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德加:一种奇异的美
法国现代画家埃德加·德加以其描绘芭蕾舞者的油画闻名于世,然而他的版画却鲜为人知。2016年3月26日至7月24日,“埃德加·德加:一种奇异的美”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举行,展出约一百二十幅德加罕见的单版画,以及六十件相关的油画、素描、粉彩、速写、印刷品等。德加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制作单版画,在随后的二十年中,这些充满实验性的作品为德加的油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技术基础,德加逐渐探索出通过重复的运动和排列组合来看待女性身体的新途径。这些单版画被视为德加捕捉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观众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德加的作画方法和技术创新,更能领会其蕴含时代精神的新语言和新形式。电子高速公路五十年
1974年,新媒体艺术先驱白南准提出“电子高速公路”这一全新概念,以此形容极速增长的新通信形式。2016年1月29日至5月15日,新媒体艺术大展“电子高速公路:2016—1966”在英国伦敦白教堂画廊举行。展览共展出七十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呈现艺术与科技相互介入的多媒体作品,以及电影、绘画、雕塑、摄影等,回应了自南准对数字科技的构想与展望,并以倒叙的方式反映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艺术的深远影响。第二十二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
2016年3月3日至6日,第二十二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在美国纽约曼啥顿哈德逊河岸第g2号和94号码头举行。本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由前artnet主编本杰明-吉诺齐奥执掌,共有来自全球三十六个国家的两百余家画廊携现当代艺术品参展,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之一。今年,军械库艺术展的“聚焦”单元将视线转向非洲,关注非洲流散艺术以及从国际视角出发的非洲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逝世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3月31日,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因心脏病发在美国迈阿密逝世,享年六十五岁。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以其流动瑰丽的曲线建筑闻名于世,被称为“曲线女王”。哈迪德在2004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她也是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皇家金奖的女建筑师。哈迪德的作品遍布全球,经由她设计的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罗马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辛纳提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场馆更展现了她的创新与远见。
英国概念艺术十五年
20世纪60年代,一些艺术家开始抛弃传统的创作方式,转而探索其作品的观念意图。2016年4月12日至8月29日,“英国概念艺术:1964-1979”在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举行,回溯了概念艺术在英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探寻了英国文化在撒切尔掌权之前产生的巨变。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基思·阿奈特、康纳德-阿特金森、苏珊-席勒、理查德·朗、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等人,他们的艺术突破传统、投身现实,对艺术的功能与社会性提出质疑。
第七届格拉斯哥国际艺术节
2016年4月8日至25日,第七届格拉斯哥国际艺术节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本届艺术节由莎拉-麦克罗里担任艺术总监,邀请艺术家围绕格拉斯哥的工业遗产和文化生态展开创作实践,探索城市空间与艺术的转换再生及其关联。全球两百多位艺术家应邀参加了此次艺术节,展出一系列新作以及专为艺术节而做的委托作品。
第五十届科隆艺术博览会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现当代艺术博览会,科隆艺术博览会今年迎来其五十周年的华诞。2016年4月14日至17日,第五十届科隆艺术博览会在德国科隆展览中心举行。今年共有来自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家画廊参展。本届科隆艺术博览继续与纽约新艺术经纪人联盟合作,推出展中展,为年轻艺术家提供舞台。
再十示
2016年4月23日至6月2日,丁乙个展“再十示”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丁乙的一百件作品,涵盖其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的演进。2016年5月6日起,丁乙的两件重量级作品《十示2015-9》与《十示2015-10》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性建筑Liberty 28内永久展示。作品亮相的同时,大楼北厅将举行为期两天的展览,展出二十一件艺术家近期的木板及纸本作品。
私信力
