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簋簠” 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簠”与“簋”是先秦时期常见的祭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释簋为方器,簠为圆器,但是郑玄在注《周礼》时解释为“方曰簠,圆曰簋。”二者说法截然相反。后来的学者为了调和二者说法,也提出过簋“内圆外方”、簠“内方外圆”的说法,但大多都是附会之说。其实许多前人注家已经明确了“簠”为方而“簋”为圆的这一事实,结合现当代出土文物,也可以确定大部分“簠”为方,“簋”为圆,许慎所说的“簋”为方说的只是“竹簋方”,并不是普遍而言的簋。
  【关键词】 簠;簋;《周礼》注;《说文解字》
  【中图分类号】K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60-02
  簋与簠,是先秦时期两种常用的祭器,《周礼·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 ①但是关于簋与簠的形制问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据《周礼·地官·舍人》载:“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 ②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而《说文解字·竹部》则说:“簋,黍稷方器也……簠,黍稷圆器也。” ③按许慎的说法,簋为方形,簠为圆形,则与郑注的说法相反,对于许郑异说,历来看法不一。
  二者对与“簠”与“簋”形制的说法虽然存在分歧,但二者的说法必然有一定的逻辑和依据,要探究二者说法孰是孰非,从根本上上还是要先弄清楚这两种说法的来源。“簋”字从字形上看,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是“从竹皿皀。合三字会意。”而“簠”,《说文》释为:“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声。”簋字的小篆字形“从竹皿皀”,皀“谷之馨香     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说:皀,一粒也。凡皀之属皆从皀。又读若香。” ④然而《说文解字》中对“皀”的解释未必正确,杨树达认为戚姬簋铭文自名为和西周初期大丰簋自名为       ,二者都是簋字的雛形 ⑤。古时有的簋是用竹造的,故在“皀”之上加“竹”,成为小篆的“簋”字,而簋字又有异文“?”“匦”“朹”,这就是竹以外的材质的簋了,根据段注:
  按簋古文或从匸,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龟形,诸矦刻龟而饰以象齿,天子刻龟而饰以玉,其后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礼器,瓦簋常用器也。 ⑥
  也就是说段玉裁在注《说文》的时候,是说明了簋有多种材质的,按照段玉裁的说法,簋本以木制,后才有瓦簋、青铜簋、竹簋等,且用法不一,除竹簋方确为方形,其他大抵同于郑玄的说法,器身以圆形为主,那么许慎之所以解释“簋”为方,也是有迹可循的了,邓廷桢解释簋:
  古文又从匚从轨者。轨亦九声。则象形兼谐声字也。古文又从木从九者。周易二簋可用享也。郑注曰。离为日。日体圜。巽为木。木器圜。簋象盖。簋本木器。故从木而以九为声。则谐声字也。古文从木而篆文从竹。许说从方而郑说从圜者。聘礼竹簋方。注曰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状。如簋而方。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圆。此独用竹而方。是二义可贯通也。然古文从匚。则许氏以爲方器。故自有据耳。 ⑦
  这一说法大概是可信的。许慎所处时代去古未远,如果说许慎未见过“簠”与“簋”,而自为臆说,显然不可信。那就要从许慎作《说文》的本意方面去分析,许氏以从竹之簋为本字,解释时自然是按照从竹之簋的形制,至于“簋”原本从木的本字所代表的的木簋,甚至土簋、铜簋等,就不在考虑之列了。那么在这里许慎既然说“簋,黍稷方器也”,大概说的就不是现在包含众多材质的泛称“簋”,而应该是由于“竹簋”的形状是方形。
  关于“竹簋方”,有诸多论证。《仪礼·聘礼》:“夫人使下大夫以二竹簋方,玄被纁里,有盖。”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此用竹而方,受亦斗二升。” ⑧《礼书通故》中也说明:“簠簋之簋,古彝器有匦、朹等十余体,并不用从竹之簋,以盛黍稷之器本用木、不用竹也。秦汉以后,匦、朹之文爲簋所夺,而方圆之称遂淆。郑注乃以木簋圆、竹簋如簋而方分别言之,其说甚正。说文例宗小篆,以簋为正文,自应用竹簋为本义,而以爲方器,簋方而簠圆矣。此两汉师说之异也。” ⑨
  总之,从文字方面看,“秦汉以后,匦、朹之文为簋所夺,而方圆之称遂淆” ⑩,“簋”字从竹从皿字形后起,“皀”虽然保留了字形,但是或许由于造“簋”字时簋有以竹制成者,故从竹。由此可以初步判断,许慎认为簋形方,大概就是因为竹簋是方形,而许郑异说并不能完全看作是互相对立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以小篆书写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著作,以“簋”为正字的话,自然是从从竹的“簋”字出发来分析器物的形态,也不无依据。
  后人论著里也对许慎说法中的竹簋为方多有例证,除了文献论述,还有多种礼图所载。五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竹簋方者,器名也,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如今寒具筥。贾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圎,受斗二升,此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受亦斗二升。” ?说明了“竹簋方”是器物名称,此器物状如簋而方,异于常见的簋形,且附图说明器型(图1)。
