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旧梦,逃不掉的现实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剧:王昊然
  导演:周小倩
  演员:宋忆宁 李建华 徐漫蔓 付雅雯 刘春峰 曹杨 王海鹰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异乡人》成功撩拨到了我的心弦。在各种爆笑喜剧、改编剧广受欢迎的市场,原创话剧《异乡人》如一首散发着淡淡哀愁的散文诗,显得格外清新。
  开场时两位主人公遭受的厄运(有同性恋倾向的儿子早逝)已经发生,全剧展示的是两人走出煎熬、试图恢复正常生活的心理过程。他们周围的人以及他们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冲突要么引而不发、要么弱化、要么把有可能激化的外部矛盾引向内心。看似乡村生活即景的描绘,却呈现出都市、城镇、农村三个家庭不同生活追求所导致的不同生活状态,抛给我们许多现实的问题。整出戏不做戏剧性的放大、集中、强化,而是“像在生活中一样的复杂和一样的简单,人们吃饭,就是吃饭,但与此同时,或是他们的幸福在形成,或是他们的生活在断裂。”(契诃夫)
  于是,我看到了一出平静地展现几个人的生活,却引起我心灵激荡的好戏。剧里充满了多重对话——玛格丽特与丽丽、拥有与失却、记忆与遗忘、现实与梦想、都市与故乡、归家与离家——令我忍不住去梳理主题表达的蛛丝马迹。
  该剧原本的剧名是《玛格丽特在希望的田野上》,与编剧的其他作品如《森林海中的红楼》《爆·蛹》有着一致的文艺范儿,但估计是剧名风格与最终舞台呈现的现实主义不符,主创修订之后的名字《异乡人》倒符合正剧了,却因其明确的含义而易使观众忽略该剧其他主题,或者说“异乡”这个意念太过强大而掩盖了其他。剧中苏敏和关洵从小山村走到美国再定居上海,代表了进城与返乡、出国与海归的四种他乡者状态。想超越困顿闭塞生活而努力远走他乡,漂泊的路上疲于奔命,时常忘记为何出发,我们便只是在路上而已。然而在某个时刻,不得不承认,“异乡人”这个称呼一出,便几乎能击中所有人,停下来,怀念一下过去和故乡,抚慰一下依旧在辛苦狭隘中的自己。对异乡人的人道关怀,这,是该剧的社会问题层面的主题。
  与“异乡”对应的是“家”。我们之所以有异乡感,是因我们在寻根。剧中丽丽和苏阳对家都毫无眷恋;而关洵和苏敏则不停地试图能够归家,争论着上海和故乡哪个是家,他们在香港儿子的公寓、在上海自己的家、回故乡父母故居,可无论逃到哪里,都得不到记忆中的家能给的安宁,他们的痛苦无法解脱。终于,他们明白了“如果我们必须要面对,就不该去逃避”。这,是该剧的深层主题。
  事实上,男女主人公寻家不是最高目标,他们的终极任务是能如常人一样生活。就像《樱桃园》中樱桃园的拍卖只是一个背景事件,《异乡人》的重大事件发生在开场之前,剧中展示给观众的是两位主人公对该事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种情绪,不是情节,当他们终于能够正视,心理达到另一维度上的平衡时,戏便结束了。因此,该剧以夫妻二人从逃避到接受儿子离世的残酷现实为贯穿动作。主创选择了一个颇巧妙的表现方式:走(得不到心灵慰藉后选择离家)。戏的前半部分母亲苏敏总要走,带儿子关关回家,后半部分层层加强父亲关洵的精神崩溃,直到儿子下葬时他才想走。两个人的悲痛一个是坦然的,一个是隐藏的,因而在“走”的表达上,苏敏是开始就镇定地坚决地要走,关洵则是最后惊慌失措地想要逃走。在这个情感高潮处,苏敏道出自己是在替关洵悲伤,那一刻观众被关洵的沉痛父爱、他为保护妻子而努力掩饰悲怆的一往情深、妻子洞悉一切先配合后拯救的用心良苦深深打动。
  爱是人类永恒的情感需求,施予爱或收获爱,失去爱或拥有爱。剧中这对遭受厄运的夫妻,在“谁该对儿子的死负责”的尖锐攻击争吵之后,苏敏说:“答应我,无论我们如何争吵,谁也不要离开谁好么。”他们在崩溃边缘回忆美好初见,这情意支撑他们走过备受煎熬的心路;他们替彼此默默抵挡苦难、相濡以沫才见心安之家,“海洋把海洋藏起来了,你就是海洋,现在,我终于找到你了。现在,你跟我回家,好么。”所以,爱才是生存的信仰,这便是该剧的原始主题核。
  凭借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敏锐性、对主题挖掘的深刻性和舞台表达的丰富性,《异乡人》显示出现实主义戏剧的力量。用传统戏剧样式表达当下社会问题、当代人生存状态——真正的现实主义戏剧能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引发我们普遍性的共鸣,把我们从麻木的生活中唤醒,我们为剧中人命运一声叹息,并为自己在进行的相似人生而落泪。在市场当道之际还有戏剧人潜心做现实主义戏剧,拒绝花样狂欢、放弃孤芳自赏,忠实反映生活,实属难得。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才是真正地尊重观众——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戏剧永不过时,且值得我们呼吁更多的诚意之作。
其他文献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银幕与荧屏,金秋十月,上海美琪大戏院又掀起一场“三生”热潮。曾成功打造过舞台剧《仙剑奇侠传》的“染空间”带着专门为“三生”量身定制的舞台剧登场。  无论外界看不看好,备受争议的话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纷纷攘攘中又火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知名IP舞台化成为当今舞台剧商业演出的一个重要现象,从3D、5D多媒体再到这次的全息声,舞美技术的比拼俨然成为了时下IP
期刊