2016年4月23日至6月10日,群展“私信力”在上海玉衡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呈现了党震、郝世明、姜吉安、彭薇、桑火尧、曾健勇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架上绘画、当代水墨、装置、雕塑等多种形式。在“私信力”这一主题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清晰而独立的面貌。从中既看到艺术家和这个时代互为镜像,又可触摸到他们根植在作品之中的性格基因。
和光同尘——侯伟作品展
2016年4月15日至24日,“和光同尘——侯伟作品展”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展出。展览主要展示了艺术家侯伟的坦培拉和水彩作品。作品的主题来自“尘埃”系列的创作构想,体现了艺术家形而上的思考以及体验式的转译,画面力求以有限呈现出无限。而作品中呈现出的坦培拉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效果,则包含了侯伟对坦培拉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坚持与探索。
WAITING FOR QJN FENG迎风
2016年5月19日至6月19日,展览“WAITING FOR QJNFENG迎风”在威尼斯圣乔治马吉奥莱岛上的本笃会修道院举行。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秦风的绘画及装置作品。开幕当天艺术家进行了现场创作,借此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加纳的婚礼》进行跨时空、跨文化的对话。秦风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打造更包容性的艺术环境。
不谋而合
2016年4月30日至5月30日,“不谋而台”艺术展在位于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的云艺术中心展开。展览共邀请了巴斯马、成其好、陈心懋、柴一茗、杨建平、樊忠鸣等十五位知名艺术家参展。展览试图打破以往艺术展示空间专属行政权力下以政治形态出入的美术馆状态,欲将社会中的资源、能量、文化充分地展示,为艺术的展示形式注入了更积极的活力。 “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
2016年4月23日,由了了·艺术传播机构邓昭宇和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共同发起的“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在位于四川成都世纪城天鹅湖花园22栋的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原书吧成立。图书馆采取“公益捐赠一免费阅读”形式,藏书以艺术、文学、文化研究为主,致力于成为既能够向艺术专业研究者提供方便,又能向非专业读者普及艺术知识的平台。
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
2016年4月28日,“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论坛邀请了艺术文化行业的领袖和精英代表参与,回顾总结了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并发布了《TEFAF 2016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中文版。的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两部分,旨在搭建国际化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同时注重国际性、先锋性和专业性,坚持开放性与互动性。
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
2016年4月28日至8月28日,“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中国首展在上海新天地新里展开。展览呈现了传为达·芬奇的作品《早期蒙娜丽莎》,同时展现了大量科学考证的数据,佐证其真实性。在这个运用了大量多媒体展示的现场中,观众可在新技术的帮助下,穿过七个交互式长廊,体验画作的认证过程,并完成他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里的个性之旅。
2016里加摄影双年展
2016年4月15日至6月18日,“里加摄影双年展”在拉脱维亚的里加展出。拉脱维亚里加是著名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出生地,也是超小型照相机的发源地以及画家马克·罗思科的故乡。里加摄影双年展的主题“重启”是为了证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过去和将来的了解。2016年“里加摄影双年展”由英嘉·布鲁威尔、艾瓦皮妮尔、玛丽·索佛尔德、艾嘉德扎尔波合作策划。扎娜·美露佩(拉脱维亚/中国)、阿玛莉亚·厄尔曼(美国)、阿格尼兹卡·波尔斯卡(波兰/德国)&威泰克·奥斯基(波兰)、伊娃·斯特恩拉姆(瑞典/英国)、娜塔莎·卡鲁阿纳(英国)、伊莎贝尔·文泽尔(德国)、亚历山大·尤盖(哈萨克斯坦)、卡米尔·劳雷利(法国/爱沙尼亚)、梅吉·鲁斯塔默娃(格鲁吉亚/比利时)、丹妮拉·卡贞科(俄罗斯)、詹娜·鲁斯塔默娃(俄罗斯)、劳拉·普利库勒(拉脱维亚)、卡洛琳娜·帕阿帕(芬兰)、卡特恩卡·戈尔德伯格(瑞典/挪威)、保罗·赫布斯特(拉脱维亚/德国)、阿纳斯·安斯卡缇斯(立陶宛)、安·阿尔迪斯·布莱迪思(拉脱维亚)等十八位国际艺术家参加了本届双年展。