  又有黄以周《礼书通故》附和注疏对“竹簋方”做了解释:“聘礼:‘夫人使下大夫以二竹簋方,玄被纁里,有盖。’注云:‘竹簋方,器名,以竹爲之,状如簋而方。’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此用竹而方,受亦斗二升。’” ?亦注明器物形状并附图(图2),其形制构造大致同于《新定三礼图》,分面更少,形状更方。
  关于簠与簋的方圆问题,郑说以为簋形为圆而簠形为方,后人也多有论述。吕端临《考古图》载“叔高父旅簋”,为两耳的圆形器型,作者按语:“簠簋制度不见于经,而传注之说方曰簠圎曰簋。或曰:‘簠外方内圎,簋外圎内方。’惟《周官·旊人》:‘为簋陶器必圎。’则簋可知。今所图三簋,其形皆美而不方,有四隅而刓之,亦可谓之圎矣。” ?除“叔高父旅簋”外,还有器型极为相似的“小子师簋”,也是器型相似的双耳圆形,二者都附有器物图(图3、4)。   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给簋的形状发展做了大致的归类,认为簋在商代,大多侈口无盖,圆腹两耳而圈足,即世人所称为彝器的,而西周后期形制发生了改变,有了许多圈足及盖与口各异的,就是昔人所称为“敦”的,到了春秋战国,簋的应用就变少了,而簠大概流行于西周晚期及战国时期。但是总的来说,即使有部分不同的例证,簋作为圆腹圆足器物是没有疑问的。如书中所举“吕伯簋”“宝彝簋”“季宝簋”等,虽然在足、耳、底各方面各有特点,但是器身基本上全部为圆形。关于“簠”的记载,容庚也赞同郑玄的说法,认为:“今证之彝器,簠形长方,铭云‘用盛稻粱’。”?依照其说法及举例图示,簋大概是长方形无疑。
  总之,综合分析前人注家说法以及参照出土文物,基本可以确定许慎与郑玄对于“簠”与“簋”孰圆孰方的分歧中,以郑说较为准确,簋形确为圆,而簠形确为方。不过许慎的说法,可能是由于在《说文》的编纂过程中,定从竹之簋为本字,故释簋为方,许慎“簋方簠圆”一说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注释:
  ①(清)孙诒让著,汪少华整理:《周礼正义·卷三十一·地官·舍人》,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479页。
  ②(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
  本·四·周礼注疏·卷第十六·舍人》,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15页。
  ③④⑥(清)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第五卷,
  清嘉靖二十年经韵楼刻本,10a-11a,总第771-
  773页。
  ⑤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
  ⑦(清)邓廷桢著,冯惠民点校:《双砚斋笔记·卷二·释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版第139页。
  ⑧(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清嘉庆刊
  本·五·仪礼注疏·卷第二十》,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
  2273页。
  ⑨⑩?(清)黄以周撰,王文锦点校:《礼书通故·
  第四十九·名物图·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
  2489页。
  ?(五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卷第十三,四部丛刊三编本,第12a-12b,总第68页。
  ?(宋)吕端临:《考古图》,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8页。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大通书局,第328-329页。
  参考文献:
  [1]容庚:商周彝器通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当今诗歌创作依旧活跃,主要分为旧体诗词创作和新诗创作。但是整体而言,精品难现,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而读者对于当今诗歌的创作持否定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今诗歌的创作遇到了瓶颈,陷入困境之中。当今诗歌的发展出路须要完成旧体诗词与新诗之间的转化,并且让诗歌创作回归到中小学课堂中,重视流行歌曲的词创作,将诗与歌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诗歌创作风气。  【关键词】 旧体诗词;新诗;创作困境  【中图
期刊
【摘要】 《傻瓜吉姆佩尔》是猶太作家伊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短篇小说,辛格出生在波兰,心思敏感的他对一切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并时刻担忧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犹太教对辛格的影响也非常大,《傻瓜吉姆佩尔》中辛格将犹太教对自己的影响浓缩到上帝这个形象中是辛格对犹太教理解的再一次升华。《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书中围绕梅什金公爵这一“基督式”的人物展开,公爵身上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