评儿童剧《巴黎圣母院》  两年前与杜邨老师閑聊之余他曾提起要做一部儿童版的《巴黎圣母院》,当时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很难想象,将如此深刻的题材嵌入到儿童剧当中去,怎么构造人物?怎么描写人性呢?虽然有众多的疑惑,但也充满了期待。终于在今年,儿童剧《巴黎圣母院》上演了,通过朋友圈,我能感觉这在业内是一次不小的震动,于是我对这个戏的期待又提升了一个档位。10月3日上午我走进了马兰花剧场,看到了这台充满惊喜的
期刊
唱好昆曲确实很难,伶人和曲友久唱曲坛仍不得要领者甚有之。唱好昆曲需将多方面的技术综合运用,本期就唱曲的四大重要技法概括简介,以领曲纲。  口法:管住口  其一是口型。  功用。口是共鸣腔体的气息交换口,也是韵音准确的重要管控点,口型好坏直接影响着声音与字音的质量。同时无论是演员还是曲友,做到嘴型好看,也是美观的具体表现。  正确口型。口型主要指以嘴唇为主的外部样子,按照元音分可以有微启唇、椭圆唇、
期刊
刘曾复先生去世已经四年多了。在追思先生之际,回想往事感慨良多。我是十多年前由林瑞平先生引荐到刘先生家的,那时每周五下午刘先生与许孔时先生、林瑞平先生谈话聊戏,我则是以旁听生身份每周必到,期间接受了刘先生系统的教导,受益极大。因此,我才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京剧的结构;演员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的唱念做打,更在于使整台戏“整”,即主演要整合与配演、乐队之间的关系,唱腔音乐与锣鼓运用的关系乃至前后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上海首次原版引进《西区故事》。《西区故事》是音乐剧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也被称为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编 剧:亚瑟·劳伦斯  作 词:斯蒂芬·桑德汉姆  作 曲:伦纳德·伯恩斯坦  编 舞:杰罗姆·罗宾斯  时 间:11月23日- 12月3日  地 點: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期刊
国家大剧院版的《哈姆雷特》除了莎翁原剧剧情以外,还加入了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独特视角,在朱生豪和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中,唤醒观众的大脑,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王子,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这将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观演关系。这是一部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  演 出:中国国家话剧院  导 演:陳薪伊  主 演:佟瑞欣 王诗槐 关栋天  杨淇 王文杰  时 间:12月3日  地
期刊
评上海越剧院《红楼·音越剧场》  作为整个剧种的代名词,越剧《红楼梦》承载着无数观众美好的记忆,这部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红楼梦》舞台作品,至今常演不衰。去年,上海越剧院在经典版本的基础上全新推出了《红楼·音越剧场》,时隔一年,9月15日晚修改后的音越剧场再次面向观众。  这部脱胎于经典版《红楼梦》的作品,文本结构上继承了经典版的模式,全剧以宝黛爱情为主题,用歌队吟唱《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
期刊
虚无缥缈的罗刹国位于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上。那里住着面相丑陋又行为怪异的罗刹鬼。一个叫马骥的人类落难至此,无法逃脱的马骥只好暂住此岛,渐渐失去了回归人类世界的希望,然而目小红的出现讓堕落于此的马骥再次有了出逃与回归的想法。  演 出:中国国家话剧院  编 剧:黄维若  导 演:赵淼  演 员:杨君军 刘星阳 艾阔 汪玥 吴迪 王一琦  时 间:11月21 - 22日  地 点:兰心大戏院
期刊
《陆军戏剧随笔录》自序  小时候,记得有一年,奶奶将一块自织的土布裁开,为我做了一件秋衫,一条短裤。多余的零头布舍不得扔掉,就做了一副鞋帮。  这个暑假,我仿佛在与奶奶做同样的事。  前段时间,我腾出手来,将自8卷本《陆军文集》出版以后,自己断断续续写的一些论文、序跋、随笔等文字整理归纳,修改补充,在此基础上编定了两部书稿:一部是《编剧学论稿》,还有一部是《另一种阅读笔记——陆军书序录》。书稿完成
期刊
原著:米 . 布尔加科夫【俄】  导演:孟京辉  演员:刘晓晔 王印 贾亦堃 侯亚文  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种令无数非科学家争论的问题在我看《不祥的蛋》之前也有过好奇,甚至边看边还在思考世上是否真的会有这种神奇的红光存在。布尔加科夫的聪明及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1925年出版的小说里就已经预言式地看到了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的工业社会人类的悲哀。  1928年的夏天,小城养鸡场突如其来的鸡瘟,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