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情感之旅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校教育还未能掌握学生的情感资源,如果实现了这一点的话,学校教育的质量会大大提高。
  俄罗斯学者巴利辛柯夫认为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和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即相应的行动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
  在传统教育中,或者把情感教育等同于德育,或者把它等同于审美教育,结果都不能涵盖情感教育的全部。教育学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情绪与情感研究,认为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层面即情感教育,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情感教育显然辐射于教育活动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朱小蔓在《情感德育论》中认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既相对立又相融的教育概念,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新的质变,达到人的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满发展。”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和教师在感觉、情绪方面对于学习和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被重视和关注得非常不够,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感觉发育、发展不足,学
  习和教学工作缺乏生气和生机,缺乏生命气息、生活气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情绪感觉,支撑着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今年,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情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旨在指向教师教学表达的改变而惠及学生,通过提升教师情感素质及能力引导、影响学生情感的正常发育,为长远生命与生活的完整、持续的生机活力而承担起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和能够赋予的责任。
  音乐教学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美术教学能使人赏心悦目,语文教学能动人心弦,而化学教学又如何体现和落实情感目标呢?笔者认为,坚持“情感教育”的化学教学不但能使人获得智慧,改善物质生活,还能给予以上教学的一切。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和化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化学教学的情感之旅。
  一、以情优教,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改革无不聚焦到学生的兴趣。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生态课堂的种种尝试,都无一例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提升教师“善”的仪态,培养兴趣
  除父母以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经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这位教师任教的学科,正因为喜欢这门学科,也就能学好这门学科。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善”的仪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善”的仪态能促进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学科情感会因此形成,学生学习化学会更感兴趣、更生动。
  教师品行上的善良、体贴、宽容、耐心、灵活等个性品质较之知识水平更被凸现出来。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教师只有在个人品行上具备一些条件,才有可能把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发挥出来,发挥到情感教育的课程上来。
  提起教师的“善”,让人很快联想到的是善待学生。确实,教师必须要善待每个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个觀点,甚至善待学生的每个错误,以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不过,教师的“善”也不仅对学生,还包括在教学中善待接触到的那些科学先贤们。如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主要论点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也许从现代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来看,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确实还有不太完善的地方,但如果让学生直接指出论点中不正确的地方,缺少了对这些科学先驱的敬畏之情,也容易引起学生对科学先贤的偏见,形成对人过于苛责的评价习惯,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除此以外,“善”还表现在对教学的每个细节中。教师让学生对每一种仪器“呵护有加”。防止其被打碎;对每一种药品取用“近乎吝啬”,让学生感受到获得药品的不易;对每一次实验认真对待,珍惜每一次锻炼、实践的机会。
  有人说,为人师者,当导人向善。只要教师提升自己的涵养,对外保持“善”的仪态,“善”的品性就会像春风那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2.树立榜样力量,引发兴趣
  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化学学习的内驱力。历史上许多化学家的故事曲折动人,他们的奋斗史会令人震撼。如: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无数次实验,不懈努力,最终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将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带入了新的篇章。由于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化学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相对原子质量教学中,结合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对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渗透从事科学事业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的思想品质教育。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优秀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发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有时效果也很明显。
  二、感受化学美,助推学生认知
  如果认知和情感不并行,认知发展超过了情感发展,则这超出的部分就失去情感的支撑,而失去情感支撑的认知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美是人的一种愉悦的心境和感受。虽然化学之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等,但它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内在核心。化学上有许多美,需要教师给学生展示,唤起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引发他们探究的热情;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感悟,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进行“化学之美”的渗透,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更能助推学生的认知。
  1.感受化学的生活美
  在教学中,笔者借助课外实验,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利用厨房的物品自制汽水、巧除水垢,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自制简易净水器等等,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化学,找到化学的生活美。亲身体验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心理过程。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让学生亲身接触所学的化学物质,亲手完成化学实验,更能推进学生认知。   2.感受化学的实验美
  化学实验中经常能出现一些引人入胜,视觉效果震撼的实验现象,这些现象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素质。
  如在初中化学中讲述过氧化氢中加入催化剂后生成了水和氧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安排“大象的牙膏”的趣味演示实验。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洗洁精,并混入一定量黄色的色素,然后再将碘化钾溶液迅速倒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细口瓶中。
  现象:大量黄色的泡沫从瓶口涌出,源源不断地就像挤不完的牙膏,因为量很多且体积很大,感觉就像给大象使用的一样。此实验的原理很简单,碘化钾是催化剂,催化双氧水的分解,分解生成的大量氧气在逸出的过程中遇到洗洁精等发泡剂就会使泡沫喷涌而出。
  在教学中巧妙的安排和设计一些原理简单的趣味化实验,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通过化学实验的美,助推学生的认知。
  3.感受化学的环境美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我们必须为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负起责任”。要真正做到这点,没有教育的介入是不可思议的。化学学科当然更应担负较多的进行生态教育的任务。
