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如何让乡村新闻官制度,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清远经验”,是摆在清远主政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2018年11月12日,廣东省清远市丰阳镇朱岗村。
在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清远首届乡村新闻官选拔赛拉开序幕,吸引了八方来客和村民们的关注。在选拔赛现场,由当地村民推选的6位候选人现场PK,先后登台,介绍乡村发展故事,推介特色农产品。
头戴斗笠,脚穿水鞋,挎着一个竹篮的朱岗村计生专干李靖云走上台。“大家猜猜,我篮子里是什么?”一上台,这个90后女孩就跟观众互动卖起了关子,台下观众被她的俏皮逗笑,纷纷猜测“是橘子”“是牛肉干”……“都不是,是我们水美塘马蹄。”李靖云说罢,拿出一个沾着泥土的新鲜马蹄,声情并茂地讲解起来。
最终,经过评委评分和村民代表投票,李靖云成功当选。她也成为第一个通过选拔赛现场PK上岗的乡村新闻官。
选“能人”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8年8月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以来,清远市一直在探索选拔机制,挖掘和培育开拓型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连南县三排镇横坑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莹敏,是清远市第一位被聘任的乡村新闻官。她说,整个选拔过程非常严格,仅审批环节就要过三关。审核的内容包括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本职技能、群众评价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被聘为乡村新闻官后,正式上岗前还要接受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采取以老带新等方式,让新任乡村新闻官尽早熟悉责任与业务,此后,各县(市、区)委宣传部要定期组织培训。
清远市将乡村新闻官的主要职责归纳为“三传一助”,即传思想、传文化、传文明、助农民致富,具体工作包括政事播报、农事播报、产品播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2018年重点开展产品播报,从2019年开始推广政事播报、农事播报。
为规范播报行为,清远还制定了《播报手册》,提出乡村新闻官播报要做到“七有”:有一句金句、有一条介绍视频、有一段介绍文字、有一组展示图片、有一段乡村文明文化介绍、有一幅乡村定位地图、有一张《清远乡村文明十二条》图片。在农产品播报上,乡村新闻官还需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上市时间、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明确价格。
清远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也是一位乡村新闻官。她说,自己不论多忙,每到农特产品上市前,都会挤出时间去做产品播报。陈燕红还是省人大代表,在她的带领下,隔坑村200多户农户抱团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60户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七拱米”大米品牌。
乡村新闻官大多都是村里的“能人”。在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看来,都属于农村高素质人才。他说,这1000多人就是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团队,是清远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赋能量充实“工具箱”
随着影响力和队伍的不断扩大,乡村新闻官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引起清远一些部门和企业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分行。建行清远分行副行长王红峰说,他们发现乡村新闻官正是建行要找的人,“他们都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有影响、有能力,做好他们的金融服务,应该能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建行清远分行经过反复调研,专门针对乡村新闻官设计了一套授信审批模型,对经市委宣传部聘任的乡村新闻官进行快贷白名单推荐,给予最高20万元的经营类信用贷款授信,并把这个新产品命名为“乡村新闻官赋能贷”。2019年9月25日,首笔“乡村新闻官赋能贷”成功发放到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大塱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黄永忠的账户里,总额为15万元。这位乡村新闻官拿到贷款后说,“获得这笔贷款我很开心,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帮助,而且手机一键操作贷款即到账,方便快捷,是我们乡村新闻官融资的福音。”
关注乡村新闻官群体的还有邮政系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清远市分公司农村电商营销中心主任孙芳介绍说,为解决乡村新闻官及农户销售难、寄递难的问题,邮政清远分公司专门成立了乡村新闻官助理队伍,由各乡镇邮局支局的局长亲自担任乡村新闻官的邮政助理,做到“有需要就找邮政助理”。
用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的话说,就是“要给乡村新闻官配一个强大的工具箱”,既要解决发展瓶颈,又要给予乡村新闻官足够的空间施展才能。未来,还将进一步充实这个“工具箱”。
要做的不仅是充实“工具箱”,与所有的制度创新一样,乡村新闻官制度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补短板再创“清远经验”
事实上,自2018年乡村新闻官这一制度推出后,立即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媒体。《农民日报》报道说,“乡村新闻官是农民的新闻发言人,是乡村自我发声的一次可贵尝试,乡村新闻官值得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乡村新闻官视为全国基层宣传工作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报道,称赞这是一项创举。
但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清醒地意识到,乡村新闻官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比如,目前90%以上的乡村新闻官都是村干部,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不利于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意识。崔建军表示,下一步将拓宽乡村新闻官的选拔范围,把更多有能力、愿意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吸纳进来,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城乡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为了规范管理,清远市委宣传部先后印发了《乡村新闻官管理办法》《乡村新闻官主要职责及播报制度》《乡村新闻官奖励制度》等工作制度,使其有章可循;成立了乡村新闻官指导服务中心,加强统筹指导。
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如何总结乡村新闻官制度,使其更具活力,是清远面临的当务之急。历史上,清远并不缺乏改革的基因。上世纪八十年代,清远针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曾经备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高度关注。后来,这一在全国推广的创新模式,被命名为“清远经验”。
今天,如何让乡村新闻官制度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清远经验”,是摆在清远主政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清远的探索告诉我们,补上农村信息网络缺失的短板,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说,乡村新闻官制度,不仅是可以复制的,而且应该作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新闻体系建设的“标配”。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1月12日,廣东省清远市丰阳镇朱岗村。
