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评中国军事变革:2050年实现全军信息化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湾战争凸显解放军变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影响日益重大的大国登上地区和国际舞台,对中国安全战略及军事力量的研究在美国越来越热,其中又以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研究最为热门。在关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美国学者中,有两个共同之处,其一是基本都以美军的军事事务革命为基本理论原型,其二是基本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美军战争的经验和影响出发。影响巨大的《哈德逊报告》的作者们也不例外。他们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因为国际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变革,而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动因之一也是受到了海湾战争的影响。该报告主要作者玛丽·菲茨杰拉德声称:“面对美军1991年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一位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我们看到了未来,它正在我们眼前上演。而一位中国高级军事官员则在当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第2.5次世界大战。正是海湾战争使俄罗斯和中国感到加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也促成了此后他们之间的武器交易。”
  美国学者一般都将海湾战争看作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玛丽·菲茨杰拉德还认为,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很快捕捉到海湾战争披露的军事革命信息,迅速从这次战争中获取营养。中国的空军部队迅速转变了战略方向——从国土防御转换为攻防兼备;海军的战略重点则从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陆军的结构也从不设集团军部队转变为建立综合联合的集团军;导弹部队则从单一的核力量改造为核力量和常规武器同时发展。在人员方面,中国裁军100万,以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和系统中,这些将给中国带来现代信息战的能力。中国军方一位学者曾经表示:当前在军事方面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伟大、最深入、最广阔的全球性军事变革。它的核心思想是从适应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部队,转变为适应信息时代战争的信息化部队。
  当然,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起源并非如此简单,它本是中国针对新国家安全需要,落实积极防御战略的逻辑结果,其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原因。美国学者片面强调海湾战争的影响,内里折射的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追溯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渊源与目标
  
  由于语言和文化等隔阂,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也像对其他领域的观察一样,受到资料的限制。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搜罗各种中文信息,特别是有军方色彩的官员、学者以及国防科研人士的言论,以便佐证自己的结论,以及弄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与目标的脉络。
  比如《哈德逊报告》的作者就根据中国学者的文章,将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渊源追溯到上世纪6、70年代的前苏联军界。该《报告》引述中国学者的观点说:当前苏联元帅奥尔加科夫提出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时,他的思想已经明显领先于他的时代。这一次,科技再一次走到军事思想的前面。试图靠一两种新式、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作为“撒手锏”去征服敌人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无论何时,当一个事物达到最后的终点,它将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专家的看法,新的军事革命是在军事理论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新变革,而这种新的理论变革反过来催生了新的军事革命。”
  《哈德逊报告》称,中国的军事学者认为,虽然战争不仅是军事装备和物质的对抗,它更是理论和智能的竞赛。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的国家可以拥有对“未来战争的高度主动性”。而唯有真实的战争是有效检验任何军事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理论的革新必须适应未来现代化的战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采购,以及军队编制、体制上的变革也必将随着军事理论的变革自然而然地形成。最重要的是,军事理论的革新对未来战争的准备工作的进程有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变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才能最后获得整个军事变革的成功。
  关于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哈德逊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武装力量的转型,即力图从巨大的数量优势转变到质量上的优势;从以人力为主转变到以高科技为主。关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已经将更多的调查研究融入到科研与生产,并指导科研与生产,“追求量少、质精”,以及“储存较少的武器装备和更多的高科技”。因此,美国学者断言,解放军将致力于获得“新概念”武器和装备。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美国学者深受唯武器论的影响,他们对中国新军事变革及解放军现代化的追踪研究主要的还是着眼于武器和装备的更新,而不是对中国军事战略及军事传统思想的理解。
  