  酸雨、温室效应、PM2.5、环境污染等化学名词常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化学课堂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并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避害扬利,化学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笔者在讲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因此,在和学生分析集气瓶中留水的目的时,只是简单介绍了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性。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后,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于是,笔者让学生再次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出吸收处理二氧化硫更好地方法,很多同学提出用碱性溶液吸收,效果更好。
  在进行燃烧条件探究的演示实验时,笔者先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学生看到教室里产生了较多白烟,于是,因势利导提出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有污染,请学生再设计出操作更方便,更环保的方案。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了许多改进方案。
  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化學其实不是问题,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化学可以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感受美,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化学可以解决和处理环境问题,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化学美,让学生乐在其中。若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化学的美,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得更快乐,更幸福。
  化学教学的情感体验是发挥教育力量的“催化剂”。通过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顺畅的互动,师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爱护、尊重、信任、包容的师生关系,提高情感素质及能力之路,并逐步凝练情感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
  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表达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构建,而学科教师立足学科合理、正确表达教师的情感,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业情感发展,促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进,即时纠正认知训练和情感培养的失衡,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收稿日期:2016-02-15)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高三教学来说,习题评讲课在复习课中占得比例很高,在这种课中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填鸭”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有的学生会做不想听,有的学生则不会做、听不懂,有的学生即使听懂了也不会灵活运用。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是低效的,完全违背了新课标的课改要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用“说题教学”的模式进行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学生说题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把个人对试题的思考过程
期刊
例1(全国理综课标卷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操作  A.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解析配制稀硫酸时,应先
期刊
卤族元素中有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其中盐类物质中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铵、氯化钙性质较为突出,用途也比较广泛,可称其为“氯氏”四兄妹。  氯化钠,俗名食盐,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开它生命就会停止。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密度为2.165g/cm3,熔点为801℃,沸点为1442℃,味咸,pH呈中性,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和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性质上看可以与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1节原电池。首先回顾必修与本章前两节相关知识,认识哪些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初步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结构上的区别,通过分析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了解选择简单原电池电极材料的依据。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而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以把化學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认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判断正负极和阴阳离
期刊
化学是一门严谨但又琐碎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中之所以失分,并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是在考试中由于忽视细节而引发各种失误所致,甚至于有些失误会频繁出现,成为顽疾。因此规范细节,完善解题步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究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中,把一些细节规范为解题步骤,以减少各种无谓失分。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1已知在25℃,101 kPa下,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
期刊
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在落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笔者发现教师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而忽视了课外实验在启迪学生探究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行为和探究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课外实验实现了课堂实验的巩固与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开展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外,还要根据教学和教材的需
期刊
思维地图由美国学者David Hyerle博士于1988年开发的,是继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后出现的又一种可图视化学习辅助工具。在知识生成的可视化过程中,基于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以图形的形式将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和建构,以加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在思考时的八种基本思维过程,主要分为八种类型:圆圈图、起泡图、双起泡图、树型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桥型图。其具体作用
期刊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高考非选择化学试题,  侧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以及化学实验和探究等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利用“物质的制备除杂等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通融  高考以实验命题为载体,通过物质的制备、除杂,
期刊
一、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富集:除去金属矿石中的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用还原剂把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  3.精炼:提纯金属。  例1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金属钛:利用置换反应,用金属钠置换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金属钛  B.制取金属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CO,再利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的前几分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习活动看成是由许多不同过程共同起作用的,这些过程称为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作用。化学课堂的导入技能的运用恰如一部戏剧的序幕,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  1.实验导入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正课,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状态被激发,还能起到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