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实验教学 启迪探究能力再生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在落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笔者发现教师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而忽视了课外实验在启迪学生探究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行为和探究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课外实验实现了课堂实验的巩固与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开展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外,还要根据教学和教材的需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小实验,安排这些课外实验的目的
  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实现对课堂实验的巩固、拓展、提升,以此促使学生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提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课堂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需要巩固和提升的环节,并借此选取学生可以完成的、力所能及、安全可靠的课外实验,在实现巩固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上的巩固与提升,更是方法与思维上的延伸。
  例如:在学习有关酒精知识的时候,学生认识到常见的酒精除了有液态的之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固体形态的酒精存在。而对于固体酒精是不是酒精的固态形态,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可能展开来讲。为此,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制取固态的酒精。具体方法是:让学生以制取固体酒精为实验课题开展研究,让学生用量筒来量取95%的酒精样品40 mL,倒入大烧杯中。另外再取一个烧杯将白色晶体状态的醋酸钙2 g放入烧杯中,并且滴入蒸馏水,在滴入的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慢慢地搅拌,促进醋酸钙的逐步溶解。之后,把溶解完成的醋酸钙液体慢慢地倒入第一个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在倒入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并仔细地观察,如果出现了浑浊现象,向烧杯中滴入几滴熔化了的石蜡液体,并慢慢搅拌,让溶液慢慢变得稠浓,最后形成一个果冻状的固体状态。然后,倒转烧杯,底部朝上,轻轻地用手拍打烧杯的底部,让固体酒精从烧杯中倒出,这样就制成了固体酒精。学生经过这样的自主实验,就会充分地认识到固体酒精和固态酒精的本质区别。
  可见,在课堂实验不能够讲清楚或是没有时间讲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教学任务放到课外去完成,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的疑问,设计并布置合适的课外实验,让学生经过自主实验活动,不仅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课外实验激励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安排的课外实验,不像课内实验是教材规定好的。课外实验探究课题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所安排和设计的,这就很好地兼顾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的目标。所以,课外实验在激励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
  例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化学实验制作一些有趣的物品。在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制作了五彩蜡烛,并让学生把制作好的五彩蜡烛带到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教给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的蜡烛模子,然后让学生根据乙醇、蜡和金属盐类的溶解特性制作出各种颜色的蜡烛样品。
  为此,先要給学生讲清楚乙醇不仅能够溶解在金属盐类中,而且也能够溶解在蜡里边,不同的金属盐类在高温燃烧的火焰中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如:MgCl2·6H2O在高温的火焰中会形成紫红的颜色,CuCl2·2H2O在高温的火焰中会呈现出蓝色,Ba(NO3)2在高温的火焰中会呈现出绿色,Ca(NO3)2在高温的火焰中呈现出暗红色等等。通过让学生把不同的金属盐和乙醇溶解,然后再溶解在液态的蜡里边,倒入事先制作好的模具中,制作出各种形状的五彩蜡烛。蜡烛的制作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课外实验激励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发掘有效的实验内容,解决课上无法解决的实验课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以此通过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渐进提升。
  三、课外实验完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
  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有效舞台。课外实验相比于课堂教学实验来说,由于不再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对锻炼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所不能比拟的。学生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从意志力层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意志力得到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在长期的课外实验的参与下,学生思维习惯、思维深度、思维方向都会得到校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的知识之后,学生都会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心有余悸。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指导学生体验生活,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潜在需求和兴趣,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对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现实的意义。
  于是,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化学实验:
  让学生尝试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原理。首先,用鸡血代替人血来制取抗凝鸡血。先取一个小烧杯,并放入些许柠檬酸钠晶体和20 mL的蒸馏水和相同量的新鲜鸡血,在倒入的同时,用玻璃棒进行慢慢地搅拌。这样就制取成功了抗凝鸡血,之后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制取需要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了。首先在甲乙两个试管中抽取等量的抗凝鸡血,分别向甲乙两个试管中充入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血液的颜色变化,之后再向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充入二氧化碳和氧气并观察和记录血液的颜色变化。经过对比就可以知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作用是一样的。接下来,再取丙丁两个试管放入等量的抗凝鸡血,并分别在丙试管中先后充入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丁试管中先后充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的颜色变化。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相比于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中氧气的运载能力发生故障,导致生物机体由于缺氧而中毒。
  可见,学生通过课外实验不仅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及时获得的知识,而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摆脱了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地实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实验。
  (收稿日期:2016-02-15)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行,教师各尽其能,纷纷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化学教学都有不同的理解,长期实践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导致现在教学理念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编写在任务中,使得教学目的明确又符合学生特点,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有
期刊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空气的组成、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发、蒸馏等操作)、水的电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可燃物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浓硫酸的稀释、酸的性质、碱的性质、pH的测定等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实验内容,它既能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现列举几例,供学生在复习时参考。  
期刊
在环保的大环境下,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化学环境考题在其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中考化学考试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环保意识的考查,切实地做到了将环保意识寓于化学教学之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将通过与课本知识的链接对中考化学环境考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1.绿色化学  绿色意识是其指导,绿色化学的最终目标是杜绝化学污染源,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以及末端的污染排放都
期刊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一个设计合理、成功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燃烧的条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教材第129
期刊
“审题严密,运算正确,步骤规范,结果准确”是化学计算的基本要求。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不过,教学实践证明,把易犯的“病例”列举出来加以“诊断”剖析,让学生“错中悟理”,是强化“计算功底”的省力措施。现举出几例,以供参考。  1.“定律”理解不透  对“质量守恒定律”不理解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在计算“2.4 g镁在10 g氧气中燃烧,可生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高三教学来说,习题评讲课在复习课中占得比例很高,在这种课中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填鸭”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有的学生会做不想听,有的学生则不会做、听不懂,有的学生即使听懂了也不会灵活运用。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是低效的,完全违背了新课标的课改要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用“说题教学”的模式进行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学生说题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把个人对试题的思考过程
期刊
例1(全国理综课标卷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操作  A.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解析配制稀硫酸时,应先
期刊
卤族元素中有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其中盐类物质中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铵、氯化钙性质较为突出,用途也比较广泛,可称其为“氯氏”四兄妹。  氯化钠,俗名食盐,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开它生命就会停止。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密度为2.165g/cm3,熔点为801℃,沸点为1442℃,味咸,pH呈中性,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和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性质上看可以与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1节原电池。首先回顾必修与本章前两节相关知识,认识哪些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初步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结构上的区别,通过分析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了解选择简单原电池电极材料的依据。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而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以把化學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认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判断正负极和阴阳离
期刊
化学是一门严谨但又琐碎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中之所以失分,并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是在考试中由于忽视细节而引发各种失误所致,甚至于有些失误会频繁出现,成为顽疾。因此规范细节,完善解题步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究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中,把一些细节规范为解题步骤,以减少各种无谓失分。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1已知在25℃,101 kPa下,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