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作为药理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还应加强与临床结合。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与临床结合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97―02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生要学好药理学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又需要相关的临床知识。作为药理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但是大多数药理学教师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而临床知识的相对比较欠缺。下面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1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陈旧
近年来,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临床。有些新药或某些老药的新用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但是教材却没有收集;而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或者几乎不用的药物教材没有及时删除,甚至是教学的重点。这就对学生产生误导,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
1.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药品过度商品化
药品虽然是商品,但是是特殊的商品。应该更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药物制造商和广告商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夸大某些新药的作用,隐瞒其不良反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误导。药品推销商给医院或医生的药品提成,导致某些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选择价位高、有提成的新药,而不选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从而使学生走上临床后,感到理论与临床相脱节。
1.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中,药理学课程仍主要由基础药理学教师一手包办。基础教师平时接触临床较少,多数只有实习时一两年的临床经验,对临床药物治疗现状所知有限,讲起来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随着医学的发展,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药理学教师必将越来越难以胜任;而且教学与实践脱节本身也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某些在临床可能很简单的问题基础教师不一定知道,备课时可能走很多弯路不说,甚至于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目前,从事药理学教学的教师一般是医学专业毕业和药学专业毕业。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基础知识丰富,但是临床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一些常见病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向学生讲解时照本宣科的几率比较大。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上学期间在校有见习和实习阶段,具备一些临床知识,但是由于时间长了,印象会比较模糊,另外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新药的应用知道不是很多。所以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医学生们传授有用的知识。
1.4关于教学时机的存在不足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药理学的教学都安排在基础课之后临床课之前。没有临床疾病知识作为背景,学习药理学缺乏对相关疾病感性认识和对发病机制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药知识,难免感到空洞、抽象,学过以后记忆也不巩固,更不要说在临床课中再现和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像抗心衰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原发病表现多样、机制较复杂的药物,以及一些少见病的治疗用药。在实施病案教学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尚未完成系统的诊断学和内科学的学习,学生在讨论病案时对一些临床相关问题显得生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临床课教师的反馈信息也显示,进人临床课以后还能较好掌握药理学的学生很少,必须重新回顾。
2解决办法
2.1合理补充新内容,增加药物的新知识
目前用的药理学教材上有的内容比较陈旧、更新慢,跟不上临床上新药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以后,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同学们确实能感觉到学好药理学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但有时难免会觉得学的有些知识与实际脱节有些脱节,建议可以适当增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比如,讲完书上经典的代表药后,要介绍一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本类药的新药药名及商品名。这项工作需要药理学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要上网查很多新的资料,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了解临床上各科室常用哪些教材上没有讲到的药物名称、临床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如何等相关的内容。
2.2教师应丰富与临床有关的知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同学们的交流,现在体会比较深的是药理学教学应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为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①医院每年选派不同科室的医生在有空的时候对药理学教师讲解本专业常用哪些药物,这些药物与传统的药物相比有什么优缺点等。②医院同意药理学教师去临床各科室了解新药的应用情况。比如,每学期或者每年,让有空的教师去临床不同的科室去学习了解目前本科室常用哪些新药,这些新药的优势和缺点在哪,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哪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怎样去预防或者减少它们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内容。③课堂教学用一些典型病例模拟临床实践。 临床对某一病人进行诊断时一般以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为主线,在治疗上有对因治疗,也有对症治疗,而目前我们药理学教材编写的顺序,是以药物名称、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为主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所学药理学知识与临床情况联系起来,一方面不利用学生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到临床也无法有效利用。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入了相关的临床病例,将疾病与治疗作为一个问题的切入点,变“以药说病”为“以病说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合,缩短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基础进入临床的桥梁。 这样学生就可把一些药物的有关知识牢牢地记住了。
2.3课程调整:分割重组
笔者认为不妨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将药理学安排在内科疾病学和内科治疗学两门课程药理学放在二者之间。三门课并行讲授,相互照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授课次序和进度。药理学中有些药物可以在学习疾病之前讲,比如抗菌素、化疗药、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学生只需要有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就足以理解;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学习疾病之后讲,随后再学习治疗学,比如前述的抗旅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学生没有相关疾病知识及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学起来很枯燥。边学习临床课程边学习药理学,使学生学习药理学和临床课的热情都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中加强药理学教育与临床的联系,加强医、药有机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当前,药理学教学应有一个全新的改革,方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为临床实践服务这一最终教学目的。
[1]李俊.临床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
[2]李舒.改革药理学教学解决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7,(9):66-67.