  关注“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的内涵
  
  通过解读中国军队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和《中国国防白皮书》及其他官方文献,美国学者试图勾勒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美国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智能化”武器相装备所与的百分比;
  ——建立精干、高效、训练喷量极高的小型化武装部队;
  ——指挥、通讯和控制系统自动化;
  ——战场空间多维化,夺取从传统海、陆、空三维控制权到未来海、陆、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战场控制权;
  ——实现高科技条件下、信息化联合作战的系统对抗。
  当今局部战争的实践已经表明,未来战争是系统化的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战役的组织必然是各种军兵种的联合行动,因此,必然要求由“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发展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
  美国学者引述了2004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认为那是中国第一次官方权威文献涉及“军事革命”。他们认为,中国对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核心特征做出如下描述:先进的科技和武器系统组成了军事革命的硬件基础,创新的军事学说作为灵魂构成其操作系统软件,而组织结构和军队编成方面的相应变革则是这两者的集中体现。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这三者融合起来,军事革命才能发生。
  美国学者通过这一显然是美国化的理论框架来观察中国新军事变革。于是,很自然地,他们得出结论说:首先,“解放军部队在组织架构上将日趋融合,未来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之间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将建立一支混合型的部队。”其次,“由于军事革命的发展需要,解放军将实现从传统的机械化部队向信息化部队的转型,其作战方法也将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像发达国家的军队 那样,正在建成先进的CISR系统,把更精确的武器系统与数字化装备联合起来,形成强大而灵活的系统性军事力量体系。”
  这里人们不碓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同军事成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杜撰,部分也是出于观察和研究方法过于“美国化”的学者的学术思维误区,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欧美的学者们经常将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军的现实硬套在中国身上。
  
  美国学者展望“解放军跨越式发展”
  
  美国的学术文化充满过度的危机感,在对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研究界也不例外。但严肃的学者还是认为,相比美国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毕竟刚起步,远谈不上对美国构成真正的威胁。他们将中国的新军事变革,及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看作一个很漫长的战略进程。他们集中关注的是解放军通过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学者认为,当“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不断发展时,它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从横向上看,军事革命必将引起中国军队在各个方面的转变,特别是系统性的本质的转变。从纵向上看,它也将引发个环节的变革,以作为整体军事变革的阶梯。中国正在加速军事变革的步伐——实质上,中国正在贯彻和推行信息化的军事革命。”
  一些美国学者十分看重中国对军事变革历史的研究。他们相信,军事革命本身包含了一系列不确定性,它最初的表现与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因而不能保证一个超级强权的国家在军事革命中永远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国家采取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中间的阶段,那么它将“后来居上”,缩小它与领先者的距离,甚至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军事革命的价值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哈德逊报告》认为,解放军正在进行的军事革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竭尽全力发展军事理论”,探究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征和模式,以便确定符合未来战争需要的战略和战术,确保解放军运用现有装备战胜敌人。第二,解放军正在按军事革命的需要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信息化军事装备。第三,解放军正在“积极并且慎重”地进行车事组织方面的改革。第四,解放军已经将军队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科学地训练部队,以便全面地强化战斗力。
  《哈德逊报告》称,中国军事专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今后的10到15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战略上,解放军将面对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内,空前的“数字化巨变”带来的差别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现出来,而信息化部队与机械化部队之间的巨大战斗力鸿沟也将越来越宽。因此,中国不能等到机械化全部完成再进行改革,这样将错失良机,而一旦错失这一战略机遇期,未来为赶上军事力量信息化的步伐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高昂。然而,如果中国投入它全部的资源优势进行部队信息化,可是部队依然缺乏机械化战斗力,传统火力部队以及如坦克、飞机、战舰等战斗平台,解放军将仍然缺乏战斗能力。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放军最好的选择就是部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改革同时进行,而后者要作为特殊的重点。通过运用信息化促进机械化,中国将跳过部分部队机械化改革的阶段,直接进入机械化与信息化混合的阶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完成军事革命的三步走战略
  
