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为人,如果没有人文的素养,则与动物无异。所以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主动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和学生一起读书,让学生快乐成长,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有朗朗的读书声,抑或是师生间唇枪舌战的讨论声,最好还有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精神抖擞青年学生的演讲声……总之我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睿智的,又是充满朝气的,蓬勃向上的课堂。可是现实的语文课堂却与之大相径庭,经常出现这种情形:大多数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很没劲,老师说的那些东西,我又没读过,书中那些人的生或者死我还真是不大感兴趣,听你叨叨还不如看本杂志呢。于是乎就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满是陶醉的讲,学生在下面看速成杂志昏然欲睡百无聊赖的场景。
悲哉!学生不愿学语文,不愿去读书,果真如此吗?非也!
其实学生本心是很愿意去读书的,但是由于课业的繁重,学习压力的巨大,致使他们不敢去读大部头的名著,关键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名著。久而久之,学生头脑空虚,浮于表面,很难出现内心丰富并且善于思考的学生。
那么我们怎么去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喜欢语文呢?
我是这样做的:一般是我最近正在读什么书,而且感觉还不错,然后我在课堂上就会刻意去引用书中的事例或者话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再告诉他们最近我在读什么书,这本书感觉哪个地方还不错,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读。不出什么意外,下一周,教室里肯定会出现我推荐的书。这样,学生读完之后,我们还可以就书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探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一个引导办法,我称之为——百家讲坛。名字很大,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自我展示活动。环节也较为灵活,一般是学生举荐一则自己看书、看报时发现的有代表性的语句,如细节描写较好的句子,较有哲理性的句子等。并简单介绍喜欢这段话、这个句子的理由,希望同学们从中学习什么知识,感受什么启迪等。
那天学生举荐了这样一段话“床边,母亲在默默地流泪,煤油灯如豆的灯光把母亲擦眼泪的身影投射到墙上。她无声地抽泣,那个抹眼泪的手的影子那样巨大,占据墙后边整整一堵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且创设出了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悲情的氛围。
或者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刚刚看过且喜欢的书籍,要说出推荐理由以及给同学们的建议,大家怎么去欣赏等。如有同学推荐了《平凡的世界》,推荐理由写得很不错“最喜欢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他应该是我们最推崇的“纯爷们”。希望男同学去认识去学习孙少平面对苦难时随散发出的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希望女同学去喜欢孙少平,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是值得爱的人。”在百家讲坛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那种对书的喜悦之情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发现同学们逐渐爱上了读书,逐渐的学会独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另外为了锻炼学生的文笔,激励他们多学写作,多去练笔。我带领部分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创办了一份小报纸——《随笔》。每周同学们写的周记或者他们平时写的随笔,都可以交给班里的小编辑部,然后由他们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再一起进行商讨和修改,之后这位同学的这篇作品就会发表在我们的《随笔》上。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给他们规定好主题,规定好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读书写作的热情。现在我们这份由小蚂蚁文学社团主办的《随笔》,已经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看的社团报纸。
当然,探索的路还很长。引导学生读书、引导他们去读好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将是我追求不懈的目标。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有朗朗的读书声,抑或是师生间唇枪舌战的讨论声,最好还有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精神抖擞青年学生的演讲声……总之我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睿智的,又是充满朝气的,蓬勃向上的课堂。可是现实的语文课堂却与之大相径庭,经常出现这种情形:大多数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很没劲,老师说的那些东西,我又没读过,书中那些人的生或者死我还真是不大感兴趣,听你叨叨还不如看本杂志呢。于是乎就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满是陶醉的讲,学生在下面看速成杂志昏然欲睡百无聊赖的场景。
悲哉!学生不愿学语文,不愿去读书,果真如此吗?非也!
其实学生本心是很愿意去读书的,但是由于课业的繁重,学习压力的巨大,致使他们不敢去读大部头的名著,关键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名著。久而久之,学生头脑空虚,浮于表面,很难出现内心丰富并且善于思考的学生。
那么我们怎么去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喜欢语文呢?
我是这样做的:一般是我最近正在读什么书,而且感觉还不错,然后我在课堂上就会刻意去引用书中的事例或者话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再告诉他们最近我在读什么书,这本书感觉哪个地方还不错,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读。不出什么意外,下一周,教室里肯定会出现我推荐的书。这样,学生读完之后,我们还可以就书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探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一个引导办法,我称之为——百家讲坛。名字很大,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自我展示活动。环节也较为灵活,一般是学生举荐一则自己看书、看报时发现的有代表性的语句,如细节描写较好的句子,较有哲理性的句子等。并简单介绍喜欢这段话、这个句子的理由,希望同学们从中学习什么知识,感受什么启迪等。
那天学生举荐了这样一段话“床边,母亲在默默地流泪,煤油灯如豆的灯光把母亲擦眼泪的身影投射到墙上。她无声地抽泣,那个抹眼泪的手的影子那样巨大,占据墙后边整整一堵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且创设出了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悲情的氛围。
或者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刚刚看过且喜欢的书籍,要说出推荐理由以及给同学们的建议,大家怎么去欣赏等。如有同学推荐了《平凡的世界》,推荐理由写得很不错“最喜欢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他应该是我们最推崇的“纯爷们”。希望男同学去认识去学习孙少平面对苦难时随散发出的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希望女同学去喜欢孙少平,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是值得爱的人。”在百家讲坛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那种对书的喜悦之情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发现同学们逐渐爱上了读书,逐渐的学会独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另外为了锻炼学生的文笔,激励他们多学写作,多去练笔。我带领部分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创办了一份小报纸——《随笔》。每周同学们写的周记或者他们平时写的随笔,都可以交给班里的小编辑部,然后由他们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再一起进行商讨和修改,之后这位同学的这篇作品就会发表在我们的《随笔》上。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给他们规定好主题,规定好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这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读书写作的热情。现在我们这份由小蚂蚁文学社团主办的《随笔》,已经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看的社团报纸。
当然,探索的路还很长。引导学生读书、引导他们去读好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将是我追求不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