在里加摄影双年展中,人的国籍按照两部分内容来显示,一个是出生地,一个是居住地。上海概念派艺术家扎娜·美露珮代表了中国参展。扎娜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年,但她还是提出了身份和认同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她究竟多大程度上融入了中国社会,而什么时候才能被完全接纳?扎娜希望中国能像一些欧美国家一样,不分种族和国籍,所谓的“老外”被接纳为“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扎娜的作品目前在中国、欧洲和里加照片博物馆都有被收藏,她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是积极参与中国的城市规划,在上海以规划建立永康路艺术中心和与社区医院合作进行的愚园路重建项目而出名,同时她也是奠千山多媒体六岛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法国现代画家埃德加·德加以其描绘芭蕾舞者的油画闻名于世,然而他的版画却鲜为人知。2016年3月26日至7月24日,“埃德加·德加:一种奇异的美”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举行,展出约一百二十幅德加罕见的单版画,以及六十件相关的油画、素描、粉彩、速写、印刷品等。德加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制作单版画,在随后的二十年中,这些充满实验性的作品为德加的油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技术基础,德加逐渐探索出通过重复的运动和排列组合来看待女性身体的新途径。这些单版画被视为德加捕捉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观众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德加的作画方法和技术创新,更能领会其蕴含时代精神的新语言和新形式。电子高速公路五十年
1974年,新媒体艺术先驱白南准提出“电子高速公路”这一全新概念,以此形容极速增长的新通信形式。2016年1月29日至5月15日,新媒体艺术大展“电子高速公路:2016—1966”在英国伦敦白教堂画廊举行。展览共展出七十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呈现艺术与科技相互介入的多媒体作品,以及电影、绘画、雕塑、摄影等,回应了自南准对数字科技的构想与展望,并以倒叙的方式反映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艺术的深远影响。第二十二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
2016年3月3日至6日,第二十二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在美国纽约曼啥顿哈德逊河岸第g2号和94号码头举行。本届纽约军械库艺术展由前artnet主编本杰明-吉诺齐奥执掌,共有来自全球三十六个国家的两百余家画廊携现当代艺术品参展,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之一。今年,军械库艺术展的“聚焦”单元将视线转向非洲,关注非洲流散艺术以及从国际视角出发的非洲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逝世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3月31日,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因心脏病发在美国迈阿密逝世,享年六十五岁。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以其流动瑰丽的曲线建筑闻名于世,被称为“曲线女王”。哈迪德在2004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她也是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皇家金奖的女建筑师。哈迪德的作品遍布全球,经由她设计的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罗马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辛纳提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场馆更展现了她的创新与远见。
英国概念艺术十五年
20世纪60年代,一些艺术家开始抛弃传统的创作方式,转而探索其作品的观念意图。2016年4月12日至8月29日,“英国概念艺术:1964-1979”在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举行,回溯了概念艺术在英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探寻了英国文化在撒切尔掌权之前产生的巨变。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基思·阿奈特、康纳德-阿特金森、苏珊-席勒、理查德·朗、迈克尔-克雷格-马丁等人,他们的艺术突破传统、投身现实,对艺术的功能与社会性提出质疑。
第七届格拉斯哥国际艺术节
2016年4月8日至25日,第七届格拉斯哥国际艺术节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本届艺术节由莎拉-麦克罗里担任艺术总监,邀请艺术家围绕格拉斯哥的工业遗产和文化生态展开创作实践,探索城市空间与艺术的转换再生及其关联。全球两百多位艺术家应邀参加了此次艺术节,展出一系列新作以及专为艺术节而做的委托作品。
第五十届科隆艺术博览会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现当代艺术博览会,科隆艺术博览会今年迎来其五十周年的华诞。2016年4月14日至17日,第五十届科隆艺术博览会在德国科隆展览中心举行。今年共有来自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家画廊参展。本届科隆艺术博览继续与纽约新艺术经纪人联盟合作,推出展中展,为年轻艺术家提供舞台。
再十示
2016年4月23日至6月2日,丁乙个展“再十示”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丁乙的一百件作品,涵盖其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的演进。2016年5月6日起,丁乙的两件重量级作品《十示2015-9》与《十示2015-10》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性建筑Liberty 28内永久展示。作品亮相的同时,大楼北厅将举行为期两天的展览,展出二十一件艺术家近期的木板及纸本作品。
私信力
2016年4月23日至6月10日,群展“私信力”在上海玉衡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呈现了党震、郝世明、姜吉安、彭薇、桑火尧、曾健勇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架上绘画、当代水墨、装置、雕塑等多种形式。在“私信力”这一主题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清晰而独立的面貌。从中既看到艺术家和这个时代互为镜像,又可触摸到他们根植在作品之中的性格基因。