  美国学者认为:上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为应对21世纪战争所计划的军事发展的关键,也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哈德逊报告》的结论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到2010年左右,中国初步拥有装备先进武器的和作战系统的军事力量,具备阻止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第二步,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加速在武器系统质量上的改进,促进军事力量组织架构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最后,第三步,在2050年左右建成国家防卫和武装力量的信息化。”换句话说,在第一阶段,解放军的重点在于保证在高科技条件下赢得局部战争。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是实现“跨越”的阶段,那时解放军将跨越一些在武器装备发展中比较传统的阶段,通过集中精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迅速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最后,解放军将对全面信息化做最后的冲刺。
  从《哈德逊报告》的结论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军事研究跟美国缺乏中美关系长期的大局观紧密相关,因为美国不能确定中美关系的未来,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在观察和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总是带着某种“莫须有”的防备心理。他们一方面承认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还刚起步,但另一方面又时时不忘提醒美国决策者及公众解放军会成为未来美军的“全面竞争者”。这些内在的观点矛盾从一个侧面很奇特地既折射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美加强防务和军事交流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直属美国陆军司令部管辖,司令部所在地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马克费尔森堡(Fo Mcphear-son)。陆军司令部是陆军的主要负责机构,其主要负责美国各现役陆军部队,陆军预备役部队以及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阿帕奇”直升机部队的战争准备,训练与后勤保障。    美国陆军第1军    美国陆军第1军(绰号EyeCorps)司令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州的利维斯堡(Ft Lewis),第1军下属
期刊
要巴拿马,不要美国佬    巴拿马地处中美洲最南端,西与哥斯达黎加接壤,东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拿马原是哥伦比亚一个省,美国为了夺取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于1903年11月3日策动巴拿马省叛乱,脱离哥伦比亚独立。  运河位于巴拿马中部的蜂腰地带,从大西洋的利蒙湾通向太平洋的巴拿马湾,全长81.3公里,宽150~304米。巴拿马将中部纵贯其国
期刊
近期,中美高层政治、经济交流活跃,取得了不少实质性成果,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更是取得了较大进展。正当人们为中美关系的逐步升温感到欢欣鼓舞时,5月25日,美国国防部酝酿已久的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却不合时宜地出台了。    关注中国军力现代化    今年的报告共分六章,虽然章节主题结构与过去几年基本一致,但是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第一章,中国军力主要发展。本章的主要新增部分包
期刊
编者按:去年1月1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亲潮级潜艇从母港横须贺出发,赴夏威夷进行为期3个月的演训,于4月10日返回日本。此次日本派遣潜艇前往美国训练,是为了提高潜艇水下作战能力。虽然这是日美惯常的军事合作项目,但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下,日本此举发人深省。军事专家指出,最好的反潜武器就是潜艇本身。作为日本最新一级常规潜艇,其性能究竟如何呢?  一直以来,日本始终保持着一支总数为16艘的潜艇部队(
期刊
以色列“箭”2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实战部署的高层反战术弹道导弹专用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也称为“箭”2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由以色列和美国联合研制,主要用于拦截近、中程战术弹道导弹。  到目前为止,整个系统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四级跳,历时近20年。1986-1988年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研究,主要研制试验型的“箭”1导弹系统;第二阶段从1991年开始,研制尺寸稍小、重量较轻、能实际部署运用的“箭”2系统
期刊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近日报道,俄军正加紧完善新型洲际导弹RS-24的作战性能,并紧锣密鼓地准备部署针对美国洲际导弹的新型拦截导弹S-400,以形成新的攻防兼备的空中战略反击力量。    新导弹可带十枚核弹头美反导系统防不胜防    俄战略导弹部队和航天部队总司令索洛夫佐夫上将近日对媒体透露,俄军正加紧完善新型洲际导弹RS-24的作战性能,可望未来几年内部署。  索洛夫佐夫将军指出,由于美国加强了
期刊
俄图波列夫公司消息人士向《俄罗斯航空港》记者透露,俄罗斯图波列夫股份公司正在等待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第二航空工业集团就制造前景航空技术设备的建议具体化。中国市场的未来需求预计为数干架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在过去15年间中国的航空客运量增长了10倍,2005年中国航空公司运送旅客1.383亿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空旅客和货物运输国。中国的分析家认为,在2006-2025年间中国的
期刊
随着去年10月江凯级护卫舰的下水,关于该舰武器装备的配置迅速成为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热门话题。其中,江凯级为何弃用100毫米单管舰炮而使用76毫米单管舰炮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在此,笔者就两种口径舰炮的优劣作一个简单介绍,并试着从中找出江凯级护卫舰弃用100毫米舰炮而选择76毫米舰炮的原因。    背景渊源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舰导弹成为军舰的头号杀手,中小口径舰炮发展的重点渐渐转
期刊
中国人民海军在现代化建设中,不但重视发展常规潜艇,并且自上世纪50年代末起,就已开始有计划地使中国潜艇向导弹化、核能化方向发展。从那时起,核潜艇这一尖端武器的研制工程,便被提到了中国海军的议事日程上来。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海军大国的装备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弹化、核能化已成为世界海军发展的大趋势。  1957年,海军司令
期刊
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蓄意制造了北平卢沟桥事变,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有史以来最血腥最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8年浴血奋战,最终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命运。而当年指挥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的直接祸首却永远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没有一个逃脱历史的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