期刊
【摘要】 余华是较为独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小说风格独特,否定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与美学风格,向人们传达出对现实世界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认识。他将现实生活映射到小说,从而使人对现实世界展开思考,通过讲述一个个人们难以逃离的命运悲剧,展示着现实的残忍。他的小说创作历程是独特、荒诞的代名词,本文将从余华小说的创作历程和创作风格进行探讨,旨在对其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 小说;创作历程;风格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从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会,弗洛姆一直在寻找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现象,与马克思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异化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解体而消失。弗洛姆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异化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克服异化走上健全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 弗洛姆;异化;《健全的社会》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金庸先生曾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真实的人,这就必然要和他人发生联系。而在传统关系文化中,能够把握其脉络,成为集大成者的无疑是古往今来的“官场不倒翁”,他们深谙中国人的性格、人际交往的法则与处世的原则。对“官场不倒翁”的研究就是对传统关系文化最好的了解。当然,以“官场不倒翁”为代表的官场关系文化其实是一种
期刊
【摘要】 要“讲好中国故事”,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大型国际赛事为外宣翻译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而地区特色文化外宣翻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传播过程模式与把关人理论,分析武汉军运会相关外宣材料,探讨地区特色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提出对于冲突词汇及空缺词汇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而对等及平行词汇采用等化为主、归异兼顾的翻译策略,并要发挥好译者的“把关人”角色,对原文信息斟
期刊
【摘要】 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一书中有很多处有关夫妻关系的论述,作者结合《中庸》《礼记》等儒家经典,整理出孟子有关夫妻关系的主要观点。孟子认为男女相互爱慕是本性使然,夫妻关系的建立应遵循“礼”,夫妻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丈夫应为妻子做出榜样,丈夫有义务照顾好妻子,妻子也有义务指出丈夫的过错,丈夫关心妻子也不能忘了父母。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依然很有价值,值得当代夫妻学习和践行。  【
期刊
【摘要】 柏拉图的美学本意是为其哲学思想的论述提供方便,大家可以在多篇对话录中看到柏拉图的美学主张。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认为画家和诗人应该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卻又认为如果诗歌能够起到教化的作用,则是可以接受的。这些不同的美学主张表面上是柏拉图美学态度的转变,实则是其解释政治理想和伦理思想的需要。  【关键词】 柏拉图;美学;态度转变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民族传统文化以其既定的形式附着于特定时代的人身上。艾丽丝·沃克深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保存与弘扬。在小说《梅瑞迪安》中,艾丽丝·沃克将颇具“黑人性”的“百衲被”这一传统文化赋予其个性的美学意味,称之“疯狂的百衲被”,并将其转换成独特的文本叙事,凸显自己想要表现的浓厚民族意识。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梅瑞迪安》;“疯狂的百衲被”;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庄子思想产生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儒家、墨家、法家立足于治世的策论之道时,它却以超然物外的姿态在百家争鸣中唱响了不同于百家的天籁之音。庄子逍遥于各家之外,专注对宇宙万物、人性人生和生存意识的哲理性思考。人与世间万物同根同源,隶属于道的演变派生。他将道作为中心轴点,并由此对自然万物和宇宙人生进行了发散性阐释和终极性探索。所谓自然之道,即在“一体无别,物我两忘”的境界下缮养本心、兼怀
期刊