和光同尘——侯伟作品展
2016年4月15日至24日,“和光同尘——侯伟作品展”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展出。展览主要展示了艺术家侯伟的坦培拉和水彩作品。作品的主题来自“尘埃”系列的创作构想,体现了艺术家形而上的思考以及体验式的转译,画面力求以有限呈现出无限。而作品中呈现出的坦培拉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效果,则包含了侯伟对坦培拉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坚持与探索。
WAITING FOR QJN FENG迎风
2016年5月19日至6月19日,展览“WAITING FOR QJNFENG迎风”在威尼斯圣乔治马吉奥莱岛上的本笃会修道院举行。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秦风的绘画及装置作品。开幕当天艺术家进行了现场创作,借此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加纳的婚礼》进行跨时空、跨文化的对话。秦风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打造更包容性的艺术环境。
不谋而合
2016年4月30日至5月30日,“不谋而台”艺术展在位于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的云艺术中心展开。展览共邀请了巴斯马、成其好、陈心懋、柴一茗、杨建平、樊忠鸣等十五位知名艺术家参展。展览试图打破以往艺术展示空间专属行政权力下以政治形态出入的美术馆状态,欲将社会中的资源、能量、文化充分地展示,为艺术的展示形式注入了更积极的活力。 “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
2016年4月23日,由了了·艺术传播机构邓昭宇和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共同发起的“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在位于四川成都世纪城天鹅湖花园22栋的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原书吧成立。图书馆采取“公益捐赠一免费阅读”形式,藏书以艺术、文学、文化研究为主,致力于成为既能够向艺术专业研究者提供方便,又能向非专业读者普及艺术知识的平台。
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
2016年4月28日,“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论坛邀请了艺术文化行业的领袖和精英代表参与,回顾总结了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并发布了《TEFAF 2016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中文版。的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两部分,旨在搭建国际化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同时注重国际性、先锋性和专业性,坚持开放性与互动性。
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
2016年4月28日至8月28日,“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中国首展在上海新天地新里展开。展览呈现了传为达·芬奇的作品《早期蒙娜丽莎》,同时展现了大量科学考证的数据,佐证其真实性。在这个运用了大量多媒体展示的现场中,观众可在新技术的帮助下,穿过七个交互式长廊,体验画作的认证过程,并完成他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里的个性之旅。
2016里加摄影双年展
2016年4月15日至6月18日,“里加摄影双年展”在拉脱维亚的里加展出。拉脱维亚里加是著名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出生地,也是超小型照相机的发源地以及画家马克·罗思科的故乡。里加摄影双年展的主题“重启”是为了证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过去和将来的了解。2016年“里加摄影双年展”由英嘉·布鲁威尔、艾瓦皮妮尔、玛丽·索佛尔德、艾嘉德扎尔波合作策划。扎娜·美露佩(拉脱维亚/中国)、阿玛莉亚·厄尔曼(美国)、阿格尼兹卡·波尔斯卡(波兰/德国)&威泰克·奥斯基(波兰)、伊娃·斯特恩拉姆(瑞典/英国)、娜塔莎·卡鲁阿纳(英国)、伊莎贝尔·文泽尔(德国)、亚历山大·尤盖(哈萨克斯坦)、卡米尔·劳雷利(法国/爱沙尼亚)、梅吉·鲁斯塔默娃(格鲁吉亚/比利时)、丹妮拉·卡贞科(俄罗斯)、詹娜·鲁斯塔默娃(俄罗斯)、劳拉·普利库勒(拉脱维亚)、卡洛琳娜·帕阿帕(芬兰)、卡特恩卡·戈尔德伯格(瑞典/挪威)、保罗·赫布斯特(拉脱维亚/德国)、阿纳斯·安斯卡缇斯(立陶宛)、安·阿尔迪斯·布莱迪思(拉脱维亚)等十八位国际艺术家参加了本届双年展。
在里加摄影双年展中,人的国籍按照两部分内容来显示,一个是出生地,一个是居住地。上海概念派艺术家扎娜·美露珮代表了中国参展。扎娜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年,但她还是提出了身份和认同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她究竟多大程度上融入了中国社会,而什么时候才能被完全接纳?扎娜希望中国能像一些欧美国家一样,不分种族和国籍,所谓的“老外”被接纳为“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扎娜的作品目前在中国、欧洲和里加照片博物馆都有被收藏,她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是积极参与中国的城市规划,在上海以规划建立永康路艺术中心和与社区医院合作进行的愚园路重建项目而出名,同时她也是奠千山多媒体六岛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