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一文化的语言里,会出现双关语,即俏皮话,往往同一文化背景的人才会真正理解。那么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呢?文字经由翻译来展开沟通与理解,却同时产生更大的误读。跨语言里的双关语,则显得更加含混,随之生产出各种不可通约的歧义。
视觉语言,因其更直接的表达,通常被认为可以超越这些误读。然而,这是否也是一种一厢情愿?譬如,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里希特、巴塞蒂兹或奥尔巴赫?抑或我们在画面的含混中自我想象出更多的歧义?当然,艺术作品离开创作者,已然完成,剩下的也只是艺术家提供给观者的自由空间,而观者的任何想象和发挥,都是另一个层面的再阐释再丰富。
艺术家罗威近期的系列作品名为《子孓》,“子孓”对应的英语翻译是M0sauito,或者,再细腻点可选择词典里相对应的“蚊子的幼虫”词组。然而,如此确定的语词,无法对应出“子孓”之为“子孓”在汉语里的声音、象形和语意结构。正如我们可以在他放肆又动荡的画面找到不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参照系的西方艺术语言体系里各种“主义”的标签,却无法确切地描绘其文化基因。此时,创作者和观者无法言说的直觉反而更切近其艺术本身。
此次罗威个展名为Dragonfly,和子孓一样来自虫豸形象:蜻蜓。不过,因为文化的差异,Dragonfly成为跨语言中的双关语,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多种字面组合和解读的方式,特别是draqon fly在汉语中唤起了另一种戏谑的形象(如飞龙在天,对应其绘画装置的展示方式),带来不确定的混杂歧义,恰如其画面风格,也刚好映衬着我们面对巨幅画面寻求意义的陌生感,和我们当下在跨文化背景中的无知狂妄和无所适从。
视觉语言,因其更直接的表达,通常被认为可以超越这些误读。然而,这是否也是一种一厢情愿?譬如,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里希特、巴塞蒂兹或奥尔巴赫?抑或我们在画面的含混中自我想象出更多的歧义?当然,艺术作品离开创作者,已然完成,剩下的也只是艺术家提供给观者的自由空间,而观者的任何想象和发挥,都是另一个层面的再阐释再丰富。
艺术家罗威近期的系列作品名为《子孓》,“子孓”对应的英语翻译是M0sauito,或者,再细腻点可选择词典里相对应的“蚊子的幼虫”词组。然而,如此确定的语词,无法对应出“子孓”之为“子孓”在汉语里的声音、象形和语意结构。正如我们可以在他放肆又动荡的画面找到不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参照系的西方艺术语言体系里各种“主义”的标签,却无法确切地描绘其文化基因。此时,创作者和观者无法言说的直觉反而更切近其艺术本身。
此次罗威个展名为Dragonfly,和子孓一样来自虫豸形象:蜻蜓。不过,因为文化的差异,Dragonfly成为跨语言中的双关语,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多种字面组合和解读的方式,特别是draqon fly在汉语中唤起了另一种戏谑的形象(如飞龙在天,对应其绘画装置的展示方式),带来不确定的混杂歧义,恰如其画面风格,也刚好映衬着我们面对巨幅画面寻求意义的陌生感,和我们当下在跨文化背景中的无知狂妄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