在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清远首届乡村新闻官选拔赛拉开序幕,吸引了八方来客和村民们的关注。在选拔赛现场,由当地村民推选的6位候选人现场PK,先后登台,介绍乡村发展故事,推介特色农产品。
头戴斗笠,脚穿水鞋,挎着一个竹篮的朱岗村计生专干李靖云走上台。“大家猜猜,我篮子里是什么?”一上台,这个90后女孩就跟观众互动卖起了关子,台下观众被她的俏皮逗笑,纷纷猜测“是橘子”“是牛肉干”……“都不是,是我们水美塘马蹄。”李靖云说罢,拿出一个沾着泥土的新鲜马蹄,声情并茂地讲解起来。
最终,经过评委评分和村民代表投票,李靖云成功当选。她也成为第一个通过选拔赛现场PK上岗的乡村新闻官。
选“能人”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8年8月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以来,清远市一直在探索选拔机制,挖掘和培育开拓型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连南县三排镇横坑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莹敏,是清远市第一位被聘任的乡村新闻官。她说,整个选拔过程非常严格,仅审批环节就要过三关。审核的内容包括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本职技能、群众评价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被聘为乡村新闻官后,正式上岗前还要接受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采取以老带新等方式,让新任乡村新闻官尽早熟悉责任与业务,此后,各县(市、区)委宣传部要定期组织培训。
清远市将乡村新闻官的主要职责归纳为“三传一助”,即传思想、传文化、传文明、助农民致富,具体工作包括政事播报、农事播报、产品播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2018年重点开展产品播报,从2019年开始推广政事播报、农事播报。
为规范播报行为,清远还制定了《播报手册》,提出乡村新闻官播报要做到“七有”:有一句金句、有一条介绍视频、有一段介绍文字、有一组展示图片、有一段乡村文明文化介绍、有一幅乡村定位地图、有一张《清远乡村文明十二条》图片。在农产品播报上,乡村新闻官还需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上市时间、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明确价格。
清远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也是一位乡村新闻官。她说,自己不论多忙,每到农特产品上市前,都会挤出时间去做产品播报。陈燕红还是省人大代表,在她的带领下,隔坑村200多户农户抱团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60户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七拱米”大米品牌。
乡村新闻官大多都是村里的“能人”。在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看来,都属于农村高素质人才。他说,这1000多人就是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团队,是清远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赋能量充实“工具箱”
随着影响力和队伍的不断扩大,乡村新闻官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引起清远一些部门和企业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分行。建行清远分行副行长王红峰说,他们发现乡村新闻官正是建行要找的人,“他们都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有影响、有能力,做好他们的金融服务,应该能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建行清远分行经过反复调研,专门针对乡村新闻官设计了一套授信审批模型,对经市委宣传部聘任的乡村新闻官进行快贷白名单推荐,给予最高20万元的经营类信用贷款授信,并把这个新产品命名为“乡村新闻官赋能贷”。2019年9月25日,首笔“乡村新闻官赋能贷”成功发放到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大塱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黄永忠的账户里,总额为15万元。这位乡村新闻官拿到贷款后说,“获得这笔贷款我很开心,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帮助,而且手机一键操作贷款即到账,方便快捷,是我们乡村新闻官融资的福音。”
关注乡村新闻官群体的还有邮政系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清远市分公司农村电商营销中心主任孙芳介绍说,为解决乡村新闻官及农户销售难、寄递难的问题,邮政清远分公司专门成立了乡村新闻官助理队伍,由各乡镇邮局支局的局长亲自担任乡村新闻官的邮政助理,做到“有需要就找邮政助理”。
用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的话说,就是“要给乡村新闻官配一个强大的工具箱”,既要解决发展瓶颈,又要给予乡村新闻官足够的空间施展才能。未来,还将进一步充实这个“工具箱”。
要做的不仅是充实“工具箱”,与所有的制度创新一样,乡村新闻官制度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补短板再创“清远经验”
事实上,自2018年乡村新闻官这一制度推出后,立即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媒体。《农民日报》报道说,“乡村新闻官是农民的新闻发言人,是乡村自我发声的一次可贵尝试,乡村新闻官值得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乡村新闻官视为全国基层宣传工作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报道,称赞这是一项创举。
但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清醒地意识到,乡村新闻官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比如,目前90%以上的乡村新闻官都是村干部,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不利于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意识。崔建军表示,下一步将拓宽乡村新闻官的选拔范围,把更多有能力、愿意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吸纳进来,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城乡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为了规范管理,清远市委宣传部先后印发了《乡村新闻官管理办法》《乡村新闻官主要职责及播报制度》《乡村新闻官奖励制度》等工作制度,使其有章可循;成立了乡村新闻官指导服务中心,加强统筹指导。
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如何总结乡村新闻官制度,使其更具活力,是清远面临的当务之急。历史上,清远并不缺乏改革的基因。上世纪八十年代,清远针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曾经备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高度关注。后来,这一在全国推广的创新模式,被命名为“清远经验”。
今天,如何让乡村新闻官制度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清远经验”,是摆在清远主政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清远的探索告诉我们,补上农村信息网络缺失的短板,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说,乡村新闻官制度,不仅是可以复制的,而且应该作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新闻体系建设的“标配”。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