亚国内发生大规模骚乱,华人成为当地暴徒攻击的首要对象,众多华人店铺被洗劫一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金鹰”集团却在这两个危机中仍然屹立不倒,企业规模还扩大了2倍,利润赚了4倍。“我读了很多毛泽东的书,里面讲到要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如鱼水关系。我做生意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我的工厂是老百姓的生计来源,有人要搞破坏的时候,群众就阻拦说‘这是我们的饭碗,不能破坏’。”陈江和得意地说。这“商农鱼水情”,让陈江和的工厂每次面临动荡政局时都会得到当地群众的自发保护,让“金鹰”在印尼的华商中成为了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