[3]宋丽华,郑王巧,郭春花.案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各论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08-110.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与临床结合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97―02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生要学好药理学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又需要相关的临床知识。作为药理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但是大多数药理学教师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而临床知识的相对比较欠缺。下面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1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陈旧
近年来,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临床。有些新药或某些老药的新用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但是教材却没有收集;而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或者几乎不用的药物教材没有及时删除,甚至是教学的重点。这就对学生产生误导,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
1.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药品过度商品化
药品虽然是商品,但是是特殊的商品。应该更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药物制造商和广告商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夸大某些新药的作用,隐瞒其不良反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误导。药品推销商给医院或医生的药品提成,导致某些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选择价位高、有提成的新药,而不选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从而使学生走上临床后,感到理论与临床相脱节。
1.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中,药理学课程仍主要由基础药理学教师一手包办。基础教师平时接触临床较少,多数只有实习时一两年的临床经验,对临床药物治疗现状所知有限,讲起来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随着医学的发展,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药理学教师必将越来越难以胜任;而且教学与实践脱节本身也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某些在临床可能很简单的问题基础教师不一定知道,备课时可能走很多弯路不说,甚至于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目前,从事药理学教学的教师一般是医学专业毕业和药学专业毕业。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基础知识丰富,但是临床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一些常见病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向学生讲解时照本宣科的几率比较大。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上学期间在校有见习和实习阶段,具备一些临床知识,但是由于时间长了,印象会比较模糊,另外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新药的应用知道不是很多。所以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医学生们传授有用的知识。
1.4关于教学时机的存在不足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药理学的教学都安排在基础课之后临床课之前。没有临床疾病知识作为背景,学习药理学缺乏对相关疾病感性认识和对发病机制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药知识,难免感到空洞、抽象,学过以后记忆也不巩固,更不要说在临床课中再现和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像抗心衰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原发病表现多样、机制较复杂的药物,以及一些少见病的治疗用药。在实施病案教学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尚未完成系统的诊断学和内科学的学习,学生在讨论病案时对一些临床相关问题显得生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临床课教师的反馈信息也显示,进人临床课以后还能较好掌握药理学的学生很少,必须重新回顾。
2解决办法
2.1合理补充新内容,增加药物的新知识
目前用的药理学教材上有的内容比较陈旧、更新慢,跟不上临床上新药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以后,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同学们确实能感觉到学好药理学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但有时难免会觉得学的有些知识与实际脱节有些脱节,建议可以适当增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比如,讲完书上经典的代表药后,要介绍一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本类药的新药药名及商品名。这项工作需要药理学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要上网查很多新的资料,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了解临床上各科室常用哪些教材上没有讲到的药物名称、临床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如何等相关的内容。
2.2教师应丰富与临床有关的知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同学们的交流,现在体会比较深的是药理学教学应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为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①医院每年选派不同科室的医生在有空的时候对药理学教师讲解本专业常用哪些药物,这些药物与传统的药物相比有什么优缺点等。②医院同意药理学教师去临床各科室了解新药的应用情况。比如,每学期或者每年,让有空的教师去临床不同的科室去学习了解目前本科室常用哪些新药,这些新药的优势和缺点在哪,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哪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怎样去预防或者减少它们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内容。③课堂教学用一些典型病例模拟临床实践。 临床对某一病人进行诊断时一般以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为主线,在治疗上有对因治疗,也有对症治疗,而目前我们药理学教材编写的顺序,是以药物名称、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为主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所学药理学知识与临床情况联系起来,一方面不利用学生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到临床也无法有效利用。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入了相关的临床病例,将疾病与治疗作为一个问题的切入点,变“以药说病”为“以病说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合,缩短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基础进入临床的桥梁。 这样学生就可把一些药物的有关知识牢牢地记住了。
2.3课程调整:分割重组
笔者认为不妨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将药理学安排在内科疾病学和内科治疗学两门课程药理学放在二者之间。三门课并行讲授,相互照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授课次序和进度。药理学中有些药物可以在学习疾病之前讲,比如抗菌素、化疗药、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学生只需要有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就足以理解;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学习疾病之后讲,随后再学习治疗学,比如前述的抗旅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学生没有相关疾病知识及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学起来很枯燥。边学习临床课程边学习药理学,使学生学习药理学和临床课的热情都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医学教育中加强药理学教育与临床的联系,加强医、药有机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当前,药理学教学应有一个全新的改革,方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为临床实践服务这一最终教学目的。
[1]李俊.临床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
[2]李舒.改革药理学教学解决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7,(9):66-67.
[3]宋丽华,郑王巧,郭春花.案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各论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